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上有361個穴位,分布在十二“鄭錚”和任督二脈上。每條經絡上的穴位數量不同。比如膀胱經最多,有67個穴位,心經和心包經最少,各有9個穴位。穴位這麽多,臨床上可以選擇哪些穴位呢?
明朝有個醫生,因為方便有效,開發了十二個穴位。
在《針灸大成》中,穴位被稱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這十二個穴位都在“鄭錚”之上,屬於重要穴位,如吳虞、薛源、通絡或大觀街。
在臨床應用中效果很好;幾乎這十二個穴位已經被用來治療全身所有的疾病。《針灸學大成》收錄並整理成《馬丹陽天行十二穴治雜病歌》,[1]。
其通式寫為:“李三內庭穴,曲池合谷連,鐘偉與成山,太沖昆侖穴,環條與陽陵,同裏並列缺;合載合切360分,沒有十二招。管理
病如神,渾如湯澆雪,北鬥降真機,金鎖教明。人可以教,土匪莫朗說。“也就是說,雖然有三百六十點之多,但沒有十二點,只要補瀉的方子正確,那是什麽?
這種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都說治病如神,要用手去治,就像把熱水倒在雪上,壹下子就化了。也有人說這些穴位是北方諸神傳授的。所以針壹紮進穴位,連金鎖都可以用。
打開。在這首韻文裏,也有這麽壹句話:古人教任何壹種技藝都是師傅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師傅,所以韻文裏說:只能教人,土匪莫朗說,也就是說,只能教好的人。
弟子,不是好弟子,教不了他。
這十二個穴位中,八個是從膝蓋到腳,四個是從手肘到手。
李三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只要妳對針灸有點概念,幾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因為它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可以用來保養和治療。宋公式中說“三裏膝現三寸二筋之間”,也就是說三裏穴的位置也叫膝眼。
“小腿鼻子”,膝蓋處有兩個挺大的洞,看起來有點像牛鼻子。外側的叫“外小腿鼻”,內側的叫“內小腿鼻”。足三裏在小腿鼻下三寸,距離膝蓋和脛骨邊緣壹拇指寸。
也就是在兩條筋裏。主要作用是治療“胃寒”,也可用於治療胃脹。胃部寒冷的癥狀,如腸鳴音,有“微弱的……”聲音,像水走,和腹瀉。
“四”
《通經穴歌》中有“三裏留肚”,意思是只要是腸胃病,都可以找李三穴。在外科手術中,它可用於治療腿部腫脹、膝蓋和脛骨酸。在內科,傷寒感冒,消瘦,勞損,
都是因為慢性病,而且腸胃功能壹直很差,變瘦了,還有“氣法”,就是因為消化不良,水不能很好的排出體外,導致腹部腫脹。此外,它仍然是壹個非常
老年人好穴位,30歲以上的人,針刺李三穴眼睛睜大了,會看得清楚;因為大多數人在40歲以後開始形成所謂的“老花眼”,看得遠卻看不到。
近了。經常貼這個點會很好,但是選點要準。八穴針刺或三強灸。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如果經常針灸這個穴位,不僅可以養老,如果要走很遠的路或者爬山,走路也會好很多。有這麽壹句話“要想安全,李三往往不會。”
幹”,也就是說李三要經常用艾灸燒出灸痕,甚至使其經常濕潤,使其經常有膿,可以治療老年病,比如高血壓,經常灸它,但是
