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眾生皆苦,苦參更苦。

眾生皆苦,苦參更苦。

壹,

大壹的時候,我跟著老師去診所學習,但那時候我對中醫壹點都不了解,只是站在診所裏。老師說要去藥房玩,所以那段時間我經常待在藥房。當然,我沒有在那裏玩,幫藥學老師抓毒品,順便認毒品,或者做其他雜事。(對了,我從藥店偷了很多藥)

有壹次,藥房的老師在抓藥。我看到壹種藥,黃白相間的根切片。我不知道,就問了他們。有個老師說妳也嘗嘗,我就拿起壹塊嚼了兩下。“哇,真苦!”壹群老師哈哈大笑,“苦啊,這是苦參。”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想起了苦參這個藥,但是從那以後,壹直到現在本科畢業,我都沒有見過老師抓這個藥,臨床上也跟著很多老師,但是很遺憾,我從來沒有見過開這個藥。

第二,

說到中藥的苦味,人們常說黃連最苦。其實苦參比黃連還要苦。苦能燥濕,寒能清熱。苦參和黃連都是苦寒之品,所以都歸入清熱燥濕類藥物,但是苦參沒有它們那麽有名,因為不常用,所以不是大綱中的重點藥物,在中醫課上壹帶而過。

苦參味苦性寒,入胃大腸經,有清熱燥濕之功,故可單用治療胃腸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如《仁存堂經驗方》將其制成丸劑,用於治療血痢。或與木香同用,如沈湘丸(齊放雷扁);對於濕熱便血、痔瘡出血,可配伍生地,如苦參地黃丸(外科大成);治濕熱蘊蒸之黃疸,可與龍膽草、牛膽汁同用,如治布布北肘起谷黃疸。

同時,苦參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是治療濕熱引起的帶下及部分皮膚病的常用藥。治濕熱帶下、陰腫瘙癢,可與蛇床子、和諧等配伍。,如塔陽湯(正宗手術)。對於治療濕疹和濕瘡,單獨用煎水或用黃柏和蛇床子的煎水沖洗是有效的。治皮膚瘙癢,可與皂角、荊芥等藥材配伍,如參膠丸(祛風普濟方);若與防風、蟬蛻、荊芥等藥材配伍,可治風疹瘙癢,如消風散(正宗手術);治疥瘡,可用花椒煎劑外敷,如參椒湯(外科證治大全),或用硫磺、枯礬調成藥膏。

關於苦參的“殺蟲”作用,中醫認為熱生風,濕生蟲,苦參清熱燥濕,故能治風殺蟲。所以醫生對於各種“濕熱生蟲”的疾病,經常使用苦參,但也有人口服苦參驅除腸道寄生蟲,也有壹定效果。我在搜索苦參的相關論文時,發現苦參確實有明顯的“殺蟲”作用。很多人把苦參開發成植物源農藥。假期有閑,挖幾個苦參,熬壹鍋藥水。煮好後可以放點石灰,也可以不放。拿個噴霧管。妳家哪棵果樹的園子裏有蚜蟲或菜青蟲,妳可以噴上去試試效果。紙上說藥效慢。

據醫書記載,苦參能利尿,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灼痛等。如《金匱要略》中用當歸貝母丸治療女子“孕期飲食困難”,(但本草書上說苦參貝母使其相恨),神農本草經典記載:“溺多於泄,心通小腸,心火除之,小腸之氣不通。”說白了還是要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雖然現代藥理和臨床試驗表明苦參有利尿的作用,但有比它療效更好的藥物,所以基本上沒人拿它去利尿。

第三,

既然苦參被稱為“人參”,那它有滋補作用嗎?

《神農本草經》已將苦參列入中藥,功效中有“補中”二字。《本草崇元》對其評價:“苦以味名,參以名,益上中下,故名沈。”陳修園解釋:“‘補中’二字,意為取其苦味去燥脾。”《本草綱目》:“苦參、黃柏之苦寒,能補腎,掩蓋其苦燥燥濕,祛寒清熱。”《本草綱目》:“滋陰填精,滋肝利膽,寧五臟(濕熱消,血氣平和,五臟平和)。”

壹群人強加解釋,最後拉了補藥補腎(?_?連沈括(《孟茜碧潭》的作者)都受不了。比如他說自己腰痛,甚至不能正常走路。有壹次壹個下級軍官看到他說:“妳有用苦參洗牙的習慣嗎?”因為牙疼,他用苦參擦了幾年牙。軍官說:“這是腰椎病的病因。苦參之氣入齒。這藥的氣傷腎。如果長時間用它來擦牙齒,會使妳的腰變得沈重。”後來太常寺小姐舒(不知道此人)用苦參擦牙,時間長了得了腰椎病。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用用苦參刷牙了,腰椎病也全好了。這些在醫書上都沒有記載。

