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傳染病,也稱艾滋病病毒。據哈佛醫學院的專家介紹,艾滋病出現在大約40年前。他們根據什麽做出這樣的猜測?最初,為了追蹤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壹些回顧性研究。在檢查過去抽取的血清時,發現1959年從紮伊爾金沙薩居民身上抽取的1血漿樣本有艾滋病病毒抗體。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從西非和東非采集的血清也證明存在大量HIV抗體弱陽性樣本。1978年從1976年死於疑似艾滋病的1中非患者血清中分離出艾滋病病毒,是已知最早分離出該病毒的患者。
說到艾滋病,壹個重要而又容易被誤解的問題就是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區別。艾滋病病毒作為壹種病原體,在感染人的時候主要攻擊人的免疫系統。這個系統主要由稱為“白細胞”的物質組成。在那些免疫功能健全的生物體內,各種侵入體內的微生物,包括原蟲、黴菌、細菌、病毒等。,很快被消除,或者僅以隱性感染的形式出現。進入體內的艾滋病病毒會在幾年內慢慢吞噬保護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的“疾病防禦系統”無法再保護自己免受其他病原體的侵害。當各種微生物接踵而至,很快就會摧毀人體的時候,就是艾滋病。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展成艾滋病的時間間隔從6個月到10年不等,壹般為8年左右,也可能更短或更長。
迄今為止,艾滋病病毒感染是唯壹的傳染源。科學家已經從血液、精液、腦脊液、唾液、眼淚、乳汁、尿液、宮頸和陰道分泌物等人體體液中分離出艾滋病毒。然而,血液、精液和宮頸分泌物在疾病傳播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我們毫不含糊地斷言,艾滋病病毒感染來源於以下三種途徑:(1)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性或女性發生性關系;(2)輸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者* * *註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註射器和針頭(藍色小顆粒)吸食毒品的;(3)感染艾滋病毒的母親通過懷孕、分娩和哺乳將病毒傳染給子女。其中,性行為是艾滋病病毒傳播的主要渠道。至於其他體液,病毒數量可能太少,不足以造成感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HIV可以通過接吻、食物、餐具、門把手、握手、廁所、遊泳池或其他日常設施傳播。
人們會繼續問:誰最容易得艾滋病?即醫務人員常說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是哪些人?應該說性放蕩是最危險的。這些人完全無視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利益,也在毀滅自己。為什麽這麽說?妳可以看看事實。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男同性戀之間的性接觸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而在西方國家,異性性接觸所占比例很小。但在壹些地區,妓女在艾滋病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盧旺達,81%的女性患者是妓女。至於同壹個家庭內的感染,美國對18000名艾滋病患者家屬進行了調查,發現除性伴侶外,無壹感染。
其次,用被汙染的註射器和針頭靜脈註射毒品是第二大殺手,這意味著吸毒者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當然,吸毒本身就是壹種自殺行為,毒品本身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往往會導致過早痛苦的死亡。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活躍在世界各地背街小巷的吸毒者和卑鄙的藥品推銷員,才導致了今天艾滋病更加猖獗。有報道稱,紐約囚犯中95%的艾滋病患者有靜脈註射毒品史,新澤西州45%的艾滋病患者有靜脈註射毒品史。從65438到0986,在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報告的成年艾滋病患者中,有25%有靜脈吸毒史,而這55%的艾滋病患兒,其母親大多有靜脈吸毒史,或者其性伴侶有靜脈吸毒史。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吸毒”也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
輸入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是傳播艾滋病的另壹個重要途徑。在艾滋病流行初期,醫學界和政府因缺乏知識而沒有采取措施保證血液流動的清潔,使得那些不幸患有血友病等某些疾病,需要定期輸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幾率大大增加,並可能成為被艾滋病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的受害者。有報道稱,美國約有6 ~ 8%的獻血者攜帶HIV,因此美國生產的凝血因子V ⅲ引起了全世界血友病患者的感染。截至3月1986,10,在美國CDC報告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78名成人(2%)和38名兒童(14%)是由輸血或血液成分引起的。因為別人的過錯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可以算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現在人們非常重視這個問題,許多國家都采取措施嚴格控制血源,以確保清潔的血液供應。我國政府還規定,獻血者在獻血前必須進行艾滋病毒抗體檢測。
血液相關的傳播方式包括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接受移植的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最後要說的是母嬰傳播的模式。母嬰傳播是多渠道的,分娩前可能通過血液和胎盤傳播,分娩時經過產道也可能感染嬰兒。實驗證明,在產道感染的機會比通過胎盤感染的機會多。也有報道稱,母乳餵養也會感染艾滋病病毒,但這種情況很少見。不管是哪種情況,都不能忽視這個事實,即HIV陽性的女性所生的嬰兒有50%的幾率感染HIV。
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後,有壹個發展成艾滋病的過程。由於免疫缺陷,發生許多機會性感染,因此感染者在臨床上可能會感到輕微不適,如持續低燒、乏力、食欲不振等。而大部分人可能毫無感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裏藏著壹個狠毒的殺手,他們還在繼續從事自己的事業。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無癥狀期,平均持續8年左右。當然也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壹般來說,強壯的人比虛弱和生病的人保持無癥狀的時間更長。在這個時期,艾滋病病毒的隔離率是最高的,換句話說,它的傳染性最強。在此期間,如果發生性行為或用針頭吸毒,都有可能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他人。無癥狀感染者可長期攜帶病毒且難以被發現,這也是艾滋病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在此期間,雖然患者血液中的抗艾滋病病毒抗體呈陽性,但免疫細胞及其功能減弱,如白細胞和T4細胞減少等。,但往往被人們忽視。誰會無緣無故去查艾滋病毒抗體?
