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滋陰潤燥要以飲食中的“潤”為基礎。滋陰潤燥的食物很多,如蜂蜜、香蕉、葡萄等,還有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銀耳、白菜花、山藥等。
3.多吃酸的食物。秋季陰虛火旺者,也可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克制肺氣。有口渴、咳嗽癥狀的人可以服用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
4.註意保暖,補脾胃。夏秋交替的季節,腹部要保暖,多吃蓮藕、栗子、扁豆、山藥、蓮子、核桃、芝麻等食物。
5.身心平和,* * *調理脾胃要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多運動。也可以試試中醫的* * *法——多* * *太白穴。
偏方1:水力陳皮湯
每年這個時候,我總是在家煮“水裏陳皮湯”。家人喝了幾次後,秋燥癥狀很快緩解。
這個湯出自《紅樓夢》,是林黛玉用來調理身體的藥方。林黛玉容易有無名之火,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這種湯藥正好可以養肺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湯更適合在幹燥的秋季飲用,以緩解秋燥。
◎準備材料◎水梨1個,冰糖50g,陳皮10g,枸杞10g分別。
◎做法◎ 1將梨洗凈,帶皮切成大塊,陳皮和枸杞浸泡。2將清水倒入幹凈的砂鍋中,加入梨、陳皮、枸杞,加蓋大火煮開。3水燒開後加入適量冰糖,蓋上鍋蓋,轉小火煮20分鐘後飲用。
◎走法◎每周2?五次。
◎湯芳的解說◎
水梨清脆多汁,香甜爽口,有潤燥祛風、醒酒解毒之功效,被譽為“百果之宗”。中醫認為梨“生者清五臟之熱,熟者養五臟之陰。因為秋梨性寒,吃多了可能傷陽,所以搭配溫熱的陳皮可以緩解藥性。
中醫認為陳皮性味辛、苦、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脹滿、咳嗽多痰等癥狀。西醫研究證實,陳皮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和橙皮苷等。前者對胃腸道作用溫和,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消除腸道積氣,增加食欲。
偏方2: * *太白穴
◎尋穴◎位於足部,1跖趾關節後緣,紅白肉交界處。手順著腳的大腳趾內側往下摸,會摸到壹塊凸起的骨頭,下面的凹陷就是它了。
◎操作方法◎每天按揉100?3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持續時間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內參摘要摘自《非常古老的老偏方(七)腸胃病壹掃而光》作者:胡麗娟出版社:人類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