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酸性食物或堿性食物,並不是指有酸味或鹹味的食物,而是指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後產生占優勢的陽離子或陰離子的食物。
換句話說,某種食物,如新陳代謝後產生的鉀、鈉、鈣、鎂等陽離子,是堿性食物;但新陳代謝後產生磷、氯、硫等陰離子的食物是酸性食物。
我們生活中所謂的“酸味食物”,如檸檬、橘子、楊桃等,吃起來是酸的,但經過代謝後,有機酸變成水和二氧化碳,後者通過肺部呼出體外,剩下的陽離子占優勢,仍是堿性食物;同理,自認為是“堿性食物”的食物,如肉、魚、蛋、米粉等,雖然不酸,但由於代謝後產生的負離子較多,仍屬於酸性食物。
所以從味道上是無法區分酸性或堿性食物的。
第二,用食物改變體液的pH值是壹個誤區。
我們體內的pH值是相當恒定的,因為血液中有壹些緩沖物質,如碳酸鹽、磷酸鹽和蛋白質,它們可以急劇改變pH值,並受到肺和腎的調節,因此不容易受到食物的影響。所以,通過改變飲食來影響體內的酸堿度是不現實的。
選擇不同的食譜將身體分泌物和生理調節到適合生男孩或女孩的狀態,沒有生化理論依據或臨床實驗依據。所以,通過選擇食譜來控制生男生女的謠言,也是上述錯誤觀點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