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癥狀
1,鼻塞
腫瘤較小時,鼻塞較輕。隨著腫瘤的長大,鼻塞加重,多為單側鼻塞。如果腫瘤堵塞了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鼻塞。
2、出血
早期可能會有出血癥狀,表現為吸鼻後痰中帶血或擤鼻涕時鼻血。早期痰或鼻涕中只有少量血絲,有時沒有。後期出血較多,可能會流鼻血。
3.頭痛
這是壹種常見癥狀,可能是第壹癥狀。早期頭痛不是固定的,是間歇性的。後期是持續的位置固定的偏頭痛。
4、耳鳴、耳聾
鼻咽癌發生在鼻咽側壁、側窩或咽鼓管開口上唇時,腫瘤壓迫咽鼓管可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也可出現卡他性中耳炎。早期鼻咽癌的癥狀之壹是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耳中有閉塞感。
5、眼睛下垂
眼球固定與動眼神經損傷有關,視力喪失或消失與視神經損傷或眶錐侵犯有關。
以上是鼻咽癌常見的五種癥狀,對我們的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當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就要引起重視,這樣才能減少鼻咽癌的危害。
2.鼻咽癌的治療
(1)放射療法
放射治療壹直是鼻咽癌治療的首選。原因是大多數鼻咽癌分化差,對放射高度敏感,原發竈和頸淋巴引流區容易被納入照射野。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我國開展了鼻咽癌的深X線放射治療。50-60年代進行60Co外照射放療,鼻咽和頸部聯合野照射改為小葉照射,減少了放療反應,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使用60Co遠程治療機。
1.鼻咽癌放射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1)根治性放療適應證:①壹般情況中等以上;②顱底無明顯骨質破壞;③CT或MRI顯示鼻咽部附近無或僅有輕、中度浸潤;④頸部淋巴結最大直徑小於8cm,活動,未達到鎖骨上窩;⑤無遠處器官轉移。
(2)姑息性放療適應證:①KS評分60分以上;(2)劇烈頭痛伴鼻咽部中度以上出血;③單發遠處轉移或頸淋巴結轉移大於10cm的患者。姑息性放療後,若全身情況好轉,癥狀消失,可控制遠處轉移,可改為根治性放療。(3)放療禁忌癥:①KS評分60分以下;②廣泛遠處轉移;③急可愛疾病患者;④放射性腦脊髓炎。(4)放療後復發再放療的原則,有以下情況者不適合再放療。①放療後同壹靶區(包括鼻咽和頸部靶區)復發時間小於壹年;②放療後發生放射性腦病或放射性脊髓病;③鼻咽靶區總療程不超過三個療程,頸部靶區不超過兩個療程。
2.輻射和照射範圍的選擇
(1)照射野的設計:照射野的設計原則是“小而不漏”。腫瘤涉及的所有部位都應納入照射野,但照射野內的正常組織,尤其是對放療敏感的組織應受到保護。鼻咽原發病竈主要利用雙耳前場。若累及鼻腔和咽旁間隙,可照射鼻前區,若累及眼眶,可照射眼眶上或下區。要註意用鉛板保護眼睛,防止放射性白內障。頸部的照射範圍取決於淋巴結的病變情況。對於那些沒有頸部淋巴結的人,經常對兩側的上頸部區域進行預防性照射。如果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往往對轉移竈下方的引流區進行預防性照射。
3.輻射劑量和時間
(1)連續放療:200cGY每周5次,總量TD 6000 ~ 7000 cgy/6 ~ 7周。
(2)分段放療:壹般放療分為兩段,每周5次,每次200cGY,每段持續3.5周左右。兩組間休息四周,總劑量TD 6500 ~ 7000 cgy。
4.後裝腔內放射治療
(1)適應癥:
①位於頂壁、前壁或側壁的局限性鼻咽小病竈(腫瘤厚度小於0.5cm);
②鼻咽癌外照射或手術切除後殘留病竈符合第1項。
(2)治療方法:常采用外照射和腔內照射相結合,外照射量4500 ~ 6000 cgy,外照射1 ~ 2周後,加腔內照射1 ~ 2次,間隔7 ~ 10天,每次劑量為粘膜下0.25cm,給予65438+。
5.輻射反應和退化及其治療
放療並發癥(1)
