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漫步(南京地區)
在中秋節的晚上,有壹個特殊的活動叫做“走月亮”。在皎潔的月光下,人們穿著華麗的衣服,三五成群地出行,或漫步街頭,或秦淮河上缺船,或上樓看月華,有說有笑。明代南京有望月樓、戲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望月樓,都是遊客“走月”賞月的景點。
解放後修建的莫愁湖公園月亮樓,成為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代,南京人有壹個專門的“在月亮上行走”的祈禱:任何沒有兒子的已婚婦女都會去夫子廟,然後過橋,相傳會有“夢熊之喜”(意思是生男孩)。
中華門外窯灣街上墩有壹座“尖子橋”。中秋之夜,未出世的家庭男子來此往橋下扔瓦罐,據說能讓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被誤稱為“尖子橋”。
2.祭月(壯族)
桂西壯族的“祭月問神”活動更為典型。每年在夏歷的八月中旬,有些是在中秋之夜。人們在村子盡頭的露天裏搭起壹個祭壇,用來供奉祭品和香爐。在桌子的右側,壹根壹尺左右高的樹枝或竹枝象征著群落樹,也是月神下凡的梯子。這裏保存著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
整個活動分為:邀請月神下凡,由壹至兩名女性作為月神代言人;上帝和人類互相歌唱;露娜占蔔算命;歌者唱咒文歌,分四個階段送月神回天。
3.“男妓(北京)
每到中秋節,城裏聰明的人就用黃土做蟾蜍、兔子的形象出售,稱之為男妓。“以前男妓裏有個攤子,賣男妓過中秋。此外,南植店和香燭也有出售。這個男妓,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作,已經個性化了。那是壹只兔子的頭,拿著壹個玉杵。
後來有人把男妓塑造成壹個頭戴金盔、盔甲閃亮的武士,有的騎獅獸,有的騎孔雀、仙鶴等飛禽。尤其是男妓騎虎難下,是壹件很奇怪的事情,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壹種男妓,手肘和下頜可以活動,俗稱“抓撓”,比較討喜。雖然它是拜月提供的,但對孩子們來說,它確實是壹個奇妙的玩具。
4.樹中秋(廣州,香港)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之夜會舉行中秋活動,樹會豎起來,意味著燈會高高豎起。孩子們在父母的幫助下,用竹紙做成兔子燈籠、楊桃燈籠或方形燈籠,橫掛在短桿上,再豎在高桿上。它們科技含量高,色彩鮮艷,為中秋節增添了另壹道風景。
孩子們經常互相比賽,看誰站得高,高得多,燈光最精致。此外,還有天燈,即孔明燈籠,由紙制成,綁成大型燈。燈下燃燭,熱氣升騰,使燈在空中飛舞,惹人嬉笑追逐。此外,還有孩子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在月亮的下遊欣賞。
5.燈籠(廣西、廣東和許多南方地區)
在廣西南寧,除了用紙和竹子綁成的各種燈籠供孩子們玩耍外,還有簡單的柚子燈、南瓜燈和橘子燈。所謂柚子燈,就是把柚子掏空,刻上簡單的圖案,套上繩子,裏面點上蠟燭,很優雅。南瓜燈和橘子燈也是去掉果肉做成的。
廣西有壹種樸素的秋燈,用六根竹條紮成燈,貼上白紗紙,插上蠟燭。掛在祭月臺上供祭月,或供小孩玩耍。
現在,在廣西和廣東的許多地區,元宵節被安排在中秋之夜,用電燈照明的大型現代燈籠被制作出來,各種塑料制成的新燈籠被用於孩子們玩耍,但舊燈籠的簡單性卻不見了。
此外,燒瓦燈的遊戲在南方廣為流傳,流傳於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黃昏時,在明月下的柴火塔中焚燒。瓦片壹燒紅,再往火上倒煤油,頓時田野紅彤彤,亮如白晝。直到深夜,沒人看的時候,它才開始倒起興致,這就是著名的燒瓦燈。"
6.舞龍(香港)
這是香港中秋節最傳統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日晚上開始,銅鑼灣大坑地區連續三晚舉行盛大的舞龍活動。這條火龍有70多米長,用珍珠草紮成32節龍身,裏面充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壹帶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和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
百度百科-中秋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