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肛腸痔瘡簡介

肛腸痔瘡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肛腸痔的病因病機5肛腸痔的癥狀6肛腸痔的診斷6.1診斷要點6.2直腸脫垂的臨床分型7需要與肛腸痔鑒別的疾病7.1內痔治療脫垂與直腸痔8.1辨證治療8.1.1脾虛氣滯8.1.654388.1.1.4方藥治療8.1.2濕熱下註8.1.2 1癥狀8.1.2 2辨證分析8.1.2.3治療8.1.2。438+0.3血熱腸燥8.1.3.1癥狀8.1.4腎氣不足8.1癥狀8.2外治8.3針灸治療8.3.1針灸方法8.3.66。處方438+0 8.3.1.2處方2 8.3.2耳針8.3.3挑刺療法8.4其他療法8.4.1直腸黏膜下註射8.4.1適應癥為肛腸痔8 . 4 . 4538 . 400888888886禁忌癥8.4.1.3手術方法8.4.2直腸周圍註射法8 . 4 . 2 . 6558888 . 38 肛腸痔4肛腸痔相關藥物5肛腸痔古籍1拼音tu not g ā ng zhi。

2參考英文《痔脫垂與脫肛》[湘雅醫學詞典]

直腸脫垂[中醫術語考試委員會。中藥術語(2013)]

3.總結肛腸痔瘡為病證名稱【1】。參見《瘡與潰瘍的經驗》第7卷。包括痔瘡脫垂和肛門直腸脫垂[1]。多由痔核遷延、濕熱外感反復發作、氣虛所致[1]。癥狀包括排便時肛門直腸擴張,疼痛性出血或水樣黃水[1]。

直腸前翻[2]是這種疾病的名稱[3]。參見病原體和階段理論,第50卷。又稱脫肛痔[4]、腸切斷術(外科二卷)[5][4]、直腸脫垂[6]、態泄(五十二病方)[7]。是指排便或勞累或蹲下後,肛管和直腸粘膜或S型的結腸的全部或部分凸出肛門為特征的疾病[4]。其特點是直腸黏膜和直腸反復脫垂,並伴有松弛,多見於兒童和老年人。

《論病之邪郁》卷五十:“有脫肛者,亦必有脫垂。”

肛腸痔相當於西醫的肛門直腸脫垂。包括直腸或直腸粘膜脫垂[3]。

4肛腸痔的病因病機大多數肛腸痔是由於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或濕熱傾入大腸所致[3]。

小兒氣血不壯,中氣不足;或者年老體弱,氣血不足;或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浪費精力,傷氣;或者慢性腹瀉、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導致中氣下陷,固脫失調,導致肛腸直腸向外脫垂。

中醫認為,脫肛不僅與大腸有關,還與肺、胃、脾、腎有關。肺、大腸為表裏,胃為六腑之源,脾為肺之母;腎始開竅二陰,主元氣,可影響大腸,引起脫肛。脫肛有兩種類型:虛證和實證。

現代醫學認為直腸脫垂與解剖缺陷有關,如骶骨前方弧度變平,直腸失去骶骨支撐,腸管方向垂直,腸管容易下移和插入,常見於發育不全或先天性發育不全的兒童,老年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神經麻痹等。也可由習慣性便秘、長期腹瀉、反復分娩、慢性咳嗽、體力勞動強度過大等引起。

肛腸痔多是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無力或括約肌松弛所致[6]。壹些長期引起腹內壓升高的疾病,如習慣性便秘、慢性腹瀉、長期咳嗽等,也是引起脫垂的原因[6]。

5肛腸痔瘡的癥狀肛管、直腸和下S型的結腸的粘膜或腸壁向外突出[6]。多見於老人、兒童和身體虛弱者[3][6]。排便後的肛門直腸脫垂,初期可自然返出,中期必須用手返出,常因咳嗽、用力、行走等原因而隨時脫出。在後期[3]。

6肛腸痔的診斷多見於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婦。

肛腸痔瘡發病緩慢,無明顯全身癥狀。排便初期直腸或肛管突出肛門,之後可自行恢復。後來自己恢復不了,需要用手撐著。如果長期不治療,脫垂會逐漸加重,甚至在咳嗽的時候也能脫出。

病情嚴重時,可伴有沒完沒了的排便或小腹腫脹。由於直腸黏膜反復脫垂,常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滲出甚至滲出。體格檢查顯示* * *松弛,收縮力減弱,鏡檢顯示直腸內黏膜皺襞。

6.1診斷要點①排便時排泄物出來,輕者可自行返出,重者不返出。經常* * *摔倒和沒完沒了的排便[6]。

②患者蹲起排便時,直腸黏膜可見“放射性”或“環狀”脫垂[6]。

③直腸指檢括約肌松弛[6]。

④粘膜充血、水腫、潰瘍、出血等。[6]腫瘤嵌入時可見。

6.2直腸脫垂臨床上分為三度。現代醫學將脫肛分為三度。

I度脫垂:直腸黏膜脫垂,呈紅色,長約3 ~ 5 cm,手感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排便後可自行返出。

