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行池塘種青魚。種植青魚就是充分利用太陽能量、養魚時間、魚塘空間和底質肥力,種植各種青飼料、綠肥,作為魚飼料或肥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池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養殖經濟效益。在種植期間,池塘淤泥受到陽光照射和冰凍,壹些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被抑制和殺死,植物根系的生長也促使池塘底部的淤泥充滿空氣,促進淤泥中有機質的礦化和分解,改善底質。種子綠化栽培的基本模式是黑麥草(小白菜)-小米草-蘇丹草-黑麥草(小白菜)。9月下旬至12月分批種植黑麥草(小白菜),次年3月在池底回種小米草,5月上旬開始種植蘇丹草,保證多年生草魚鯉魚等草食性魚類生長季節鮮草的基本供應。壹般10畝(含池脊)左右的魚池黑麥草(小白菜)種植面積1畝,種植部分池脊和池坡;小米草種植面積3畝,種植部分池底回臺;蘇丹草種植面積2畝,種植部分池脊。壹般魚塘鮮草產量10畝左右:蘇丹草30噸,小米草8噸,黑麥草12噸。鮮草總產量約50噸,按平均餌料比40:1計算,鮮草可生產魚用優質草魚1300公斤,價值1.5萬余元。節約配套飼料約3噸,畝平節約成本約1000元。
三、掌握科學的飼養技術。采用好的飼料投餵技術,直接關系到養殖的經濟效益。很多漁民朋友在這方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飼養技術非常關鍵。首先,要遵循 "四定 "原則,即:定點(投餌臺要選擇池岸中間部位平整,離水面2-3米,高出水面40-50厘米為宜,過矮過高遇風吹動易將飼料粉末刮到岸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定時(投餌時間壹般為水面經陽光照射2小時或太陽下山前2小時的時間段。(投餌時間壹般為陽光照射水面後 2 小時或太陽下山前 2 小時,每天的投餌時間應相對固定)、定量(餌料的用量與天氣、水溫、魚情、水質等密切相關、而正常情況下,"八成飽 "即可),定質(投餵飼料按 "細-粗-次 "均勻投餵,投餌前飼料桶要多敲打,只要馴養較好的魚就會遊到投餌臺前,投餌時盡量把飼料撒開,讓每條魚都有充分攝食的機會,投餌頻率要適中,過快時魚就會來到投餌臺前。投餌頻率要適中,過快時魚來不及吃完,飼料沈入池底造成浪費;過慢時每次投餵時間過長,魚消耗體能過多影響攝食。壹般情況下,每次投餵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三是細心觀察,高溫陰雨天等溶氧量低的時段盡量少投餵或不投餵,以防淹死或浪費飼料。投餌機開機時,要有人在旁看守,避免投料後機械空轉。
四、合理套養經濟魚。為了有效利用水域空間,近年來,我們在大宗淡水魚養殖過程中套養了壹些名優經濟魚類,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如套養鱖魚,在不改變草魚等投入數量的基礎上,畝套養7-8厘米以上的大規格鱖魚苗100尾左右,僅鱖魚壹項畝純收入1500元以上。值得註意的是,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合理搭配放養品種和密度;壹般及時補充餌料魚。此外,池塘不宜使用敵百蟲、擬除蟲菊酯等藥物;另壹種模式是套養甲魚,畝投規格在0.6-0.75公斤的甲魚(雄性)10只,基本不需要投餌,任其自然生長,壹般情況下,甲魚當年都長到1.5公斤左右,僅此壹個品種,畝純收入在1200元以上。該模式不費事、不操心,既能減少病害,又能增加收入,但防逃防盜很關鍵。此外,還可套養黃顙魚、黑尾鲌等經濟魚類。
五、適當補充小麥等粗飼料。近年來,水產飼料和餅粕等產品價格扶搖直上,而我們當地的小麥、玉米等雜糧價格較低,如小麥1900-2000元/噸,比壹般水產飼料便宜壹半。對此,我們建議壹些從事大宗淡水魚養殖的漁民可以適當補充投餵小麥、玉米等,這樣也能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過,使用小麥、玉米等餵魚就要註意以下兩點:第壹,限量使用。小麥等農作物只是壹種較好的能量飼料,其粗蛋白含量僅為10%-12%,如果大量單壹投餵很難滿足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不利於魚類的正常生長;二是投餵前應浸泡。否則,魚攝食後難以消化,勢必在消化道內發酵,造成魚腸內充滿氣體,密度下降,浮於水面,嚴重者死亡;三是提倡用發芽的小麥餵魚。這樣不僅營養豐富,適口性好,促進增肥增重,而且能明顯改善魚的品質,煮熟後的魚肉細嫩、香甜、可口;另外,吃小麥、玉米的魚特別耐運輸,是打造特色品牌的又壹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