如果妳血液循環良好,妳的血壓就不會升得太高。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行穴,在足的第二指和第三指之間。
此足上五穴可主要用於治療肢冷現象,可用於治療“胃經熱象”喜靜不喜聲、出疹成癮、咽喉腫痛、經常打哈欠、牙痛。實際上
經常打哈欠意味著缺氧。牙痛是基於中醫的概念。認為牙屬陽明,下牙屬手陽明大腸經,上牙屬足陽明胃經。這裏的牙疼是上牙疼。另外,妳不能吃東西,因為妳太虛弱了。針刺這個穴位,馬上就好了。
彎曲
赤穴:手陽明大腸經肘部以上的關節點。尋找的方法是:手臂微微彎曲,手掌指向心臟。妳手臂上最高的經絡線叫手陽明大腸經。
此經絡上方肘彎處的穴位叫“曲池穴”,《馬丹陽天星十二點歌》說“曲池被取走”,拱起來找;“在指骨邊緣求”,可以在骨的邊緣找到;它的工作
它被用來治療肘部疼痛。還可以治療“風偏”,即中風偏癱癥狀,手不能彎曲回縮,說明手沒有力量,神經功能差。
現在,不能彎弓射箭,所以丹陽天行十二點歌說:“風若偏,不能開弓。”彎弓射箭,必須借助這個大腸經的肌肉力量,但不能使之發揮作用。當大腸經絡有問題時
還會“緩筋不梳頭”,紮曲池穴也有治療“喉麻痹催妳死”的能力,即喉頭血液循環不暢,好像喘不過氣來,還治發熱、全身性蕁麻疹、成癮疹。
由此看來,曲池穴還有提高免疫系統的作用。
關閉
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元氣駐留之穴,是身體上壹個非常大的穴位,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虎口上方壹寸。它可以治療“頭痛和”
面腫”,在《四總穴之歌》中有“面口可合谷”的說法,即面口問題可用合谷治療;合谷還可以治療“瘧熱歸寒”,即瘧疾先熱後寒。
搖擺癥狀。還能治療牙病、鼻出血,即蛀牙、流鼻血;“閉著嘴說不出話”,咬緊牙關也開不了口。妳可以在這個穴位插壹針五分鐘,這是“安全”的,但要註意。
谷和另壹個叫三陰交穴的穴位在孕婦身上要小心,可能會導致流產。宋朝的時候,有壹個非常喜歡醫學的王子。有壹次他看到壹個孕婦,給他把脈,希望確認她的判決。
壞了,需要剖腹產看看懷的是男孩女孩還是雙胞胎。和他在壹起的醫生徐文伯說,情況不可能是這樣。我們可以通過針刺合谷穴和三陰交穴來成功生下這個寶寶。所以合谷,三陰交
不能隨便給孕婦紮針,要非常小心。
委員會
中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關節點,位於膝後,大腿與小腿交匯處的腿彎處,也叫腧穴橫紋的右中心。可用於治療腰痛,不能站直,並導致背部和脊柱沈重。
當重量無法承受時,肌腱無法伸展。“腰痛提不起來,而且背很重,酸痛的肌肉也無法表現出來。”四總穴之歌也有“從腰背求”的用法。還可以治療“風痹無常”。什麽是風痹?
古代把痹癥分為三類,即風、寒、濕。風痹又叫“行痹”,寒痹很痛,所以又叫“痛痹”,濕痹重而不動。
也叫“抱關節痛”。風痹是風使血脈不通,故稱“風痹”或“動痹”。為什麽要說無常?是因為哪裏都疼。“膝蓋有困難。
屈伸也可用此穴治療。如果不能屈伸,那麽“針灸是健康的”,但是壹定要註意,這個穴位不能用艾灸,因為它下面有壹條大血管。
熊
山穴: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在現代醫學中,它被稱為腓腸肌。古人稱之為牛犢。這個地方看起來像壹條魚的肚子,所以它被稱為在馬丹陽天星十二分宋。
這是壹個“魚肚”,位於腸子和肉之間。擅長治療腰痛,還能緩解便秘。可用於治療痔瘡、排便困難,還可治療“腳氣伴膝腫”。如果肢體的“擴張”變成了疼痛、霍亂、肌腱抽搐和點刺。
