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孩子放棄尿不濕,如果晚上想尿尿,應該可以自然醒來上廁所,但如果睡得太多,就會出現“夜間遺尿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科兒科主任楊承展提醒,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吃中藥,但其實孩子“尿床”有三種情況,壹定要請專業中醫對癥下藥,不要隨意聽信偏方。
學齡尿床很正常。5歲以後要看醫生觀察。
楊承展解釋說,由於兒童泌尿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控制能力自然無法像成人那樣自如。只要註意孩子尿床不是膀胱疾病、尿路感染、腎臟或輸尿管疾病等引起的。,通常是由於學齡期功能不成熟的單純性尿床;所以還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孩子5歲以後沒有好轉,壹定要就醫觀察。
尿床怕的是腎虛和膀胱不足,中醫可以診治,但不能亂補
對於“尿床”的問題,楊承展從中醫的角度指出,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與肺、脾、腎、膀胱等臟腑相關,所以中醫會從腎、膀胱的虛寒來治療此病,但對癥下藥非常重要。很多長輩會直接讓孩子用補腎固澀的中藥,或者補充人參黃芪,但如果是發熱體質,就會適得其反。他們必須由專業的中醫診斷,然後根據他們的身體癥狀給予適當的藥物。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吃偏方中藥。
不同的病情對應不同的藥方,不要混淆。
目前中醫臨床治療遺尿癥通常分為三型:腎虛寒涼型、脾肺氣虛型、心經濕熱型;不僅會尿床,還會影響整體發育。
比如腎氣虛寒是因為先天不足,發育緩慢,體力差,面色蒼白,手腳冰涼都是常見癥狀,晚上頻繁大量尿床主要是為了溫腎固澀。脾肺氣虛是後天失調,稍有活動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言語無力、出汗等情況,所以會以健脾益氣的方式進行。另外,心經濕熱,會導致性格急躁,容易上火。晚上人經常磨牙,容易受驚,嘴唇發紅。反之,排尿次數和尿量較少,需要清心清熱。
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有效改善父母,他們也需要患者的協助。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需要醫生診斷後才能放心使用處方,從而達到有效改善的目的。此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楊承展提醒家長要耐心與孩子溝通,建立孩子的信心,不僅有助於進步,還能減少家長的緊張情緒。
加入我們,每天關註妳的健康!Line @ ID: @訂閱健康阿羅哈視聽頻道,更輕松閱讀健康知識:/supply/article/41381關鍵詞:楊承展,花蓮慈濟醫院中醫科,兒科,遺尿,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