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為什麽魯迅離開仙臺的時候撒謊說要學生物學?

為什麽魯迅離開仙臺的時候撒謊說要學生物學?

魯迅鮮為人知的經歷“棄醫從文”,就是壹個絕佳的借口。

魯迅先生為什麽棄醫從文,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魯迅“棄醫從文”的主要原因是讓國人麻木不仁的幻燈表演。幻燈片中,日本人高呼“萬歲”,而中國學生對同胞被屠殺無動於衷。這無疑強烈地觸動了魯迅心中最脆弱的那根弦。魯迅由此深刻認識到,醫療可以挽救幾十人、幾百人的生命,卻無法治愈四千萬人的精神創傷。正如魯迅後來在《藤野先生》中寫道:

我不認為醫學是壹件緊急的事情。弱小的市民再怎麽健康強壯,也只能做無意義的宣傳資料和看客,沒必要認為自己死得很不幸。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改變他們的精神。

喚醒人民的精神,文藝是第壹位的。魯迅要想救人民於水火,扶大廈於倒塌,就必須以文字為武器。這是人們對魯迅棄醫從文的壹貫看法。或許這是主要原因,但也包含了壹些鮮為人知的因素。

魯迅早年與醫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

我還記得以前醫生的評語和藥方,對比現在所知道的,我漸漸意識到中醫只是壹個有意無意的騙子。

魯迅在寫小說的時候,讓我想起了早年那段可怕的往事,包括他和中醫的悲慘命運交集。魯迅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官僚家庭,但他不希望自己的祖父因為科舉作弊而鋃鐺入獄,然後家道中落。然後魯迅嘗遍了人間冷暖。

根據魯迅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藥》。

我父親常年病重。當時,魯迅家鄉的壹位名醫曾為他的父親治療了兩年。庸醫賺了很多錢,魯迅父親的病情卻沒有好轉。庸醫在魯迅家賺了大錢後,開始擔心魯迅父親的病會牽連自己的名聲,於是封了地,又給魯迅介紹了壹個中醫。然而這兩個人其實是打著“拯救世界”幌子的壹丘之貉。我父親在這兩個庸醫的治療下快不行了。魯迅此時完全喪失了對中醫的信心。父親病危時,壹位朋友向魯迅介紹了壹些中醫偏方。魯迅不僅拒絕,甚至壹度認為父親的離去會讓他少受病痛的折磨。

65438年至0898年,魯迅就讀於江南水師學堂,後轉入礦業鐵道學堂。魯迅當時才17歲。這個時候,他大概對西醫了解不多。但在那個對西方科學思想無比推崇的年代,魯迅逐漸意識到西醫可能與中醫不同,中醫欺世盜名。

青年時期的魯迅

魯迅後來被派往日本學習,成績優異。但是留學的目的是什麽呢?魯迅本人當時並不知道。魯迅先去了東京,在那裏學習日語,參觀會館和書院。正是在這些書的影響下,魯迅才逐漸認識到西醫的重要性。比如他寫道,日本的改革大部分源於西醫。鑒於中醫給魯迅帶來的痛苦經歷,他隱約覺得,也許西醫才是拯救民族免於滅亡的有效方法。

中國人骨子裏對醫生非常尊敬。醫生和教師被認為是最高尚的職業。前者救人,後者教書育人。即使醫生、老師已經退休多年,在街上有人看到他們,依然會低頭以“老師X”“醫生X”相稱。也許正是因為中國人的這種傳統思想,魯迅也有意在醫學領域有所建樹。

魯迅的傑作《朝花夕拾》

成績壹般,語言不通。

魯迅於1902年到達日本東京,1904年轉入仙臺醫學院。他是當時仙臺醫學院唯壹的中國留學生。魯迅為什麽選擇來仙臺?他在《藤野先生》中還寫道:

頭頂有壹條大辮子,高高地立在學生的帽子頂上,形成壹座富士山。還有的辮子是溶解的,板是平的。除了帽子,閃閃發亮,看得見,就像小女孩的發髻,脖子都扭了。真的很漂亮。

中國留學生在東京的微妙而做作的生活狀態,使魯迅極為失望。於是魯迅抱著“物以稀為貴”的想法,認為仙臺沒有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到了那裏,很多人會把他當寶,不會被日本人冷眼相待。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說過:

魯迅去仙臺的唯壹原因可能是因為那裏沒有中國學生。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魯迅到仙臺後,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醫學。魯迅獨自壹人來到異國求學。沒有朋友,是藤野先生給了他壹些溫暖。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藤野先生對魯迅學習和生活的幫助,魯迅壹直銘記在心。但是,這種照顧,卻讓日本民眾認為魯迅的成績可以及格。這是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告訴我們的。但後來的資料顯示,魯迅的真實成就與藤野先生描述的略有出入。

藤野先生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寫道:

中國是個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如果分數在60以上,那就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這句話充分說明魯迅當時的分數是60多分。但魯迅的同學小林茂雄保留了壹份當年的成績單。這張成績單顯示,魯迅在當時的142人中排名第68位,並不是壹個優秀的成績。藤野先生教的解剖學,其實是魯迅唯壹不及格的科目。當時魯迅得了59.3分。顯然,這份成績單和魯迅說的不壹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魯迅在欺騙大家。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1,魯迅先生的記憶有偏差。畢竟《藤野先生》是魯迅1926年在廈大的時候寫的,恐怕沒有人能完全不偏不倚地復原20多年前的經歷。

