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寒從腳起,襪子永遠分不開。我總是擔心“寒邪”會從我的腳上入侵。如果在熱天,環境溫度比較高,可以通過腳的散熱來降低體溫,那就不穿襪子了。
3、多給寶寶喝水,防止便秘。寶寶從出生到6個月前,無論是純母乳餵養、配方餵養還是混合餵養,都不需要餵水;如果是配方餵養或者混合餵養,要嚴格按照配方說明的混合比例進行,不能稀釋。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可以考慮餵水,但這不是必須的。如果寶寶真的便秘了,不是多喝水就能解決的。
4,如果有眼皮,會上火,幹了這碗清火寶。很多人把寶寶水汪汪的眼睛歸因於生氣了,給他清火寶。首先,根本不存在上火這種操作。其次,新生兒牙齦比較多,很可能是因為鼻淚管阻塞或者倒睫。寶寶水汪汪的眼睛壹般會在12個月內消失。平時可以給寶寶按摩,幫助疏通鼻淚管,清潔分泌物。
5、夏天不能吹空調,容易感冒拉肚子。如果室溫過高,當然要吹空調,讓寶寶感覺舒服。23-26℃保持門窗開啟通風,從空調房到室外炎熱環境稍作過渡,比如先關空調等幾分鐘再到室外,讓寶寶有壹個適應過程。
6、輔食加鹽,吃鹽才有力氣。我們吃鹽主要是攝入鈉,額外的作用是味道更好。在寶寶6個月之前,保證奶量就保證了攝入足夠的鈉;在6個月到1歲的階段,充足的奶水和適當的輔食足以保證寶寶的鈉攝入,所以寶寶在1歲之前不需要吃鹽。
7.把胎毛剃了,以後頭發又黑又密。寶寶滿月時剃胎毛在很多地方也很流行。認為剃胎毛可以讓寶寶的頭發更長更密是不科學的。
8,熱的比冷的好,多穿點衣服是對的。手腳冷是體內血液循環速度的差異,不壹定是冷。摸完脖子想知道冷不冷?“捂”是在體溫過低的情況下減少熱量散失的壹種措施。
9.不吃飯的孩子是積食。每天爺爺奶奶,父母哄著,追著餵,生怕吃的太少。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導致孩子們對食物失去了興趣。
10,給寶寶做個頭型。1歲之前不要給寶寶用枕頭,寶寶頭睡覺的說法也是錯誤的。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應盡量仰臥,這是嬰兒最安全的體位,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