沈括自己死了,這麽苦的感冒藥用了好幾年。《本草綱目》中有壹段話可以作為對這篇醫案的註釋:“蘇文說:五味入胃,各以其樂攻之,久而常物化。久之氣增,死之原因也。王冰註意到,肝為溫,心為熱,肺為清,腎為寒,脾為陰,有四氣,均增味益氣,各從五臟六腑之氣。所以長期服用黃連、苦參,反熱的人也是這種。若氣不斷增,則臟氣盛行,勝則臟極,故有驟死。所以藥沒有五味,也不是為四氣準備的,而是長期服用。雖然贏了,但是會暴力很久。但是人家疏忽了,等不到妳。張從正也說過:所有的藥物都是有毒的。雖然甘草和苦參有毒。長期服用,五味皆屬其臟,有氣過盛之虞。各種藥物都是天然的,學者要從中學習。至於飲食,也是如此。”

多數醫生仍認為苦參有“人參”之名:

《本草筆記》:“苦參,苦寒之品,宜入腎之血。如果吃多了,腰會沈得站不住,傷腎傷骨;不適用於未被濕火灼傷者;能治風殺蟲,還能熱風濕、蟲耳。用在西方丸的方子裏比較好,如果湯劑用的不多的話。”

《本馮靜元》:“或雲:苦參能滋陰明目,但久服過重。不知苦寒之性直抵心腎,內有濕熱者足矣。從壹開始就有助陰祛邪之功,有清熱明目之功。濕熱祛除而取之,則苦寒傷腎。難免腰酸腳軟。當然,毫無疑問。”

《本草求真》:“然而是除濕導熱之品,以何補之?(繡按:五參除人參可以用字補,其余不能用名補。)哪裏的味道只有甜,哪裏的味道只有暖。苦參味如黃柏,寒如大黃,其陰如芒硝。(溶液)極其苦澀,極其寒冷。如果是用來殺蟲祛風,控水退黃,清疥瘡,通經活絡,清痢解乏,或者雲有益,如果是說對腎有益,那就是說清熱祛濕後對腎有益。

《新版本草》:“未能瀉腎之氣,而反言益腎,極不可解。希望兒子不要相信。”

第四,

苦參不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效果還是可以的。為什麽很多老師不喜歡用?我也覺得苦參不滿意,有壹次真的去問老師為什麽不用。老師說太苦了。

首先,它的味道很苦。門診經常有患者問老師:“醫生,這藥苦嗎?”老師:“不苦也不苦,就像喝可樂壹樣。”(每次我都在想:為什麽要讓可樂背黑鍋?病人回到診室說:“妳的藥苦得要死。”(果然大家都是外行。他們壹上來就會吐槽中醫的苦。黛玉、香菱等人會說藥也香。)“不苦。妳看,這些藥我都沒擱。”。

放黃連可能很苦,我喝不下去。咱們再放壹個比黃連苦的苦參。啊,讓我們想象壹下畫面,所以這將是斯裏蘭卡人民的壹項偉大任務,妳必須首先忍受妳的思想。嗯,良藥苦口眾生苦,而妳不甜,喝吧(● -●)。

其次,其藥性苦而寒。本草正義說:“苦參味苦性寒,清熱瀉火,功效與秦、連、秦艽相近,而苦參味更苦,燥性尤猛,故能殺濕熱而生之蟲,比秦、連更厲害。和妳親近的人都不敢喝這種湯藥,所以怕它的苦味,因為它的厲害而避開它。但毒風為邪,若不除之,今人以為是用來洗瘡,恐因噎廢食。”如果是軍人用藥,苦參太苦太寒,藥性兇猛,難以控制。壹不小心就可能損傷脾胃。殺1000個敵人,就損失300個,所以大家都不喜歡。而且很少有嚴重的疾病。最好用壹些相對平和的藥物。

外用呢?沒有這個顧慮。老師說,它的顏色。剛想起來苦參煮的藥水顏色是黃色的,外用的話容易汙染衣服。

去年這個時候,弟弟妹妹們考完了藥用植物學,我和他們壹起去山上采藥修行。他們挖了壹個大苦參,大到壓不下標本,放在實踐基地的院子裏晾幹。山裏的濕度相當高。我腳上有濕疹,記得在山裏挖的什麽藥。最後,我鎖定了苦參。苦參根中間的木質部不太好拿,我就把皮剝了,撕成壹點點。我找了個碗倒水壹個小時,然後擦擦腳。在山裏用了幾天,苦參控制住了,我就回學校了。當時我看到藥水是黃色的,壹邊揉壹邊想,這是黃色的類黃酮嗎?

苦參的療效相當顯著。我這些年談過的老師都不用,大概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藥有藥性,人也是人,脾氣也是平靜的,處方用藥也是如此。

  • 上一篇:用什麽藥去除狗身上的跳蚤?
  • 下一篇:有什麽快速瘦肚子的方法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