1月22日(春運第16天,農歷正月初壹),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1705.2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49.6%。據估計,2023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19個壹線、新壹線城市中,去往廣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的人數最多,粵豫湘皖是2023年春節“歸家人”最多的省份。
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也讓大家對農村疫情多了些擔心。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已經迎來感染高峰,春運期間有可能迎來這些城市和地區的急診和重癥發病高峰。對此,多地已經啟動農村地區新冠病毒感染發病情況線下入戶調查。
春節期間,農村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沖擊?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儲備和供給情況如何?目前需要哪些幫助?湖北黃石鐵山區太子鎮樟鋪村明平煌醫生向觀察者網描述了當地情況。
觀察者網:明醫生妳好,首先請妳介紹壹下樟鋪村的整體情況,包括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平時診所的情況,當地人的就醫習慣。
明平煌: 我們樟鋪村由原來的樟樹村和明鋪村兩個村合並而來,村上有兩個衛生室,我屬於第二衛生室,分管明鋪村。樟鋪村離太子鎮比較遠,大概有7.5公裏,整個村有4600多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有390多個。第壹衛生室主要負責樟樹村的2800人,有4個醫生;第二衛生室負責明鋪村的1800人,只有我和我老婆兩個醫生。
我負責明鋪村這邊的公***衛生,明鋪村65歲以上的老人有114個,高血壓病人102個,糖尿病20個,精神病6個。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是兩個。我們村有壹個最嚴重的病人就是“五保戶”病人,現在十多天過去了,情況比較穩定,沒有發展成為重癥。
離樟鋪村最近的陽新縣人民醫院,壹般需要40分鐘的車程才能到。村子裏大家很少出門,除非遇到比較嚴重的疾病,因此我對村民的情況也很了解。
湖北省黃石鐵山區·開發區太子鎮樟鋪村醫明平煌。圖源:荊楚正能量
觀察者網:這波農村感染潮比預想來得快,本來外界預測會伴隨著返鄉潮出現,但現在看來農村幾乎和城市同步出現感染高峰,超出了此前預期,您在當地觀察到的情況也是如此嗎?村子裏的藥品和設備的情況如何?您給病人開了哪些藥?
明平煌 :剛開始的設備只有壹個體溫表、壹個血壓計、壹個聽診器,我自己買了壹臺氧氣機,黃石市衛健委給配了壹臺氧氣機,壹***有兩臺氧氣機,其他設備就沒有了。
我學的是中西醫結合,以中藥治療為主。給病人開的藥有葛根湯、九味羌活湯、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疫情感染初期,藥品緊缺,我找了正規進藥渠道,醫藥公司將藥品寄了過來,但在快遞卡在路上來不了。平時我喜歡用賴氨匹林,因為它止痛效果好,不是激素藥,但是後來也進不到藥了。
我們村的治療高峰從12月14日開始,第壹天接診63人,第二天87人,第三天是102人,第四天150人,第五天是173人,至此之後人數就在逐步減少。
好多患者剛開始發燒、渾身疼,到了後期就是咳嗽,有兩個人咳嗽比較厲害,去縣醫院拍片子診斷都是肺炎,但是醫院沒有床位,最後只能回家休養了,我給他們打了針、開了中藥。
剛好那些天我兒子放假了,我就讓他幫我打下手,醫務室裏我、我老婆、我兒子三個人,每天早上五點開始上班,接診結束差不多是淩晨12點了。大半個月,壹直忙得暈頭轉向,那幾天我媽做好飯送過來,等到接診空隙吃飯的時候,飯已經冷了。
觀察者網:診所這段時期的接診情況如何?患者的治療訴求、癥狀表現、後續跟進反饋如何?
明平煌 :治療過程中,病人有沒有轉陰,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抗原可以檢測。我是檢查病人的舌苔,95%的病人都是寒癥。用藥需求最大的是老人和小孩子,年輕人壹般不吃藥,在家裏休息休息也能撐過去。
印象最深刻的病例,壹個50歲左右的病人剛從江西回來,出現了脈浮緩,剛好趕上了中藥全部斷貨,我就給他打了壹針,第二天他想要再來鞏固壹下,旁邊的人說醫生打的是激素,叫他不要再打了,他後續沒有過來。
過了十來天,這個病人又來了,說自己喉痛沙啞、胸悶,我摸了壹下手脈,感覺肺炎的可能性比較大,就趕緊勸他去拍片,直到現在,他已經基本上痊愈了。
還有壹個病人的案例,他前段時間長了壹個腦垂體瘤,也就是肢端肥大癥,他自己對此沒有任何感覺,但是我看到他的鼻子、手都有長大的跡象,我勸他要去醫院檢查,剛開始他不相信,我給他說了三次,給他爸說兩次。後來他去武漢醫院檢查,果然是垂體瘤。去醫院做完手術沒多久他就陽性了,因為術後身體比較虛弱,他的癥狀比較嚴重,我給他開了4天中藥,還輸液補充營養,這段時間已經慢慢好轉了。
觀察者網:有媒體報道,很多地方的村醫都是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燒藥”四件套治療新冠發熱患者。妳怎麽看這個治療四件套?
