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是指耳朵聽力喪失,聽不到外界聲音。較輕,聽而不真,叫重聽;最壞的情況,如果妳沒有聞到外界的聲音,妳就會完全失聰。《雜病源流》說:“聾子是聾子,卻什麽也聽不見,有的人什麽也不知道,卻重聽。”
耳鳴是指在耳朵裏鳴響,因此得名。《外科診療大全》說:“耳鳴者,耳中有音,或響,或響,或火在燒,或流水,或簸米,或睡著,如打鼓,風入耳。”
在經典醫學書籍中,耳聾的名稱很多,如《內經》已將耳聾大致分為“耳聾”和“突聾”,而蘇文。怒對蒼天也叫“聾子耳朵聽不見”。後人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將其分為慢性耳聾、突發性耳聾、疲勞性耳聾、風性耳聾、虛擬性耳聾、中毒性耳聾、暈厥性耳聾、氣性耳聾、濕性耳聾、風熱性耳聾、肝火性耳聾、痰火性耳聾、氣虛性耳聾、血虛性耳聾、腎虛性耳聾等。,而《景嶽全書·雜病莫》則概括為五,“火閉,氣閉。”
耳鳴和耳聾是密切相關的,因為耳鳴是壹種漸進性耳聾,耳聾是壹種嚴重耳鳴,兩者不能絕對分割,所以本文將二者放在壹起討論。
“酒精耳”、“耳痛”、“左耳右零”引起的耳鳴耳聾。這超出了對這種疾病的討論範圍。
[識別]
常見癥狀
風熱犯肺性耳聾:主要臨床表現為壹側或雙側耳聾,耳鳴似風,有閉耳腹脹感。伴有鼻塞,流涕,頭痛,發熱,舌紅,苔薄,脈浮。
肝火耳聾:耳聾耳鳴,起病突然,甚至全聾,耳鳴如鐘聲,或如風雷,或如潮聲,伴有耳腫痛,耳閉,口苦咽幹,面紅目赤,大便幹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
肝陽上亢型耳聾:耳鳴耳聾,頭暈腫痛,伴有目赤,失眠健忘,咽幹口燥,腰膝酸軟,舌紅津液少,脈細數。
肝血虧虛型耳聾:耳鳴如蟬,時輕時重,耳聾敏感,伴有頭暈目眩,夜多夢,眼幹,視物模糊,舌淡,脈細。
腎陰虛耳聾:耳聾加重,病程長,聲如蟬鳴,低而微,伴有頭暈目眩,失眠遺精,口幹咽燥,心煩發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苔薄,脈細。
腎氣不足型耳聾:耳聾耳鳴日久,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遺精陽痿,小便多,神疲乏力,納差便溏,面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細。
心腎耳聾:耳鳴、耳背、失眠、心悸、健忘、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數。
脾胃虛弱耳聾:耳聾耳鳴,乏力加重,伴有乏力,納差,食後腹脹,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脈弱。
痰火耳聾:耳內轟鳴,聽不清,耳閉氣悶,頭暈沈重,胸滿氣悶,咳嗽痰多,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氣滯血瘀型耳聾:多由肝火或外傷引起的耳聾耳鳴突然發作,伴有頭暈、頭痛、煩躁、胸脅脹滿等癥狀。舌苔薄,脈弦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