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牙痛有什麽偏方?

牙痛有什麽偏方?

牙痛是指牙齒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癥狀之壹。其表現為:牙齦紅腫、冷熱刺激引起的疼痛、臉頰腫脹等。牙痛多由牙齦炎、牙周炎、齲齒(蛀牙)或牙齒折斷,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引起。

該病屬於中醫“牙宣”、“骨槽風”範疇。中醫認為牙痛是由外感感冒、胃火過盛、腎虛、牙齒糜爛引起的。

方毅馬蹄粉

由蓽茇、高良姜、細辛、花椒組成。

功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要用於治療齲齒和牙痛,受寒加重,或口瘡色白,周圍無淤血。

處方中,蓽茇、山姜、阿莎麗性味辛溫,芳香散結,以散郁火、風熱;胡椒性溫,以止痛殺蟲。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上述藥物均具有鎮痛、抗菌、抗炎作用。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粉,過篩,裝瓶備用。牙疼的時候取壹點粉末,塞進鼻孔,用力吸氣。

方格朱燁石膏湯

源《傷寒論》

由竹葉15g、石膏30g、半夏9g、麥冬15g、人參6g、炙甘草6g、粳米15g組成。

功能: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要用於治療牙痛及胃熱過盛、傷陰傷津所致的牙痛。

該方劑由白虎湯、知母、竹葉、人參、麥冬、法夏制成。方中竹葉、石膏清氣分邪熱;人參、麥冬益氣養陰;法夏和胃降;甘草、粳米益胃,還能使寒性涼清而不傷中氣。法夏與麥冬配伍,潤燥生津,補而不膩。這個方子可以說是兩全其美,清熱和氣陰相結合。

藥理竹葉具有優異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石膏有解熱、解痙、抗炎作用;半夏具有鎮咳、祛痰、止吐和抗潰瘍的作用;人參可以消炎止痛,提高免疫力。

用法:第壹次用水煎20分鐘,第二次15分鐘,每次煎350毫升,早晚睡前溫服。

防三衛青散

它由生地黃6克、當歸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組成。

清胃涼血的功能。

主治:胃火牙痛。

方潔芳以苦寒瀉火的黃連為君,破胃熱腑熱。我用味甘微寒的升麻,服用清熱解毒,治療胃火牙痛;妳壹掉以輕心,壹清二楚,壹驅散,就能把抑郁的信息傳播出去,把火壓制下去,也就是“火郁了。”黃連得升麻,中降寓意升,故瀉火而無降溫之弊;若黃連取自升麻,則火散,無升焰之虞。地黃涼血養陰;牡丹皮涼,血清熱,都是臣藥。當歸養血活血,幫助消腫止痛。升麻也被用來介紹經典。諸藥合用,能清胃涼血,使上炎之火降,血之熱消,所以外經引起的壹切癥狀,都可以用熱毒來徹底解決。

藥理地黃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和免疫增強作用,與機體免疫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當歸對滲出性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鎮痛。牡丹皮可抗炎、解熱、鎮痛;黃連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菌、抗病毒、抗炎和解熱作用。

用法:煎服,煎服,每日1劑量。

方思玉女劍

來源《景嶽全書》

它由石膏9-15克、熟地黃9-30克、麥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組成。

清胃熱,養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牙痛。

方中石膏味甘,性寒,能清陽明實火而不傷陰,故為君藥。地黃味甘,微溫,為臣藥,滋腎水。君臣相和,清火強水,兼顧虛實。知母味苦、寒、潤、養,助石膏清胃熱止煩渴,地黃養腎陰。麥冬微苦微甘,有助於生地黃滋腎,滋潤胃燥,能清心除煩。兩者都是輔助用藥。牛膝導熱引血下行,滋補肝腎,是降炎之火,止血之溢的輔助藥物。

藥理石膏有解熱抗炎作用;地黃能增強免疫功能;麥冬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知母湯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也有抑制作用。牛膝能促進炎癥腫脹消退。

用法:水煎服,煎服七分鐘,溫服或冷服。

大便稀的人不宜用此方。

防己清香散

來源“普濟坊”

包括川芎和艾蒿各30克,防風和羌活各6克,阿莎麗9克,白芷30克,甘草15克。

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

主治:風冷牙痛。

該方劑具有以下作用:槁本,祛風散寒,祛濕止痛,白芷解表祛風,通竅止痛,特別是排除了陽明經的風濕之邪;細辛的香味能祛風散寒,止痛;羌活辛溫表現力強,有散寒祛風、祛濕止痛的作用;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藥理學羌活和細辛具有抗炎和鎮痛作用;槁本具有抗菌和鎮痛作用;白芷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以上藥物均有鎮痛作用。

用法是細粉。每次9克,飯後用茶水送服。如果疼痛劇烈,加30粒黑錫膠囊。壹天兩次。

劉放何橋湯

來源《溫病辨證》

包括薄荷4.5克、連翹4.5克、生甘草3克、黑梔子皮4.5克、桔梗9克、綠豆皮6克。

功能清熱,宣肺止痛。

主要用於治療燥氣火灼牙引起的疼痛。

方傑薄荷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連翹性苦寒,苦能瀉火,寒能清熱,長於清心瀉火,散灼風熱;梔子皮趨向於到達表面,驅散皮膚的熱量;綠豆皮清熱解毒;桔梗味辛、苦,宣肺利咽。