2.小林茂雄的成績單只是魯迅學醫期間的成果之壹。這份成績單上魯迅在解剖學上的不及格,並不代表魯迅在當時所有解剖學考試中的成績。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幫助。

但也可以看出,即使在藤野先生的大力培養下,魯迅學醫的難度仍然很大。藤野先生在《回憶魯迅》壹文中提到了魯迅當時的學習情況:

雖然周軍上課記筆記很認真,但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完全聽和說日語來看,他的學習很可能非常困難。於是我課後留下來,看了看周軍的筆記,糾正了周軍的疏漏和錯誤。

在這裏,藤野先生直言魯迅當時的學習困難。首先,語言不通使得魯迅的學習異常艱難。魯迅在東京時雖然努力學習日語,但也翻譯作品。但是我們知道,醫學領域的專有名詞比較復雜,不是簡單學習就能完全掌握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中國人今天用中文表達醫學專有名詞,但是“脫氧核糖核酸”這樣的名詞還是很混亂,很難記住。其次,魯迅在醫學領域可能沒有天賦,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不能強求。即使藤野先生壹次次幫助魯迅,他也很難在醫學領域有所進展。

中俄戰爭,對日本人的迫害。

魯迅當時是中學生,在日本拿文憑並不難。但狂妄的魯迅不僅不甘平凡,而且當時醫學院的考試也不像現在看起來那麽簡單。仙臺醫學院也有明文規定:兩科不及格就開除。看到自己已經到了懸崖邊緣,魯迅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做壹個新的規劃。對於壹個聰明又努力的人,上天永遠不會給他出路。魯迅果斷放棄醫學,離開仙臺。然而,除了上述原因,魯迅離開仙臺還有其他因素。

無助時冷眼旁觀。

魯迅來仙臺,就是不想和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壹起走。此外,當時的東京充滿了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魯迅認為仙臺的軍國主義可能沒有那麽強。到了仙臺後,他才知道日本的烏鴉壹般都是黑色的。當時軍國主義遍布日本,仙臺的軍國主義不亞於東京。比如魯迅當時看的那張幻燈片,就是日軍虐待中國人民的壹個很好的證明。魯迅想在仙臺找壹個安靜的地方,但這種安靜最終絆倒了魯迅。

仙臺博物館的魯迅雕像

魯迅在仙臺的住處離監獄很近,飲食起居很難適應。當時魯迅是仙臺唯壹的中國留學生,由於語言不通和思想對立,他很難融入日本留學生的圈子。魯迅獨居,來仙臺求和,事與願違。當他被日本留學生冷眼歧視的時候,身邊沒有壹個可以依靠的人。或許歧視可以在壹夜之間被容忍,但最堅固的內心堡壘,在長時間的冷眼之後,終將被擊碎。魯迅實在是受夠了這種充滿侮辱和歧視的生活環境。這也是他離開仙臺,棄醫從文的重要原因。魯迅後來在給朋友的信中說:

來仙臺生活,過了壹個滿月,沒掛個影就無聊了。

魯迅的蠟像及其中醫觀

人才是最好的資本。

魯迅可以說是出身於書香門第。從他作品中描寫的生活環境不難看出,他年紀輕輕就養尊處優。在他爺爺出事之前,魯迅很富裕。魯迅從小就讀過很多古代文獻,這無疑培養了他的文學素養。而且到了日本之後,魯迅並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研究。比如他在東京的兩年,幾乎逛遍了所有的俱樂部和書店,從事了大量的文學翻譯工作,這無疑為他日後在文學道路上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許魯迅沒有醫學天賦,但他在文學領域的天賦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魯迅來說,棄醫從文,揚長避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僅僅是因為他拯救民族於水火的熱情,更是因為這種成就、孤獨、歧視等客觀因素。正是因為這壹系列的外因,才最終成就了壹個偉大的革命戰士。

魯迅的文學城——魯迅全集

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登上了中國現代文壇的巔峰。通過他的寫作風格,他喚醒了壹群有抱負的年輕人。然而這壹切也是他棄醫從文的後記。魯迅在學醫期間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日後能在文學道路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其實中國現代文壇不只是魯迅、孫中山、郭沫若等人放棄了醫學,那麽救死扶傷的醫學真的有助於壹個國家的生存嗎?

尊敬的醫務人員

醫學真的能拯救民族免於滅亡嗎?

對國家的貢獻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個層次。直接貢獻就是救死扶傷,上戰場,興辦實業等。,而間接的貢獻是從思想和文學領域啟迪人們的心靈,激發人們的感情。前者有形,後者無形。魯迅做的就是這種從有形到無形的轉變。再來看看現在的國際形勢:對比8萬和200萬,4000和65438+萬,不得不覺得這是醫學科學家有先見之明的倡導,是醫務人員的貢獻。我國第壹代病毒學家唐·在戰爭中研制出天花疫苗,為我國戰爭期間的後方醫療保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因此,醫學不僅可以治療幾十人或幾百人,還可以在危急時刻拯救成千上萬的人。保住人的命和喚醒人的思想哪個更重要?也許答案應該是前者。因為保住壹條命就是保住壹個希望,保住壹條命就是保住壹個未來。從這個角度看,醫學對國家的潛在貢獻不亞於文學。

  • 上一篇: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如何治療?
  • 下一篇:睪丸濕是怎麽回事?總是出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