安”,針會治好的。
也
沖穴:足厥陰肝經的俞穴,也是肝經的始穴。這個點最重要的作用是判斷和理解人的生死。在這壹點上,
有壹條動脈經過,如果發現這裏的血管壹動不動,這個人的生命就垂危了。這壹點也能治“癲癇”。什麽是癲癇?被嚇得渾身痙攣,口吐白沫,兩眼發直。
上翹等現象,中醫稱突發病風,故稱“癲癇風”。太沖還可以治療喉嚨問題和心臟病。因為肝經是主筋,所以也可以治療雙腳行走不便。和
也可用於治療七種疝氣的“偏腫墜”現象,即從壹側陰囊或從大陰唇,太沖穴是非常有用的穴位。除了用太沖穴,還有壹個點叫“三角”。
灸”,肚臍下方,而左掛件可以灸右側,右掛件可以灸左側,加上太沖穴,效果很好。此外,太沖還可以治療眼如雲翳,即眼前部朦朧,似有遮蓋。
比如什麽。還能治療腰痛,針下也有神功。
哥哥
倫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中的膀胱經有三個穴位:委中、成山、昆侖,位於足外踝後方,跟肌腱之間。它可以用來治療腳。
抽筋,腰臀部疼痛。也用於治療突發性喘息、心悸,即突發性喘息、心口脹滿;也可以用來治療不能走路的人,動起來有呻吟聲。如果想獲得快樂,可以考慮用昆侖穴。
治療。昆侖委員會治療腰痛的效果是很實在的。
戒指
跳穴:是膽經穴位上的壹個大穴,在臀、腰、臀的合點上側。跳點以上的肌肉很厚,要用很長的針才能到點,有時甚至六寸。
長針。取穴方法比較特別:側臥,小腿彎曲,大腿伸直。可以治療“彎腰不能大意”,也就是腰好像斷了,不能彎腰也不能回頭。對風、寒冷和濕度敏感
三痹有效;還能根治從胯部到小腿的疼痛;壹轉身,又重又痛,根本無法忍受,紮了穴位很快就會好的。
太陽
靈泉:足少陽膽經的關節點。膝蓋的前下方有壹塊骨頭叫脛骨,脛骨後面還有壹塊骨頭。現代醫學稱之為“腓骨”,中醫稱之為“輔骨”。輔助骨的莖突只是壹個小骨。
骨前下有洞,名陽陵泉。難經中有所謂的“八會”,其中有壹個叫“惠今”,就是陽陵泉穴。筋是肌腱或較粗的肌束,陽陵泉為主穴。
治療肌肉疼痛。根據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陽陵在膝以下,外為壹寸”,即膝以下壹寸。可治“膝腫麻木,風寒麻木,風偏”,膝腫麻木疼痛,故稱。
偏風致半身不遂,“擡腳起不來”,只要針深入六穴,就極為奇妙。凡扭傷腳踝或膝蓋,或任何地方扭傷,都可以用“筋會,陽陵泉”來治療。
穿過
李穴:是心經的絡穴,在手腕上方壹寸,即神門上方壹寸。此穴可治療“說不出話來”、煩躁心悸等心理問題。如果病人的體質是堅實的,有四個
四肢的重量和頭、頰、腮的發紅;如果患者身體虛弱,吃不下東西,突然聲音嘶啞,或者臉色無色無光;可以利用這個穴位進行治療。
列確穴:是肺經的絡穴,拇指和食指交叉的地方,手腕上側食指所指的撓骨邊緣就是此穴,可用於治療偏頭痛,也可治療口部全身麻痹,痰涎上湧,牙齒緊咬。如果能適當補壹下,到手就好了。《四將軍腧穴之歌》有“尋頭頸之虛”的說法,意思是只要是頭頸疾病都可以用此穴治療。
[1]
編者按:《天星十二點治雜病歌》是馬丹陽所作。馬丹陽是全真道北七真之壹。原名仁義,字,又名余,扶風(今陜西)人。金代的道士和針灸師。大定七年
(1167),拋棄自己龐大的家業,皈依成為重陽君的和尚,鼓勵苦行,致力於清靜事務。醫生的名字被道的名字淹沒了。元世祖致遠六年(1269),取名“丹陽持無實人”。禦駕太甲
子穗(1204)12月27日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