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
1.壹般在治療的急性期,要臥床休息,擡高患肢,避免受涼和疲勞。
2.系統療法
(1)查找原因,進行相應處理。
(2)對於劇烈疼痛的患者,口服止痛藥和非激素類消炎藥,如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布洛芬每次200mg,壹日三次。如果有明顯感染,就給抗生素。嚴重者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強的松)30 ~ 40 mg/d,或倍他米松/倍他米松二丙酸酯(得寶松)lml肌肉註射,3周1次,可迅速控制病情。另外可使用10%碘化鉀混合液10ml,每日3次,持續2 ~ 4周。這種方法安全有效,但需要註意的是,長期應用會導致甲減。如果病情頑固,可以用200mg的羥喹,壹天兩次;氨苯碸(DDS)50mg,每日兩次,或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棠片。
3.局部治療的原則是消炎止痛。
外用魚硼軟膏、10%樟腦軟膏或75%酒精局部濕敷、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均有鎮痛作用。也可用0.3ml左右的曲安奈德混懸液和2%的普魯卡因溶液註射於皮損處,對結節持續劇烈疼痛者效果明顯。中醫對紅腫熱痛者用芙蓉膏,對皮損暗紅、灼痛不明顯者可用紫腫膏。
4.物理療法可以是紫外線、蠟療、透熱療法或音頻電療。
5.中醫治療
1.風濕熱證:
主要癥狀:杏仁大紅斑高高隆起,色紅而痛,伴有發熱惡寒,頭痛肢痛,舌紅,苔薄白,微膩,脈浮或滑。
治法:疏風清熱,祛濕通絡。
2.濕熱下註卡:
主要癥狀:結節大如紅棗,在脛骨周圍,有時疼痛,伴有乏力,嗜睡,關節沈重酸痛,下肢浮腫,舌質紅,苔厚膩,脈滑。
治療: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3.血熱證:
主要癥狀:結節鮮紅,灼痛伴發熱,口渴易怒,關節腫痛,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色黃,舌紅少苔,脈數。
治療:清熱涼血,化瘀通絡。
4.寒濕阻絡證:
主要癥狀:結節呈淡紅色或暗紫色,遇寒加重,常反復發作,並伴有面色蒼白、手腳冰涼、舌淡、脈沈細、無力。
(2)預後
這種疾病的預後良好,大多數結節在幾周內消退,不留痕跡,很少復發。膠原病患者預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