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緩解胃痙攣
(1)平躺緩解
發生胃痙攣時,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最好平躺在床上,用壹點熱水捂著肚子緩解。平躺有助於放松,利用身體自身的機能使痙攣慢慢消失。
(2)生洋蔥的外用
取生蔥白,去皮去葉留下蔥白和須根,用生姜搗碎後加入小米幹飯中,放入鍋中,翻炒後灑酒,炒至熱,取出後用布包裹,待溫度稍降後,隔著壹件衣服敷於胃部,可迅速緩解胃痙攣。註意溫度適宜,防止燙傷皮膚。
2、貼濕止痛膏
@
將傷濕止痛膏加熱,貼在胃痛處。在可以忍受的溫度下,在膏藥上放壹個熱水袋,每天1次,有解痙止痛的作用。
(1)穴位按摩
緊迫的梁丘點
梁丘點位於膝蓋用力拉伸時肌肉突出的凹陷處。可緩解和治療胃痙攣、腹瀉、膝蓋頭痛、水腫等。
具體做法:坐姿,將虎口夾在梁丘穴周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按壓梁丘穴,用力,每次按壓後停留10秒,如此反復20次,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按壓另壹條腿上的梁丘穴,再用拳頭敲在梁丘穴上,但不要用力過猛。
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即胸骨下段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可治療上腹痛、腹脹、嘔吐、呃逆等消化系統疾病,對緩解胃痙攣有幫助。
具體做法:按摩中脘穴,先用拇指按壓,再用手掌在中脘穴周圍摩擦,使其感到溫暖舒適。
按壓足三裏
足三裏位於脛骨外側,膝蓋以下約4指寬,可用於治療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嘔吐等不適。
具體做法:用拇指和腹部按足三裏穴,約2分鐘,再逆時針按約2分鐘,使左右腿分別,以局部有酸痛感為度。
(2)刮鏟
刮痧部位:背部、腹部、上肢、下肢。
刮擦步驟:
1.先刮背部脊柱兩側的膀胱經,從舒歌穴向下經肝俞、脾俞刮至舒威,以皮膚出疹為度。
2.刮腹中間任意壹條經絡,從上會厭到下會厭,再到腹胃經,從隱忍穴到天樞穴經承滿、兩門。
3、經內關穴刮上肢心包,以皮膚出疹為度。
4、刮下肢胃經,從梁丘穴向下經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至豐隆穴;刮下肢脾經陰陵泉至三陰交穴;刮下肢肝經太沖穴,以皮膚出疹為度。
功效:背上的舒歌、肝俞、脾俞、舒威能補氣活血,疏肝健脾;腹部任脈、胃經刮取的穴位與胃相鄰,能疏通局部氣血,消食化滯,行氣止痛。
(3)飲食緩解
生姜蘿蔔汁
食材:生姜和生蘿蔔的比例為1:10,鹽少許。
做法:將姜、蘿蔔洗凈,切塊,搗碎取汁,或者直接放入榨汁機中取汁,濾渣取汁,最後加入少許鹽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胃腸痙痛、胃痛、氣竄。
(4)就醫
如果胃痙攣比較嚴重,采取措施後仍然沒有緩解。要及時就醫檢查,找出胃痙攣的原因,對癥治療。
(5)註意事項
穴位按摩和刮痧最好由專業醫生進行,以保證正確和有效,不要隨意進行。
胃痙攣壹般與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平時要註意飲食規律,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大量的冷食和辛辣食物,比如冰凍冷飲、啤酒、冰淇淋、冰棍,太辣太酸的。
3.胃痙攣不能吃什麽?
(1)避免辛辣刺激。
胃痙攣的人要註意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些食物食用後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腸絞痛、絞痛或加重疼痛。太辣、太冷、太酸等食物不可食用。
(2)避免冷飲
喝冷飲後,低溫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導致胃部劇烈收縮,使得突然胃痙攣的出現,如冷飲、冰啤酒等都不適合飲用。
(3)忌煙酒
患有胃痙攣的人需要戒煙戒酒。另外,咖啡、濃茶也不適合在胃痙攣期間飲用,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痙攣加重。
(4)避免油炸食物
胃痙攣的人要註意避免吃油炸、油炸的食物,這些食物難以消化,會增加胃的負擔。多吃不僅會加重胃痙攣,還會導致消化不良、惡心、腹瀉。
(5)富含粗纖維的食物
胃痙攣的人要註意少吃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類、粗糧等。這些食物質地粗糙,不易消化,吃後還可能造成胃液大量分泌,從而加重胃的負擔。
(6)小貼士
胃痙攣患者在患病期間,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這樣才有利於抽筋疼痛的恢復和緩解。
4.如何快速緩解胃痛?
