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劑是壹種局部應用於神經末梢或神經幹周圍的藥物。它們能暫時、完全、可逆地阻斷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使局部疼痛在意識狀態下暫時消失。它對各種組織都沒有損傷作用。
“藥理作用”
1.局麻藥作用及作用機制可阻滯任何神經,無論是外周或中樞、傳入或傳出、軸突或胞體、終末或突觸,使興奮閾值升高,動作電位降低,傳導速度減慢,不應期延長,直至興奮性和傳導性完全喪失。此時神經細胞膜仍維持正常的靜息跨膜電位,但不再對任何刺激引起去極化。局麻藥在高濃度下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動。
局麻藥對神經和肌肉的麻醉順序為:痛覺、溫覺纖維>;觸覺和正壓性纖維>:中樞抑制性神經元>中樞興奮性神經元>植物神經>運動神經>心肌(包括傳導纖維)>;血管平滑肌>胃腸平滑肌>子宮平滑肌>骨骼肌
神經細胞膜的去極化依賴於Na+的內流。當細胞外Na+高時,局麻藥的作用可減弱,而當細胞外Na+低時,局麻藥的作用可增強(基於局麻藥閾值濃度的升高或降低),提示局麻藥的作用與阻斷細胞膜的Na+通道有關。局麻藥可以阻斷Na+的內流,具有使用依賴性,即頻率依賴性。局部麻醉藥的作用在休息時很弱。增加電刺激的頻率會加強局麻藥的效果。說明當神經興奮性Na+通道開放時,局部麻醉藥可以與細胞膜的特定部位結合。實驗證明雜色鮑軸突灌註1mmol/L普魯卡因,以電壓鉗法測得的Na+通道峰值為指標。發現細胞膜外側停止灌流不影響普魯卡因對Na+通道的阻斷作用,而細胞膜內側停止灌流則消失。另外,普魯卡因被甲基化成不易穿透細胞膜的季銨鹽。藥物在細胞膜外給藥會失去局部麻醉作用,註射到細胞膜內仍可發揮作用。因此認為局麻藥作用於神經細胞膜Na+通道內側,抑制Na+內流,阻止動作電位的產生和傳導。進壹步研究發現,局麻藥與Na+通道內受體結合,引起Na+通道的蛋白質構象變化,關閉了Na+通道失活狀態的閘門,阻斷了Na+的內流,從而產生局麻作用。
2.吸收:當局麻藥被吸收到血液中,達到足夠的濃度時,可影響全身神經肌肉的功能,這實際上是局麻藥的壹種毒性反應。
(1)局麻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先興奮後抑制,初期表現為頭暈、躁動和肌肉震顫。進壹步發展為譫妄和全身強直陣攣性驚厥。最後變成了昏迷,呼吸麻痹。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性神經元對局麻藥敏感,首先被局麻藥抑制,從而引起去抑制和興奮。局麻藥引起的驚厥是由於興奮竈在邊緣系統的擴散引起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可增強邊緣系統GABA能神經元的抑制作用,對局麻藥引起的中毒性驚厥有較好的療效。也說明局麻藥引起的驚厥是抑制的減弱而不是興奮的加強。此時禁用中樞抑制性藥物。在中毒昏迷期間,我們應重點維持呼吸和循環功能。
(2)心血管系統的局麻藥可直接抑制。表現為心肌收縮力減弱,不應期延長,傳導緩慢,血管平滑肌松弛。剛開始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是中樞興奮的結果,後來表現為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傳導阻滯、心臟驟停。心肌對局麻藥耐受性較高,中毒後常見呼吸首先停止,應采用人工呼吸進行搶救。
“局部麻醉方法”臨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幾種。
表面麻醉是將具有強滲透性的局部麻醉劑應用於粘膜表面,以麻醉粘膜下的神經末梢。適用於眼、鼻、喉、氣管、尿道等粘膜表面手術。浸潤麻醉(浸潤麻醉)將局麻藥註入皮下或手術切口,麻醉局部神經末梢。傳導麻醉是將局部麻醉劑註入神經幹附近,阻斷其傳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將藥液註入硬膜外腔,麻醉通過椎間孔的神經根。用量比腰麻大5 ~ 10倍,起效慢(15 ~ 20分鐘),不損傷硬腦膜,麻醉後不頭痛。硬膜外腔與顱腔不相通,註藥水平可高至頸椎,不會麻痹呼吸中樞。如果插入留置導管,反復註射可延長麻醉時間。硬膜外麻醉還可以麻醉交感神經,導致外周血管舒張和心肌抑制,引起血壓下降。麻黃堿可以註射用於預防或治療。蛛網膜下腔麻醉(簡稱脊麻)通過腰椎間隙將局麻藥註入蛛網膜下腔,以阻滯該區域的神經根。適用於腹部或下肢手術。脊髓麻醉時,由於交感神經被阻斷,常伴有血壓下降,而這種下降可以通過麻黃素來預防。另外,由於硬腦膜穿刺,腦脊液漏,麻醉後容易引起頭痛。還需要註意的是,藥液註射量過高會引起呼吸肌麻痹和呼吸中樞麻痹。液體藥物的比重和病人的姿勢會影響液體藥物的水平。如果藥物與釋放的腦脊液壹起溶解,則比重高於腦脊液。如果溶於蒸餾水中,其比重低於腦脊液。如果高比重的液體用於坐著的病人,如果液體沈在馬尾辮周圍會安全有效。如果在比重較低的情況下使用,容易使水位升高,危及呼吸。