藥理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連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梔子能解熱鎮痛;桔梗有鎮痛作用。

用法:取400毫升水,煮沸200毫升,立即服用。壹天2劑,甚至壹天3劑。

防牙痛速效方

來源《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它由生地黃10克、生石膏(先炒)30克、牡丹皮6克、青皮6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組成。

功能疏風清熱,活血止痛。

治療牙髓炎的適應癥。晚上看牙疼,牙齒有蛀牙。

地黃解表方性味甘寒、潤燥、苦寒,清熱,入營和血,是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重要藥物;石膏是治療胃火牙痛的重要藥物。牡丹皮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青皮辛散溫經,苦味下瀉,起到疏肝理氣、散結止痛的作用;荊芥、防風能祛風、除濕、止痛。

藥理地黃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膽的作用;石膏有解熱抗炎作用;牡丹皮有抗炎、解熱、鎮痛、解痙作用;荊芥和防風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巴白質湯

來源《古今醫案》

由防風、荊芥、連翹、白芷、薄荷、赤芍各6克,石膏30克組成。

功能祛風,散熱,止痛。

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牙痛和下磨牙劇烈疼痛。

方傑白質通竅止痛劑;荊芥味香,善釋風;防風辛散,氣味上升,辛用,善治風,善止痛,微溫不燥;連翹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疏散風熱,清頭目;石膏清熱瀉火;赤芍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藥理白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薄荷有抗菌、抗炎、鎮痛作用;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石膏有解熱抗炎作用。

結尾的用法比較粗糙。水煎溫服,每日1劑。

防舊葛根湯

來源《選醫生大全》

由葛根6克、赤芍4.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組成。

功能疏風瀉火,止痛。

主治風火牙痛。

方傑葛根味甘涼,清熱生津止渴;赤芍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茯苓利水化濕,健脾安神;清熱解毒,止痛,調和藥性。

藥理葛根具有解熱、抗病原微生物、鎮痛、抗炎作用;赤芍具有抗炎、解痙和鎮痛作用;茯苓鎮靜安神,促進人體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

方石鼎通散

來源“百病回春”

它由當歸、生地、阿莎麗、幹姜、白芷、連翹、苦參、黃連、花椒、桔梗、烏梅和甘草各3克組成。

功能清熱,散火,止痛。

主要用於治療齲齒和牙痛。

方中用烏梅、胡椒,用辛酸殺蟲;黃連和苦參瀉火解毒;阿莎麗和白芷祛風散寒,並攜帶藥物到牙齒以減輕疼痛。全方結合疏風散寒,瀉火解毒,殺蟲止痛,寒熱並用,治療齲齒疼痛頗有療效。

藥理以上藥物均有抗菌、殺蟲、鎮痛作用。

在使用中,藥物文件被破壞。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世毅牙痛飲料

來源“外科綜合征和治療大全”

它由石膏12g、升麻4.5g、生地15g、防風、薄荷葉、荊芥穗、前胡、天麻各6g、甘草3g組成。

功能疏風清熱,消腫止痛。

主要用於治療牙髓炎熱證,表現為夜間牙痛,不能咀嚼,牙齦腫脹不明顯。

處方中石膏、荊芥、防風、生地黃、牡丹皮與甘草配伍,涼血化瘀止痛。升麻味甘性寒,清熱解毒,尤山青解除陽明熱毒;天麻祛風通絡止痛;薄荷疏散風熱,清頭目;前胡宣散風熱。

藥理石膏、升麻、生地有解熱、抗炎、鎮痛作用;薄荷有抗菌、抗炎、鎮痛作用;前胡具有抗病毒作用;荊芥和防風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飯後趁熱服用,每日1劑。

方十二牛蒡吉傑湯

來源《經驗精選》卷。

包括牛蒡子、薄荷、荊芥、連翹、梔子、牡丹皮、石斛、玄參和夏枯草。

功能疏風清熱,活血止痛。

主治頭面風熱、項痰、風熱牙痛、表證。

處方中,牛蒡子為疏散風熱、化痰解毒、清熱解毒的主藥。輔以薄荷淡涼粉,可解風熱之邪;荊芥溫中散寒,長於上中散寒。與清熱解毒的連翹、清熱瀉火的梔子、涼血清熱的牡丹皮、清熱生津的石斛、瀉火解毒的玄參、清肝瀉火、軟堅散結的夏枯草配伍。

藥理牛蒡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藥理實驗表明,荊芥揮發油具有鎮痛、抗炎、擴張支氣管和抗過敏作用。連翹具有抗菌、抗炎、解熱、止吐、利尿、強心、抗肝損傷和鎮痛作用。梔子有抑制多種病原體的作用;牡丹皮有鎮痛、鎮靜、抗炎、解熱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夏枯草水煎液對壹些常見的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 上一篇:服用前稍微溫壹下金匱要略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青木亞麻灰配方教妳染青木亞麻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