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淡多見於慢性脾胃虛寒的患者,大手術後食欲不振的患者會感覺口淡無味。炎癥感染時也常出現口淡,但多在發病初期或消退期。前者是輕邪的表現,後者是邪虛之象,其意義與苦口明顯不同。
不管吃什麽,不管是好吃的飯還是稀飯菜,都覺得索然無味,甚至什麽都不吃的時候,都覺得臉色蒼白。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先看看舌苔。如果舌苔是薄層,可能會傷脾胃。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僅僅依靠重口味的食物來改善口感,也不必壹日三餐都吃清湯白菜,因為這兩種方式都會加重脾胃的虛弱。
處方:山藥大棗飲:山藥10g,大棗10g,加水煎煮半小時,制成山藥大棗飲,每天200ml左右,持續壹周左右。這種吃什麽都不香的情況會得到改善。因為山藥和大棗都是健脾益氣的食物,可以使脾胃虛弱的人得到調理。
嘴鹹:腎虛有些人,尤其是中年人,常常覺得嘴裏鹹鹹的,就像嘴裏有幾粒鹽。這壹般是腎虛津液泛濫造成的。
鹹口多為脾虛濕盛,腎虛火旺。因為中醫認為“鹹為腎味”,常見於神經官能癥患者及慢性咽炎急性發作期腎陰虧虛,腎火上升。有時候測口鹹患者的唾液,可以看到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加,PH值趨於弱堿性。調理方子:枸杞泡水
可以用枸杞泡水調理,或者在口腔有鹹味的情況下,直接含幾個枸杞在口中也是可行的。如果要進壹步調理,要請教道醫,區分腎陰虛和腎陽虛。
嘴酸:食積不吃山楂、酸梅等酸味食物,但整天仍覺得嘴裏酸酸的,即使吃了甜的東西。這種現象壹般是由食物停滯引起的,也就是常說的積食。
中醫認為“肝熱導致酸味”、“脾胃氣虛,木占土位,酸味”,所以酸味多由脾虛肝火所致,常見於胃炎、消化性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有人測了口服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的含量高於正常人,PH值更偏酸性。
調理方子:山楂水
積食時,舌苔厚、黃或白,可吃些保和丸。如果不想吃這種藥丸,就煮點山楂水喝。山楂是最便宜又好用的幫助消化、解決積食的“藥”。將30克山楂加入適量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飯後服用,效果更佳。
口苦:肝脾火盛,總覺得嘴裏發苦。看舌苔薄黃,多為肝火旺盛所致。
口苦多見於肝膽熱證、胃腸熱證。在現代醫學中,多為急性炎癥的表現,多為肝膽疾病。這可能是膽汁排泄異常引起的。癌癥患者吃甜的東西會因為甜味閾值的升高和苦味閾值的降低而感到苦澀。
調理方子:小柴胡湯
肝火旺盛。小柴胡湯瀉肝火,可用柴胡10g、黃芩9g、黨參9g、生姜9g、秦艽9g、半夏9g、大棗4g、甘草6g。水煎至300毫升,每日2次,溫服。
另外,如果膽囊不好的人吃了大魚大肉後出現口苦,就要考慮膽囊疾病的復發,及時添加藥物治療膽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