二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垂,長約5 ~ 10 cm,呈圓錐形,顏色淡紅,表面有環狀、層狀粘膜皺襞,摸起來厚而有彈性,* * *松弛,有時排便後需用手托住。

ⅲ度脫垂:直腸及部分S型的結腸脫垂,長10cm以上,淡紅色,圓柱形,質稠,排便後需用手托住。

7需要與肛腸痔鑒別的疾病7.1內痔脫垂內痔脫垂的患者,痔核分離,無環狀黏膜皺襞,呈暗紅色、藍色或灰白色,易出血。

8肛腸痔的治療8.1辨證論治肛腸痔宜清利濕熱,益氣升降[1]。用調肝散切碎,外用五倍子、明礬各壹兩,水煎熏洗[1]。

氣虛者宜益氣下沈,服補中益氣湯;濕熱降入大腸者,先清濕熱而升之,如黃芩、黃連、槐花、黃柏、升麻、柴胡[3]。

虛證:起病緩慢。剛開始妳感覺* * *脹,大便下墜,腸端輕微脫垂,然後會自行收回。時間長了,妳會失去治療,直腸脫垂會越來越嚴重,脫出後會感到無力。必須用手幫妳拿回來,伴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頭暈心悸,舌淡苔白,脈弱。

證候:濕熱或痔瘡迫使直腸下垂,伴有局部紅腫、熱感、苔黃、脈滑。

8.1.1脾虛氣陷型直腸脫垂是指脾虛氣陷,使肛門內的腫瘤會出來,顏色偏紅,並伴有* * *脹,便溏,便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加重。

8.1.1.1癥狀:大便或咳嗽,旅行時肛門腫瘤脫垂,輕重不等,顏色微紅,* * *腫脹;疲勞、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弱。

8.1.1.2辯證分析中,氣不足,脾氣不升不降,無法吸收,所以直腸脫垂,* * *脹大;中氣不足導致疲乏無力;脾氣虛,運化無力,會導致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

8.1.1.3治療方法:健脾益氣,升氣固澀。

8.1.1.4補中益氣湯配方。

氣虛抑郁者,宜益氣舉升,用補中益氣湯,重用人參、黃芪、升麻;虛火者加黃芩、黃連、槐米;虛寒者,用理中湯。

8.1.2濕熱下註型直腸脫垂是指濕熱下註,肛門出現腫塊,顏色為紫紅色或暗紅,甚至表面部分潰爛、糜爛,* * *痛,* * *灼痛,舌質紅,舌苔黃膩,脈。

8.1.2.1癥狀:頑固性直腸脫垂、腫脹、紅腫、灼熱、滲出、疼痛;舌紅,苔黃膩,脈滑。

8.1.2.2辨證分析,久不歸的肛外脫肛,感染的是濕熱毒邪。濕熱蘊結時,脫垂脹大,臉紅灼痛,甚至滲出滋養水;濕熱蘊結,氣血不暢會引起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都是濕熱的表現。

8.1.2.3清熱利水法。

8.1.2.4治療穿山龍的方劑。

腸胃濕熱所致的脫肛腫脹者,服用付費飲料和大清粉飲料。同時局部熏洗可同時使用:感冒患者用荊芥、蔥白煎洗,龍符肝、鱉頭灰、百草煎碾成粉,再用油調勻;熱者用芒硝、明礬湯洗凈,與黃柏、牡蠣粉混勻;對於紅腫疼痛的患者,用蝸牛去痰,加入冰片,用水外敷(見“治肛切直腸”)。

濕熱降入大腸者,宜清濕熱,促濕熱。處方為黃芩、黃連、槐角、黃柏、升麻、柴胡等。五倍子白礬煎液外用熏洗。

8.1.3“血熱燥結型直腸脫垂”指血熱腸燥,表現為大便兩三天,大便幹結,肛門疼痛帶血,腹部脹滿發紅,舌質紅,舌苔黃而幹,脈數。

8.1.3.1癥狀:大便運行兩三天,質幹硬。排便時,肛門內的腫瘤出來,疼痛帶血,腹滿,舌質紅,舌苔黃而幹,脈數快[4]。

8.1.4腎虛不固型直腸脫垂是指腎氣不足,由直腸滑脫,* * *松弛,或子宮脫垂引起,伴有生長遲緩,慢性腹瀉痢疾,尿頻,夜尿多,腰膝酸軟。

8.1.4.1癥狀直腸滑脫,* * *松弛,或兩者子宮脫垂,伴有生長遲緩,慢性腹瀉痢疾,尿頻,夜尿多,腰膝酸軟,舌質淡,舌苔白,脈沈細[4]。

8.2外治可用向京粉、五倍子、明礬熏蒸[3]。

(1)熏洗療法:將苦參和石榴皮、枯礬和五倍子煎煮熏洗。

(2)藥物治療用五倍子粉或馬博粉外敷。

8.3針灸治療8.3.1針灸方法8.3.1.1處方:壹針、長強、承山、大腸俞、二白、氣海俞,荒謬;艾灸百會,氣海[6]。每次3 ~ 5點,留針20 ~ 30分鐘;或者用艾灸[6]。

