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手握住肋骨,站在肋骨兩側。壹只手抓住肋骨,另壹只手擡起來。做身體彎曲練習3個按鈕,每組30 ~ 50次。要求擡頭挺胸收腹,上身不能前傾。
(2)俯臥,雙臂向前彎曲,將脊柱側凸壹側的腿用力擡起,同時將另壹側的手臂向前伸直擡起,保持3 ~ 4秒,然後恢復。鍛煉3組,每組10次。
(3)雙腿打開,側彎壹側手臂自然下垂,另壹側手臂將頭彎向肩側,上身向側彎壹側彎曲,手不伸至最小,恢復3秒。鍛煉3組,每組10 ~ 15次。或者側彎壹只手臂,舉起重物(如啞鈴、書包等。)進行練習。
(4)向脊柱側凸方向側臥,屈臂撐地,最大限度將腿踢向肩側,然後還原,練習25 ~ 30次。要求踢腿時身體要直立,踢腿幅度要大。
診斷:
早期診斷使得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要完善中小學生普查,預防為主。
(1)病史
詳細詢問所有與脊柱畸形相關的信息,如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性成熟度等。還要註意既往史、手術史、外傷史。脊柱畸形的孩子要了解母親孕期的健康狀況,懷孕前三個月有沒有吃藥,孕期和分娩有沒有並發癥。家族史要註意別人的脊柱畸形。家族史在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中尤為重要。
(2)體檢
註意三個重要方面:畸形、病因、並發癥。
1.完全暴露,只穿短褲和後面有開口的寬松外套,註意皮膚的色素性病變,是否有咖啡斑和皮下組織腫瘤,背部是否有毛發和囊腫。註意乳房發育情況,胸部是否對稱,是否有漏鬥胸、雞胸和肋骨凸起以及手術疤痕。檢查員應從正面、側面和背面仔細觀察。
然後患者面向檢查者,向前彎腰,觀察背部是否對稱:壹側隆起說明椎管和椎體旋轉變形。然後檢查者從患者背部觀察腰部是否對稱,檢查腰椎是否因旋轉而變形。同時要註意肩膀是否對稱,還要測量兩邊的時令肋角與髖骨的距離。也可以從頸7的棘突放壹條鉛垂線,然後測量臀裂到垂線的距離,以表示畸形程度。然後檢查脊柱屈曲、過伸和側彎的活動範圍。檢查各關節的靈活性,如手腕和拇指的接近,手指過伸,膝肘屈曲等。
最後要仔細檢查神經系統,尤其是下肢。懷疑粘多糖貯積癥的人要註意角膜。馬凡氏綜合征患者應註意腭部。
應記錄患者的身高、體重、兩臂之間的距離和雙下肢的長度。
(3) X光檢查
1.直立姿勢下整個脊柱的正側位圖像。拍x光的時候壹定要強調直立位,而不是臥位。如果患者不能直立,宜采用坐姿像,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彎的真實情況。它是最基本的診斷手段。x光應該覆蓋整個脊柱。
2.仰臥位左右彎曲和牽引圖像。體現它的柔軟。Cobb角大於90度或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由於沒有合適的肌肉來矯正脊柱側凸,常采用牽引圖像檢查其彈性來估計脊柱側凸的矯正程度和各柱融合的長度。脊柱後凸的靈活性需要在伸展的側臥位拍攝。
3.斜像。檢查脊柱融合的情況。腰骶斜位成像用於脊椎滑脫和峽部裂患者。
4.比如弗格森。檢查腰骶關節。為消除腰椎前凸,男性患者球管向頭側傾斜30度,女性患者球管向頭側傾斜35度,以獲得正確位置的腰骶關節真實影像。
5.斯塔加拉雕像。重度脊柱側凸患者(100度以上),特別是有脊柱後凸和椎體旋轉的患者,普通X線片很難看清肋骨、橫突和椎體的畸形情況。需要拍攝旋轉圖像才能得到真實的正反面圖像。透視下旋轉患者,出現最大曲率時拍片。膠片盒平行於肋狀突起的內側,管子垂直於膠片盒。
6.故障圖像。檢查病變不清的先天性畸形、植骨融合以及骨樣骨瘤等壹些特殊病變。
7.切圖像。病人向前彎腰,燈泡與背部相切。主要用於檢查肋骨。
8.脊髓造影。不常用。適應癥為脊髓壓迫、脊髓腫瘤和硬膜囊疑似病變。x線圖像顯示椎弓根距離變寬,椎管不足,脊柱裂和脊髓空洞癥。以及當計劃半椎骨切除或半椎骨楔形切除時,需要脊髓造影來了解脊髓的壓迫。
9.CT和MRI對脊髓病變患者很有幫助。例如脊柱裂和脊髓空洞癥。了解骨脊的平面和範圍對手術矯正、骨脊切除和預防截癱非常重要。但是價格貴,不適合常規檢查。
10的要點。x圖像讀取
椎骨:脊柱側凸中最頭端和最尾端的椎體。
椎體頂點:彎曲變形最嚴重,偏離垂直最遠的椎體。
主側彎是初級側彎:是最早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彎曲,柔韌性和可矯正性較差。
次要側彎:補償性側彎或次要側彎,是最小的彎曲,比主要側彎彈性好,可以是結構性的,也可以是非結構性的。位於主側彎的上方或下方,用於維持機體的法向力線,椎體通常不旋轉。有三個彎時,中間的彎往往是主側彎,有四個彎時,中間的兩個是雙主側彎。
11.彎曲和旋轉的確定
曲率測量:(1) Cobb法:最常用,頭椎上緣垂線與尾椎下緣垂線的夾角為Cobb角。如果端椎上下邊緣不清,可以取椎弓根上下邊緣的連線,然後垂直線的交角為Cobb角。(2)弗格森法:很少使用,有時用於測量輕度側彎。找出端椎和頂椎的椎體中點,然後從頂椎的中點向上下椎的中點畫兩條線,交角為側彎角。
椎體旋轉的測量:Nash和Mod根據椎弓根在正面X線影像上的位置將其分為5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蒂移至中線,但未超過第壹格,凹蒂變小;ⅱ度:凸蒂已移至第二格,凹蒂消失;ⅲ度:凸椎弓根向中心移動,凹椎弓根消失;ⅳ度:凸椎弓根過中心,向凹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