明平煌 :對於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這個藥方,對鄉村醫來說,很多抗生素都沒有權限,激素更不能隨便用了,別人都認為我們是“三素壹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葡萄糖註射液,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壹樣,有的患者要求吊水,有些患者的情況不適合吃藥。
觀察者網:大家都在關註基層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此前退燒藥、止咳藥、抗生素和抗病毒類藥物均受到嚴格管控,醫院、藥店儲備藥物比較少。縣鎮衛生局統籌調配補充情況如何?
明平煌 :疫情三年,鄉鎮衛生室的退燒藥、止咳藥等藥物儲備比較少,普通人家裏也很少,通知放開的時候,我們壹點感覺都沒有,高峰期過後,太子鎮衛生院給我送了四瓶布洛芬,但這時候來訪者都沒有太多需求了,壹月中旬給我送了兩個血氧儀,現在感染高峰已過,病人也不需要這些東西了。
現在還有個別人來問腹瀉的藥,因為他們聽說浙江那邊有腹瀉的病人在傳染,為了不讓大家搶藥囤藥,我給每人最多只賣三包。
觀察者網:像輝瑞、阿茲夫定這類抗病毒藥品,能否在縣鄉級醫院供應?
明平煌 :這邊大家都不了解輝瑞藥物,經濟條件沒有那麽好,大家喜歡買免疫球蛋白,這個藥物原來是500多元,感染高峰期間也漲價到1800-2100元不等,我沒有買這個藥品,也叫周圍人不要搶這個東西,把藥品留給更需要的重癥病人。
觀察者網:此前在新聞上看到,不少基層農村地區,針對當地老齡群體有壹些幫助政策,像是送藥、上門就診、誌願服務等。具體情況如何?對此有哪些建議?
明平煌 :上面讓我們做好重癥病人的登記工作,多去走訪,基層幹部也會去走訪。
我個人建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需要積極支持鄉村醫生,農村合作醫療上的醫藥平臺藥品種類太少,老百姓壹點實惠都沒有。
目前國家農村醫療保險是壹年交350塊錢,每年漲30元左右,但是患者實際報銷比例、中藥報銷等都存在問題,村子裏交了保險的人占比有85%,報銷難、報銷少也會成為鄉親們就醫、買藥的難題。醫藥平臺壹***有273種藥物,基層醫生能用的藥不到100種,差不多是壹些高血壓藥品、止咳藥和抗生素等等。
我們太子鎮29個村莊,會中西醫結合、中醫的醫生不到10個。疫情三年以來,鄉村衛生室不能收治咳嗽、發熱的病人,所以我們的治療經驗幾乎為零。我希望縣市醫院能夠給鄉鎮醫生組織培訓壹下中醫技術,因為我們的壹手資料比較缺乏。
貴州銅仁啟動抗凝凍IV級應急響應 醫務人員為農村重點人群提供上門服務。圖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網友討論最近農村去世的老人增多,您所在鄉鎮的情況如何?
明平煌 :我們村從高峰期以來,只有壹個肺癌的病人去世了。隔壁村有兩例,壹個是老人陽性暈倒了,我給他做了針灸,過了幾天,聽說老人去醫院檢查,醫院判斷比較嚴重不收,沒多久老人就去世了。這個老人壹向身體硬朗,這次突然離世,讓人感覺挺意外挺震驚的。另壹個情況說是出現了大白肺,他有糖尿病和中風,陽性不久後也離世了。
觀察者網:這次感染潮與過往冬季流感季情況相比來看,有哪些不同?
明平煌 :疫情三年來,我們這邊沒有接診高峰,門診超過10個人的日子幾乎都沒有過。疫情前,比如說2019年,可能每天來的患者也就20人左右。這三年壹直在查陽性,所以疑似陽性的人都會去縣醫院。
觀察者網:這波感染潮,村民是否有恐慌情緒?大家對此的態度如何?
明平煌 :大家肯定有壹些害怕的,比如說有些人感染後疲憊乏力,坐車來看病,大家看到後會刻意離遠壹點,不願意打招呼,擔心感染。我也去安慰大家,不是每個人都會得病。
觀察者網:馬上要開始返鄉潮,妳這邊的高峰期出現的比較早,妳覺得春節期間,農村醫療系統會面臨多大的沖擊?
明平煌 :目前不好說,可能有些人還是會有癥狀,還需要壹些退燒藥、設備。剛開始好多人說自己“復陽”,我判斷可能是上次感染沒有完全休養好,新冠需要至少壹個月的休養期,疊加冬季流感高發,更要註意休息。
觀察者網:盡管我們已經經歷了三年抗疫,但很多基層醫院其實並沒有大規模、真正治療過新冠,缺乏壹手的經驗,很多情況下都是病人來了又被建議去上級醫院,導致二三級醫院醫療資源緊張。您對分級診療有哪些建議?
明平煌 :分級診療在我們這邊應用起來比較難,感染高峰來臨時,所有人都紮堆在衛生院,很難區分不同的病患和需求,大家很快都被感染了。
疫情三年了,基層醫療條件、設備和藥品沒有太多的變化,還是老樣子。但是藥價很明顯上漲了,成本漲了十幾塊、二十幾塊,但我賣給病人的藥品不能上漲這麽多。
此外,醫保的藥品價格貴,品種少。基層醫生用藥比較狹窄,比如說很多頭孢類藥物不讓用,因為我們的級別不夠,如果病人發展成重度肺炎,青黴素效果肯定不好,病人如果對青黴素過敏,我們真的就無藥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