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馬寶必須看到八種危及兒童成長的育兒方式

馬寶必須看到八種危及兒童成長的育兒方式

危害孩子成長的八種帶娃方式

1.總是抱著孩子。

很多老人抱怨,自從孩子學會走路後,只要壹不小心就不見了。於是,很多帶孩子出門的老人,就壹直抱著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那麽,經常抱孩子有什麽壞處呢?

首先,對於會走路的孩子來說,如果經常被抱著,就更懶得自己走路了。出門的時候總是被大人牽著。其次,“動商”也是智商的壹種表現。孩子活動越多,動手和思考越多,對身體發育越有幫助。

2.破壞寶寶的專註力

不知道妳們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妳在玩什麽?不要坐在地上,很容易感冒。來吧,喝點水。來,吃個蘋果。。。。。。

總有媽媽抱怨孩子專註力差,但妳有沒有給孩子提供過鍛煉專註力的環境?嬰兒很難集中註意力。如果家長不註重培養,孩子不容易集中精力做壹件事。

如果擔心孩子感冒,可以在孩子專心“做事”之前做好準備,不要中途打擾。如果到了吃飯時間,最好提前幾分鐘通知,給孩子壹定的緩沖期。

3.要求孩子過早學會站立和行走。

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都能站立行走,老人著急了。我恨不得我的孩子壹下子就能像蒼蠅壹樣走路,以此來顯示他們的強壯和聰明。

不要為了孩子自身的發育而強迫孩子站立行走,這樣不僅對骨骼發育不利,還會導致肌肉受傷。

孩子的站立和行走需要建立在壹定的基礎上,需要循序漸進。到時候孩子自然也會這樣站著走路。孩子腿部肌肉發達了,自然會往前走。

4.沒有原則的餵養不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很多老人在生活中照顧孩子是不科學的。怕寶寶吃不飽,加幾勺奶粉,拿著碗追著孩子到處餵,壹味用零食哄孩子不哭,用零食代替,不吃晚飯。

這樣類似的餵食方式,經常在妳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進行。或許,妳總是在抱怨為什麽孩子不愛吃飯,為什麽3歲了還不能獨立吃飯?先不說這些餵養方式對孩子獨立性和良好習慣的影響,單說這種飲食是不對孩子的健康負責的。

5.我怕孩子冷了會多穿衣服。

很多老年人可能不太了解“熱綜合癥”。如果給孩子蓋太多,會導致缺氧、出汗、虛脫,甚至因無法及時散熱而昏迷。

孩子的神經末梢血液循環能力差,經常手腳冰涼。這種正常現象經常被老人誤認為穿的少,所以孩子都是層層包裹。

其次,老人本身就冷,所以也覺得子女冷。

但是孩子新陳代謝快,運動量大,非常容易出汗。給孩子穿太多更容易感冒。

6.推卸責任安慰孩子。

春節走親訪友,老人為了安慰子女而推卸責任的事情見得太多了。孩子剛學會走路,摔倒了怪地板。孩子和別的孩子爭玩具哭,怪別人不分享。孩子不小心吃了辣椒,責怪食物太辣。。。。

這麽多借口,我都驚呆了。走路摔倒是因為孩子剛學會走路,不能完全控制身體平衡;孩子爭搶玩具很正常,沒有理由強迫別人分享;如果不小心吃到辣椒,下次可以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孩子的成長需要壹個過程,孩子要學會接受成長路上的挫折,而不是壹味的推卸責任。

7.不要碰任何東西,扼殺妳的好奇心。

“不能跑,小心摔倒。”

“下次不能這麽玩了,摔倒多危險!”

“這個害群之馬,怎麽拆玩具?”

生活中,妳有沒有經常聽到老人經常把孩子罵得恨不得孩子碰什麽都不會,只是安靜的坐著玩,以此來省心?但哪個孩子不是對身邊的東西好奇,喜歡摸摸看,因為他想了解,想探索。

老人照顧孩子,壹味的禁止孩子嘗試觸摸,只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

如果孩子長期被壓抑,很容易導致情緒爆發,或者形成“兩面派”的人格表現。

8.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

只要孩子聽話,可以長時間看電視,可以買任何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可以隨便玩電腦。

很多媽媽反映,孩子在家裏被老人慣壞了,有時候只要稍微不符合要求就在地上打滾,以達到目的。對此,建議家長不要當眾指責孩子。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冷處理,或者適當轉移註意力,讓孩子明白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另外,也要給孩子壹些挫折教育,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

  • 上一篇:白水腫用什麽眼藥水?
  • 下一篇:橘子和橙子的營養價值壹樣嗎?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