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為經期外感,屬於中醫“熱入血室”範疇。“熱入血室”證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有相同的描述,屬於外感病範疇。所謂血室,與歷代觀點不同。有人說是脈,有人說是肝,有人說是子宮。綜合各家學說和臨床實踐,對於女性來說,血室實際上是指圍繞女性月經的綜合功能的概念,包括以子宮為主體,包括沖任二經,臟腑。因為沖是血海,掌管子宮是女性生育的根本,肝經的陰機關是藏血的臟機關。因此,必須全面概括血室的概念,才能符合臨床實際,決不能將血室視為實體性器官。
“熱入血室”的病因病機,是由於患者常有失意、抑郁、不樂,達不到肝木、水得舒的目的,或產後氣血衰竭,血海空虛,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而入,邪熱與經血相鬥,正邪相爭,子宮受阻。臨床表現可表現為發熱、頭痛、口中不渴,或不渴、不飲食、沈默、意識模糊,或語無倫次、大便秘結。辨證論治的方法如下:
1.熱邪初郁:寒熱癥狀似瘧,可用小柴胡湯加針刺薊門穴治療。
2.若溫病邪熱侵入,可用道氏小柴胡湯或桂枝紅花湯加減。(1)如果月經初來,外感寒氣,寒邪化熱,熱入血室,則寒熱如瘧,經血斷絕。對於癥狀較輕或右虛損的身體,以壹杯柴胡飲為主。②若有血塊或腹脹疼痛,為瘀血所致,可加益母草、當歸、紫莖澤蘭、紅花,活血調經,疏通瘀血。③因外感風熱,或邪熱上盛,沖任失調,肝不藏血,熱迫血行,經行不止血或小腹血滯不止,宜清熱涼血。小柴胡湯宜輔以生地黃、牡丹皮、青蒿、地骨皮、蒲公英、金銀花等涼血滋陰清熱之品。(4)若沖任不穩出血較多,可加升麻、地榆、蓮舫炭固沖三七止血。⑤若邪熱較重,血熱阻滯,邪熱血瘀相沖,邪隨沖任上下,癥狀為口苦、口渴、頭痛、紅腫、煩躁。輕者加黃連、梔子清熱;如果大便不通,增加黃湯或大柴胡湯治療。⑥若月經即將流盡,或產後血海空虛,感外邪,導致邪熱不足,子宮郁結,宜加減柴胡四物湯、逍遙散或丹梔逍遙散。
3.病雖漸愈,但若元氣虛弱,熱病血不止,治宜益氣養陰。
4.如果脾弱,以歸脾湯為宜。
5.氣血兩虛者,宜用十全大補湯。
6.如果血熱停滯,小柴胡湯要加牡丹皮、紅花、當歸。
綜上所述,所謂的“熱入血室”永遠不可能像書中記載的那樣典型。因此,必須從臨床實際出發,把握“熱入血室”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靈活遣方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提醒妳:這個治療女性月經外感疾病的民間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