(1)客人胃寒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胃痛劇烈,突然冷痛,惡寒喜暖。疼痛在變暖後稍有緩解,遇冷後可加重,且有在外受涼或吃冷食史。
穴位按摩法:按摩足三裏、中脘、公孫、內關穴約3-5分鐘。足三裏、中脘穴可疏通胃氣,緩解疼痛;公孫、內關是八脈相交的配穴,可以寬胸理氣,解郁止痛。
藥茶治療:取橙花3-5g,紅茶3-5g,用開水沖泡約10分鐘,作為茶飲服用,每日1劑溫服。能溫中、理氣、和胃止痛,適用於寒邪犯胃、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
(2)飲食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胃痛、飽脹、拒按、腐臭吞酸,或嘔吐後食物難消化,其味為腐臭,嘔吐後疼痛可稍減輕,食欲不振,大便不爽,放屁後稍減輕,有暴食史。
穴位按摩方法:選擇天樞穴、足三裏穴、內關穴、線聽穴,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其中,足三裏可助消化、導滯;天樞穴位於大腸,能清腑,使食物下咽;內關穴可寬胸,益膈,降逆止嘔;內庭穴、下灣穴專治消食。
食療:將雞內金10g、香櫞皮10g共研末,用溫水吞服,每日兩次,可助消化,導滯,適用於食傷引起的胃脘痛。
(3)肝氣犯胃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胃脘痛或行走痛,疼痛可拖至背脅部,可因情誌變化加重胃痛、胸悶嘆氣、大便不暢。
穴位按摩法:按摩足三裏、中脘、太沖穴、奇門穴各3-5分鐘。足三裏、中脘疏通胃氣,太沖穴為肝經原穴,奇門為肝經之穴。兩穴配合,平抑肝氣的沖瀉,減少流量,調理腸胃。
涼茶治療:分別取綠萼梅、綠茶各6克,沸水沖泡5分鐘,每日1劑量服用。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適用於肝胃不和、胃脘痛者。
(4)濕熱郁結引起的胃痛。
辨別方法:燒心、吐酸、腹脹、厭食、惡心、口渴、小便黃、大便不暢。穴位按摩法:梁丘穴、上脘穴、行健穴、內庭穴、合谷穴,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梁丘穴是胃經的穴位,可以治療急性胃痛;上脘穴能刺激腑臟的食欲,減少逆流,調理腸胃;行健穴可清濕熱;內庭穴是胃經的行穴,能清胃火,配合合谷止痛。
(5)瘀血阻滯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上腹腔刺痛,疼痛位置固定,手壓或進食後疼痛加重,甚至有時可出現黑便或嘔血癥狀。
穴位按摩方法:選擇中脘、足三裏、內關、舒歌、奇門、公孫、三陰交,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其中,中脘、足三裏可舒胃氣止痛;內關、公孫為八脈交會穴,可寬胸理氣、解郁止痛;血會舒歌穴,配合奇門穴,可以疏肝活血;三陰交是足三陰經的交匯處,能活血通絡。
食療:取丹參30克,檀香3克,水煎服,每日2次,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胃脘脹痛、脹滿、惡心。
(6)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胃脘隱痛,空腹時加重,進食後稍減輕,勞累或受涼後發作或加重,吐清水,少食而愚,大便稀,精神疲乏。
穴位按摩法:按摩脾俞、舒威、中脘、掌門、公孫、內關、關元穴3-5分鐘。然後脾俞、胃俞、中脘、掌門可溫中散寒,健脾和胃;內關、公孫為八脈交會點,可健脾和胃;按摩任脈關元穴,可補腎火,溫中補虛。
食療:降燥湯
材料:大棗10,紅糖20克,生姜10克。
做法:將大棗、生姜加水煎煮,加入紅糖,早晚各服壹次。
功效:生姜能暖胃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胃痛。
(7)胃陰不足引起的胃痛。
鑒別方法:胃脘悶悶灼痛,有時有雜音並類似饑餓樣疼痛,或似饑餓但不想吃喝,口幹。
穴位按摩法:可按摩脾俞、舒威、中脘、掌門、足三裏、內關、雪海、三陰交穴3-5分鐘。其中,脾俞、舒威、中脘、掌門為魚目之穴,足三裏、內關可健脾胃,助氣血化生;血海、三陰交能滋陰養血。
食療:白芍30克,甘草6克,粳米適量壹起煮成粥。可滋陰生津,止痛,適用於胃陰不足而胃灼熱隱隱作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