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斷奶仔豬的飼料應易於消化,消化率高。斷奶後7 ~ 10天內食用高消化率日糧,可使日總攝入量保持在較低水平,從而既能滿足仔豬的營養需求,又不會因仔豬胃腸負擔過重而引起腹瀉。所以首先要想辦法提高飼料的能量水平和賴氨酸水平。同時,由於豆粕中含有抗原性物質,可以通過降低飲食中的粗蛋白,提高氨基酸水平來緩解腹瀉。在原料的選擇上,可以選擇玉米、魚粉、噴霧幹燥血粉和壹部分豆粕。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壹些乳制品,檸檬酸等酸化劑對幫助仔豬消化也有好處,山楂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仔豬斷奶後由於生活條件的突然改變,往往食欲不振、增重緩慢甚至體重下降,尤其是飼餵晚的仔豬。要過好斷奶關,必須做到飼料、飼養制度、生活環境的“兩個維護”和“三個過渡”。即維持原來的飼料在原來的圈子裏,從而實現飼料、飼養制度、環境條件的逐步過渡。
(1)進給過渡。
仔豬斷奶後,應保持原飼料半個月不變,以免影響食欲,引起疾病。半個月後逐漸換飼料。斷奶仔豬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日糧。含粗纖維過多的飼料要限制,註意添加劑的補充。(2)飼養系統的過渡。
斷奶後半個月內,仔豬每天比哺乳期多餵1 ~ 2倍。這主要是為了晚上給小豬餵奶,避免被餓得心煩意亂。壹次餵量不要太多,以七八成飽為宜,讓仔豬保持旺盛的食欲。仔豬在大量進食飼料後,應補充足夠的清潔飲用水,避免因供水不足或不及時,飲用汙水或尿液而引起腹瀉。(3)環境變遷。
在斷奶的前幾天,仔豬往往表現出精神焦慮,唧唧喳喳,尋找母豬。為了減輕小豬的焦慮,最好把小豬留在原來的圈子裏,不要混群混窩。斷奶後7 ~ 10天,仔豬性能基本穩定時,可調整組合圈數。分組前3 ~ 5天,讓仔豬同槽進食,壹起運動,互相熟悉。然後根據性別、個體大小、進食速度等進行分組,每組的數量取決於豬圈的大小。要讓斷奶仔豬在圈舍外保持充足的運動時間,圈舍要清潔幹燥,冬暖夏涼,並訓練其在固定地點排泄糞便和尿液。(4)微量元素的應用。
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對豬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微量元素中,銅的促生長作用比較突出。在每噸配合飼料中添加30 ~ 200克銅,可以保持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較高。通常使用溶於水的硫酸銅和氧化銅。市場上銷售的生長素不僅含有適量的銅,還含有適量的鋅、鐵、錳等微量元素。使用生長素時,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上的劑量進行餵食。如果過量餵食,會引起仔豬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