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治療胃痛的方法有哪些?

治療胃痛的方法有哪些?

治療胃痛的最佳方法:

藥物療法:

胃痛往往是由胃炎或胃潰瘍引起的。治療胃痛、抑制胃酸的藥物必不可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等。

1.中成藥:胃炎幹糖漿,每次5g,每日3次,開水沖服;或氣滯胃痛顆粒,每次5g,每日3次,開水沖服;或復方猴頭菇顆粒,每次5g,每日3次,開水沖服。

2.西藥:胃舒平,每次2~4片,每日3次,飯前30分鐘咀嚼或胃痛發作後服用;或胃寧片,每日3 ~ 4次,每次2 ~ 3片,飯前服用。

偏方治療:

1.蜂蜜,紅糖,紅花。將紅花放入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然後加入蜂蜜和紅糖,趁熱飲用。功效:調理腸胃,止痛祛潰瘍。

2.千姜烤附子。將幹姜、焙附子搗碎,放入潔凈器中,再放入500毫升黃酒,密封,7天後取出,去渣備用。飯前服用1~2杯,壹日三次。功效:溫中散寒。

3.生姜加紅糖,搗碎姜汁去渣,隔湯10分鐘蒸熟,紅糖溶化成糊狀,分4天服用,早晚各1次。功效:溫中散寒。

擴展數據

胃痛,中醫證候名稱。多為外感寒邪、飲食損傷、情誌失調、脾胃虛寒所致。胃是主要的病理器官,往往與肝脾關系密切。胃痛的主要病機是胃氣郁結,失和。治療以理氣和胃為主,根據不同證候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1.《內經》最早記載了胃痛的名稱。如《靈樞致病臟腑病證表》指出:“有胃病、腹脹、胃脘痛者慎用。”《內經》最早提出胃痛的發生與肝脾有關,還提出了寒邪、食傷致病的理論。

2.唐宋以前文獻常把屬於胃脘痛的心痛與屬於心經本身的心痛混為壹談,直到金元時期高力在《石蘭秘藏》中首次設立“胃脘痛”,明確區分了胃脘痛與心痛,使胃痛成為壹個獨立的疾病。

3.到了明清時期,胃痛的治療方法被進壹步提出。《醫學真人真事》說:“古方九種心痛,皆在胃,不在心。”“上遊之氣湧起,下遊之清氣托起,寒暖之,熱暖之,虛培之,真性凈化之,結散之,左行之。”《醫學心腹痛的真實故事》也指出,要從辨證的角度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的方法。

  • 上一篇:半枝蓮的功效與作用,半枝蓮的中藥功效
  • 下一篇:科學備孕男孩,想生男孩汽水正確洗滌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