8.3.1.2平方二法則?益氣固脫

處方?柏慧昌強達舒暢

方毅?百會是督脈和三陽經的交匯點,氣屬陽,統壹於督脈,能使陽氣旺盛,有升、升、收之功。長而壯是督脈的異絡,與* * * *相近,可以增強* * * *的克制能力,而大腸俞是大腸之氣的調攝之地,可以充實大腸之氣。

配穴配證?肺氣虛-舒菲,腎虛-腎俞,三陰交,濕熱下註-陰陵泉,承山。

操作?毫米針,補法,濕熱下註下法,百會灸,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壹個療程。

8.3.2耳針取穴?直腸皮質下結腸

方法?毫米針灸,每天1次,壹針30min每壹次;也可以用針埋,也可以3 ~ 5天換壹次1。

8.3.3選擇治療方法選穴?在第三腰椎和第二骶椎之間的縱線上任意選擇壹個皮膚反應點,距離脊柱1.5英寸。

方法?用三棱針或尖針穿刺皮膚反應點出血處,外用消毒紗布。

8.4嚴重脫肛或藥物治療無效的其他療法應視情況采用註射療法和手術治療[3]。

8.4.1直腸黏膜下註射法將藥物(6%-8%明礬溶液)註入直腸黏膜下,使分離的直腸黏膜和肌層粘連固定。具體註射方式有兩種:直腸黏膜下穴位註射和柱狀註射。

8.4.1.1適應癥I、II度脫肛,以度脫肛效果最佳。

8.4.1.2禁忌癥為腸炎、腹瀉、肛周炎癥及持續腹壓增高的疾病。

8.4.1.3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後,將直腸黏膜暴露於外。或在* * *顯微鏡下,從牙線上1cm處開始,環形選取2 ~ 3個平面,或垂直選取4 ~ 6排,每個平面或排選取4 ~ 6個點,各點之間的距離錯開,每個點註射藥物0.2 ~ 0.3 ml,不要刺人深,也不要註射人粘膜淺。總註射量壹般為6 ~ 10 ml。註射後用塔紗加壓固定。註射後,在暴露於肛門外的直腸粘膜齒線上的ltm處的粘膜下層中,在點3、6、9和12處進行柱狀註射。長短視脫垂長度而定,每柱用量2 ~ 3 ml。註射後,它被送回肛門。註射後仰臥休息2天,2 ~ 3天不能排便。壹般1次註射即可治愈。如果療效不好,7-10天後註射1次。

8.4.2直腸周圍註射8.4.2.1適應癥為肛腸痔ⅱ度和ⅲ度脫肛。

直腸炎、腹瀉和直腸周圍急性炎癥在8.4.2.2的禁忌癥。

8.4.2.3的操作方法:術前壹晚用千分之壹肥皂水1次,術前1次,在舒窈點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取截石位或側臥位,進行局部及肛門消毒。操作者戴無菌手套,使用纖細的腰部穿刺針和20mL註射器,取距肛緣1.84~6cm的3、6、9點為插入點,先在3、6點位置刺人。也就是說到達肛提肌,通過肛提肌進入盆腔和直腸間隙。這時,另壹根手指伸進直腸。小心觸摸針尖,確保針尖在直腸壁外,然後進針2 ~ 3 cm,再慢慢註入4 ~ 6 ml藥物,使藥物均勻呈扇形散開。用同樣的方法從另壹側註射。最後6點打針,沿直腸後壁進針,刺4 ~ 5 cm後到達直腸後間隙,扇形打針4 ~ 6 ml,3點打針12 ~ 18 ml。註射後局部消毒,覆蓋無菌紗布。臥床2 ~ 3天,大便控制3天。術後1 ~ 2天可出現低熱,但不會超過38℃。術後常規使用抗細菌震蕩劑預防感染。

另外還有* * *宮縮和直腸疤痕固定。

9肛腸痔瘡患者的日常保健1。患脫肛後要及時治療,防止發展到嚴重程度。

第二,避免重旅行,積極治療慢性腹瀉、便秘、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壓過度增加。

第三,經常進行提肛運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10

  • 上一篇:年輕禿頂,求良方,不多分,能幫就幫。
  • 下一篇:蘆葦(甘寒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