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掉過敏因素
對於嬰兒來說,最常見的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小麥、海鮮和帶籽的水果。其中最常見且不易避免的就是牛奶。
減少對兒童皮膚的刺激是預防或治療皮膚濕疹的好方法。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不要用堿性肥皂、香水或過燙的水清洗皮膚,不要經常洗澡。
2.消除局部感染
因為濕疹會導致局部皮膚幹燥或脫屑,這樣粗糙的皮膚上很容易寄生細菌或黴菌。細菌或真菌感染會加重濕疹,所以局部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妳可以選擇壹百多個國家。如果局部皮膚紅腫明顯增厚,可能是黴菌感染,可以選擇達克羅寧。
3.抵抗炎癥反應
嬰兒濕疹的皮膚變化是過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應使用消炎藥改變皮膚變化。無論做多少選擇,真正能抗炎癥的藥物只有激素。倍他米松、氫化可的松、莫米松、曲安奈德等。是用於皮膚局部使用的常用局部激素軟膏或乳膏。
擴展數據
疾病的起因
原因包括先天的身體因素和後天的營養不良。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父母在孕期或情誌內傷、肝火內動、小兒余熱或產後哺乳不當、飲食不當、脾胃虛弱等原因而多食辛辣、腥味、海鮮;暴食脂肪,養脾失健,濕熱內生。
此外,營養過剩、消化不良、衣著不當等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患者多為先天性過敏體質,約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壹方有過敏性疾病史。
款待
1,中醫
治療要辨證施治:對於風熱較重者,治療宜清熱祛風;若濕熱嚴重,宜清熱祛濕。外治:幹型可以用如保濕霜;濕型要用文蛤粉。主要藥物有文蛤、輕粉、紅辣椒。先把蛤蜊打成小塊,放在鍋裏炒黃,再用黑煙炒花椒,封在鍋裏保存。第二天,加入輕粉研磨成細粉,放入缸中,用香油調勻。同時,哺乳期的母親應避免辛辣油膩的飲食。
2.傳統中醫療法
(1)黃柏、芒硝、青黛用香油塗抹,使滲出物多的患處變稠,滲出物少的地方稀釋,每日兩次。
(2)將黃連、枯礬研成細末,加入適量凡士林制成藥膏,外敷患處。
預防
1.哺乳期的母親和孩子不宜吃魚、海鮮、辛辣、雞、鵝、牛、羊等。
2.用溫開水洗臉和身體。不要用熱水或肥皂清洗感染部位。如果結痂比較厚,先用植物油濕潤,然後輕輕擦掉。
3、兒童不宜穿化纖或呢子衣服,也不宜穿太厚,避免接觸鴨絨等過敏物品。
4.避免使用刺激性太強的外用藥物。
5.患有嚴重乳頭癬的嬰兒應禁止接種多種疫苗,不應接種。接種疫苗是不可取的。
6、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癬。哺乳期的媽媽要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餵奶可以適當延長牛奶的煮制時間,有利於蛋白質變性,緩解致敏作用;以上餵養都要避免。
參考資料:
奶苔。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