“常用局部麻醉劑”
常用局麻藥的化學結構中含有壹個親水性氨基和壹個親脂性芳香基,兩者通過酯鍵或酰胺鍵相互連接。常用局麻藥對比見表12-1。
1.普魯卡因是最常用的,親脂性低,難以穿透黏膜,所以只用於註射。廣泛用於浸潤麻醉、傳導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也可用於受傷部位的局部封閉。其代謝產物對氨基苯甲酸(PABA)能對抗磺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因此,應避免同時應用普魯卡因和磺胺類藥物。偶有過敏反應,用藥前應做皮膚過敏試驗。過敏可以用利多卡因代替。
2.利多卡因比普魯卡因更快、更強、更持久,安全範圍更廣。利多卡因能穿透粘膜,可用於各種局部麻醉方法。主要用於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該藥屬於酰胺類,在肝臟中通過肝微粒體的酶水解使其失活。t1/2大約需要90分鐘。利多卡因也可用於抗心律失常。
3.丁卡因又名地卡因,在功能和毒性上比普魯卡因強10倍,親脂性高,滲透力強,易進入神經,易被吸收入血。最常用於表面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壹般不用於浸潤麻醉。該藥與神經類脂的親和力很大,被血液中的膽堿酯酶水解的速度比普魯卡因慢,所以作用持續時間約2 ~ 3小時。
4.布比卡因又稱馬卡因,是最常用的局麻藥,作用持續時間最長,約5 ~ 10小時。其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強4 ~ 5倍,安全範圍比利多卡因廣,無血管擴張作用。主要用於浸潤麻醉、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影響局麻藥效果的因素”局麻藥的效果很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神經纖維的神經幹或粗神經幹被鞘包裹,局部麻醉對其作用不如對神經末梢的作用,所以傳導麻醉所需濃度較高,約為浸潤麻醉的2 ~ 3倍。粗神經纖維(如運動神經)對局麻藥的敏感性低於細神經纖維(如痛覺神經和交感神經)。
2.體液pH局部麻醉劑在體內分為非離子型(R┆N)和離子型(R┇NH+)。非離子親脂性,易穿透細胞膜進入神經細胞發揮局部麻醉作用。這兩種形式的百分比取決於藥物的離解常數Ka和體液的pH值。根據該公式
可知體液pH值高時,非離子型較多,局部麻醉效果增強。反之,當細胞外液pH值降低時,非離子型較少,局部麻醉作用減弱。炎癥區域的pH值降低,因此局麻藥的作用減弱。膿腫切開手術前,如果將局麻藥註入膿腫腔內,不能達到局麻藥效果,必須浸潤膿腫周圍才有效。
3.局麻藥的藥物濃度按壹級動力學消除,其t1/2與原血藥濃度無關。增加藥物濃度並不能按數學比例延長局部麻醉的維持時間,反而會加速吸收,引起中毒。因此,不能通過增加濃度來延長局部麻醉的時間,而是分階段註射等濃度的藥物更有效。
4.在血管收縮劑的局麻藥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1/100000 ~ 1/200000),可收縮局部血管,減緩藥物吸收,既可延長局部麻醉持續時間,又可減少吸收中毒的發生。但在手指、腳趾、陰莖等外周部位用藥時,應禁用腎上腺素,否則可能引起局部組織壞死。
準備和使用
鹽酸普魯卡因註射液:25mg/10ml;50m g/10ml;40mg/2ml;150mg/片(粉針)。浸潤麻醉采用0.5% ~ 1%等滲溶液。2%溶液可用於傳導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最多1000mg。脊髓麻醉不應超過200毫克。
鹽酸丁卡因註射液:50毫克/5毫升。表面麻醉用0.25% ~ 1%溶液,傳導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用0.2%溶液。脊髓麻醉不應超過16毫克。
鹽酸利多卡因註射液:200mg/10ml;400毫克/20毫升。0.25% ~ 0.5%溶液用於浸潤麻醉,1% ~ 2%溶液可用於表面麻醉、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最多500毫克。腰麻不應超過100mg。
鹽酸布比卡因註射液:12.5mg/5ml;25mg/5ml;37.5mg/5ml。浸潤麻醉用0.25%溶液,傳導麻醉用0.25% ~ 0.5%溶液,硬膜外麻醉用0.5% ~ 0.75%溶液。最多200mg,壹天最多4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