在疾病發展的下壹階段,癥狀開始出現。最常見的癥狀是全身淋巴結腫大,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最長可達3個月。同時,約有35% ~ 75%的患者出現發熱、乏力、盜汗、腹瀉、體重減輕、脾腫大等癥狀。但這些癥狀往往較輕,間歇性出現,尚未嚴重影響生活和就業。所以有些人還不知道自己收到了死刑判決。這壹階段在醫學上被稱為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病,也稱為艾滋病前期,或艾滋病相關綜合征(ARC)。此時,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明顯下降,T細胞總數低於400個/mm3,T4/T8比值倒置,50%以上的患者體內自然殺傷細胞(NK)活性降低,難以抵禦來犯之敵。這裏所指的敵人當然是各種微生物的入侵。
當艾滋病的鼎盛時期到來時,病人的免疫系統已經失去了功能。不僅新入侵的微生物不能被機體消滅,原有的潛伏感染也被重新激活,甚至正常情況下與機體共存的微生物也會致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會性感染。對於艾滋病患者而言,壹次機會性感染就可以置他(她)於死地,因為艾滋病患者的機會性感染不僅嚴重頑固,而且容易發生全身性傳播,而且往往是多種微生物的重疊侵襲和復合感染。由於多種微生物的入侵,多系統的參與,患者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如果細說的話,會占太多篇幅。讓我給妳描述壹些常見的癥狀。
呼吸系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最常見,其他病原體如巨細胞病毒、結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肺部感染。臨床上可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發紺。
消化系統:口腔炎、咽喉炎、食道炎、腸炎可由隱孢子蟲、白色念珠菌、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母牛分枝桿菌引起。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附著白色假膜、疼痛、吞咽困難、慢性腹瀉等。病人明顯虛弱,體重減輕,貧血。
中樞神經系統:腦膜炎和腦炎可由弓形蟲、隱球菌、結核分枝桿菌、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梅毒螺旋體和白色念珠菌引起。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腦神經麻痹、癲癇、表達障礙等癥狀。
皮膚:艾滋病患者皮膚中的朗格漢斯細胞減少,使細胞免疫系統功能在皮膚層面出現缺陷,因此巨細胞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真菌、細菌等病原體可引起皰疹、紅斑、瘀斑、疣、皮膚潰瘍、膿皰病、皮下蜂窩織炎等皮膚病變。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腫瘤——卡波西肉瘤(KS),初期僅表現為皮膚損害,四肢、軀幹等處可見高於皮膚的淡紅色、藍紫色或黑藍色斑塊或結節,最終可擴散至內臟器官。
艾滋病患者還可以有其他惡性腫瘤,如皮膚鱗狀細胞癌、淋巴瘤等,不壹壹描述。
在艾滋病的全盛時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壹般來說,感染艾滋病毒的時間越長,發展成艾滋病的人就越多。艾滋病第壹年死亡率約56%,第二年約25%,兩年多累計死亡率超過75%,也就是說死亡率差不多是100%。根據對洛杉磯1981年6月至1986 1年6月的2489例患者的分析,被確診為艾滋病後的平均存活時間為11個月,只有13%的患者存活3年以上。多數專家認為,預後與年齡、臨床表現、人的體質、發病方式有關。20-40歲人群平均存活時間為12 ~ 12.5個月,40歲以上人群平均存活時間為10.8個月,50歲左右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8.2個月,60歲以上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5.5個月,而20歲以下嬰兒平均存活時間僅為3.2個月,這說明確診艾滋病後,老人和兒童都存活下來了。
從HIV感染到艾滋病,時間間隔差異很大,可能是由於病毒類型和毒力不同,或者感染量不同,也可能與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傳播途徑不同有關,還可能包括免疫系統個體差異的因素。而艾滋病病毒摧毀壹個健康強壯的人最多只需要10年,而摧毀壹個體弱多病的個體則需要1~2年甚至6個月。
雖然艾滋病患者的癥狀如此之多,但通過肉眼觀察無法判斷壹個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通過臨床表現也很難判斷壹個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的人是否發展為艾滋病,因為沒有具體的臨床診斷方法。因此,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員責任重大。對於不明原因的機會性感染或卡波西肉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除外),長期發熱、消瘦、盜汗、乏力、腹瀉、不明原因的多發性或全身性淋巴結腫大者,應懷疑艾滋病。如果妳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就要高度懷疑這個病,進行檢查。壹般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白細胞減少,主要是淋巴細胞下降,T4/T8 ≤ 1,貧血,血小板減少,不同程度血沈加快。然而,即便如此,仍然無法確診。只有運用病原學檢測方法,才能診斷出無癥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甚至為艾滋病患者並發的壹些機會性感染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這些方法包括隔離艾滋病毒;來自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結、骨髓、精液、唾液等樣本;檢測病毒成分,如抗原、核酸或逆轉錄酶活性。還包括通過ELISA、免疫印跡(IB)、間接免疫熒光(IFA)、放射免疫測定(RIPA)等方法對HIV抗體進行血清學診斷,以及對壹些條件致病菌如原蟲、真菌或細菌的檢驗方法。
說到艾滋病的治療,真的很沮喪,因為艾滋病治療主要有三個方面:(1)抗HIV治療;(2)重建免疫功能;(3)治療繼發性機會性感染和腫瘤。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抵抗病毒或重建免疫功能的有效療法,治療繼發性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可以緩解艾滋病的臨床表現,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