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臨床數據
本組病例11例,年齡45 ~ 76歲,平均58歲。放療期間,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大便次數增多,急性腹瀉後感覺沈重。乙狀結腸鏡檢可見水腫、充血,甚至腸黏膜廣泛淺表糜爛。其中4例癥狀較輕,每天排便4 ~ 6次;7例癥狀較重,大便次數9 ~ 10次/d,血便1次。
2種方法
取35 ~ 37攝氏度鮮米湯(取大米50g,洗凈,加入500ml開水,煮沸20min,然後用紗布過濾,2h內使用。)60ml,復方樟腦酊1ml,地塞米松10mg,置於無菌容器中攪拌均勻,然後吸入無菌註射器,連接導管(編號16或18),用液體石蠟油潤滑導管前端,待腔內空氣排出後,輕輕插入肛門。拔出導尿管,指導患者適當擡高臀部,用手輕輕按摩肛門,靜臥1h。睡前30分鐘灌腸,1次/d,灌腸劑在腸腔內保持2 ~ 6h。
3個結果
4例輕癥患者灌腸2天後,排便次數降至2 ~ 3次/d,腹痛明顯減輕。灌腸4天後大便成形,1 ~ 2次/d,腹痛緩解。對6名患者進行了復查。灌腸2天後,排便次數降至4 ~ 6次/d,腹痛減輕。4天後排便次數降至2 ~ 3次/d,6天後便形成,1 ~ 2次/d.1例便血患者灌腸後2天便血減少,4天後便血消失,8天便形成,1 ~ 2次/d,腹痛減輕,11。
4護理
①觀察生命體征,1次/4h,觀察腹痛,詳細記錄腹瀉次數、性質、量。②註意飲食衛生,飲食少渣低纖維。(3)多喝水,必要時補充水分,糾正水電解質紊亂。④保持會陰部清潔,然後用溫水清洗並擦幹。
5討論
放射性直腸炎的常規口服或靜脈給藥治療效果差。采用少量保留灌腸,將米湯與藥物的混合物註入直腸,藥物被腸黏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地塞米松有抗炎、抗炎作用;復方樟腦酊對平滑肌有解痙作用,減慢腸蠕動,有鎮痛作用,從而延長滯留時間,促進藥液吸收;米湯營養豐富,有壹定的澀味。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還有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起到營養和保護腸黏膜的作用,並能促進受損腸黏膜的愈合。由於灌腸劑在直腸內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實踐證明,灌腸劑在直腸內停留2小時以上才能達到治療效果,6小時以上才能達到效果[3]。因此,灌腸後要求患者靜臥65438±0h,灌腸液在直腸內保持2 ~ 6h。使用導管灌腸對肛門括約肌刺激小,患者不適感輕微,易於接受,治療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