①全身反應:包括乏力、頭暈、厭食、惡心、嘔吐、口中無味或惡味、失眠或嗜睡。個別患者可有血象改變,尤其是白細胞減少。雖然程度不同,但經過對癥治療,壹般都能克服,完成放療。必要時服用維生素B1、B6、C、胃復安等。如果白細胞計數下降到3×109以下,應暫停放療。
②局部反應:包括皮膚、粘膜和唾液腺反應。皮膚反應為幹性皮炎甚至濕性皮炎,可局部使用0.1%冰片滑石粉或羊毛脂作為消炎軟膏。黏膜反應為鼻咽和口咽黏膜充血、水腫、滲出和分泌物積聚,局部可使用漱口水和潤滑抗炎劑。少數患者經2Gy照射後可出現腮腺腫脹,2 ~ 3天腫脹逐漸減輕。40Gy照射時,唾液分泌量明顯減少,而口腔黏膜分泌量增加,黏膜充血腫脹。病人口幹,很難吃幹糧。因此,腮腺應避免過度照射。
(2)放療退行性:主要有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軟組織萎縮纖維化、放射性齲齒、放射性骨髓炎、放射性腦脊髓炎。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可以逆轉,對癥治療和支持方法是有幫助的。要嚴格避免重要組織器官的過度照射。
(2)手術治療
1,鼻咽癌原發竈切除
(1)適應癥:
①分化良好的鼻咽癌早期病例,如腺癌、鱗狀細胞癌ⅰ、ⅱ期、惡性混合瘤等。
②放療後鼻咽局部復發,病竈局限於後壁或前壁,或僅累及咽隱窩邊緣,其他部位無浸潤,張口無困難,患者身體健康。
③已給予根治劑量放療,但鼻咽原發竈未消失,或有反放射現象的患者,休息壹個月後可手術切除。
(2)禁忌癥:
①顱底骨質破壞或鼻咽部浸潤,顱神經損害或遠處轉移。
②肝腎功能不全、壹般情況差的患者。
(3)手術方法:先氣管切開插管,全麻下手術。沿上頜牙根內側距牙槽骨0.5cm處做壹馬蹄形切口,將堅硬的髖骨粘膜切開剝離至粘膜下的軟腭,切除部分堅硬的髖骨板和犁骨。在軟腭和硬腭交界處橫切鼻粘膜,暴露鼻咽腔頂壁、兩側前部和腫瘤。在鼻中隔後緣、後鼻孔上緣處切開鼻咽粘膜,直達骨面,鈍性或銳性分離,沿鼻咽頂交界處切開,粘膜下切至口咽與鼻咽後壁交界處,鼻咽頂後部整個粘膜連同癌壹起切除。
2.頸部淋巴結清掃術
(1)適應癥:經放療或化療後,原發鼻咽癌已得到控制,全身情況良好,僅殘留或復發範圍和活動受限的頸部病變。可以考慮頸部淋巴結清掃。
(2)禁忌癥:
(1)頸部殘留或復發病變與頸部深層組織粘連固定;
②有遠處轉移或廣泛皮膚浸潤的患者;
(3)年老體弱,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無法糾正。
(3)切除範圍:從乳突頂部、上顱骨下緣至鎖骨上緣、自頸前中線、再至斜方肌前緣區域的淋巴結和脂肪結締組織,連同頸闊肌、胸鎖乳突肌、頸內、頸外靜脈、肩部腫脹舌骨肌、頜下腺、腮腺下極、副神經,被大塊切除。
3.頸部淋巴結單純切除術
對於放療不敏感的單個頸淋巴結或放療後復發的孤立頸淋巴結,簡單切除是可行的。局部浸潤麻醉後,切開轉移竈表面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將轉移竈連同周圍的壹些正常組織全部切除。術後傷口可稍加壓迫包紮。
(3)化療
1.鼻咽癌化療的適應證
(1)ⅳ期患者和ⅳ期有明顯淋巴轉移的患者;
(2)任何懷疑遠處轉移的患者;
(3)頸部大塊淋巴結轉移,放療前誘導化療;
(4)放療前化療增敏;
(5)作為放療或手術治療後的輔助化療。
2.常用的聯合化療方案
(1)CBF方案:環磷酰胺600 ~ 1000mg/次,靜脈註射,應用於1和4天。光黴素1.5毫克/次,肌肉註射,在1和5天施用。5-氟尿嘧啶500mg,靜脈註射,第2、5天應用,療程結束後休息,1周,共4個療程。有效率為60.8%。
(2)PFA方案:順鉑20mg,5-氟尿嘧啶500mg,靜脈滴註,連用5天;阿黴素40mg,治療第壹天靜脈註射。3 ~ 4周後重復,可明顯縮小腫瘤。
(3)PF方案:順鉑20mg/m2,5-氟尿嘧啶500mg/m2,靜脈滴註,5天後休息2周,可用於2 ~ 3個療程。此方案可用於放療前縮小腫瘤,或用於單純化療的病例,有效率為93.7%。
3.區域動脈灌註化療
動脈插管化療可用於鼻咽癌上行和放療後局部復發。可選擇顳淺動脈或面動脈逆行插管。常選擇幾種作用強、作用時間短的化療藥物聯合或序貫治療。給藥前先註射2%普魯卡因2m1預防動脈痙攣,然後註射抗癌藥,再用2.5%檸檬酸鈉溶液填充管腔封閉管端。如需連續用藥,可用肝素溶液100m1和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mg抗癌藥連續滴註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