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醫療保健的概念
簡而言之,養生就是順應自然,系統地安排人的生活方式。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采用適當的手段(包括藥物治療等。)而順應自然規律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叫中醫養生。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陰平陽為秘,氣為治”和“無事無動於衷,真氣隨行”。其關鍵是強化臟腑,增強機體抵抗力,維護真氣,起到保健、強身、防病、抗衰老的作用。
第二,中醫養生壹定要遵循。
中醫養生理論來源於中國古代道教的哲學思想——返樸歸真。道家鼻祖老子說,“人之土法,地之天法,天道之法,道之自然法”中的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道德經》說:“命二,命二,命三,命三。萬物負而持陽,以為和。”《淮南子原道》說:“道生壹,生二”,其中“壹”指宇宙的總稱。“二”就是陰陽。《內經》說“陰陽為道,陰陽為病”,“陰陽為天地之道”。《苗振經》雲:“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往往會死,但不會死。所以,保持健康的人,要註意不要迷失方向;為道者,慎勿失命,使道與命同在,命與道互保。”“道”相當於現代哲學術語中的“自然法”或“自然法”。它展示了宇宙萬物的進化,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思想。所以必須遵守。
人類進化在適應和改造自然的時候只知道遵循道,早就告誡世人如何“養生”和“相護”,兩者相互關聯,互為利用。最早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記載:“古之人,知之者,學之陰陽,和數之招數,飲食有度,居之有常,不妄動,故能和神,必至天之末。否則,現在的人以酒為漿,恣意妄為,壹醉方休,竭力竭其精,消散其真,不知如何持其滿,時不時,快其心,逆生命之樂,無節制地生活,所以半百年必衰。”這是古老的養生法則。
第三,中醫養生貴在修身。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很好的養生之道,其獨特的“以德養體”、“以德養壽”的理念至今仍激勵著今天的人們效仿。仁是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仁”的核心,仁者愛人!
“養生養德,德導致壽”的理論得到了醫學實踐的證實。修身就是關註人的精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中醫歷來重視心理健康。早在2000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就有“淡泊而空,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常安”的說法,並明確提出養生要註重精神保養。德高望重的人有以下三個特點:壹是人際關系良好,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之壹。第二,他性格善良,為人正直,胸懷坦蕩,心情樂觀,意誌堅定,感情豐富。第三,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正確認識自己,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古語有雲:“良醫必先醫心,後醫身。”
隨著醫學模式和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現代健康的概念可分為三個方面: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即心理健康)和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全面健康的概念。全面正確地理解心理健康不僅包括健康人格特征的培養,還包括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從而提高精神生活質量。
第四,保健排毒
根據現代毒理學,少量物質可與機體組織發生化學和物理化學相互作用,破壞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機體暫時或永久的病理狀態。這種物質叫做毒藥。包括外毒和內生毒。外來毒物如細菌、病毒、農藥、化肥、藥物、空氣汙染、水汙染、重金屬汙染、電磁波汙染、噪音汙染等。內源性毒物是指代謝過程中廢物的積累、停滯和再生所產生的毒物。
中醫認為,“毒”侵入人體,會阻滯行氣,消耗氣血,破壞臟腑經絡氣血和營養健康的正常運行,從而導致疾病和衰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毒”在體內長期積累,必然導致各種組織和細胞的功能紊亂,對人體造成無數危害。可引起多種疾病,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並破壞免疫系統,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為了祛病強身,養生保健,必須采取排毒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毒”對身體的傷害。所謂排毒,就是排出毒素的過程,保持排毒管道通暢,排毒路線通暢。特別是保持消化道暢通,排便通暢,是消化道和排毒途徑是否有障礙的重要標誌。因為從醫學角度來說,通過排便排毒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我國晉代醫學家葛洪說:“欲長生不老,陽中應明;不死,腸子裏沒屎。”說明大便排毒可以長壽。解毒就是中和溶解毒素。有兩層意思:壹是直接毒性,用藥物直接中和溶解毒素;二是間接排毒,利用人體臟腑的調節功能,達到溶解和中和毒素的目的。
五、中醫健康與亞健康現狀
什麽是亞健康狀態?基於現代醫學對健康和疾病的標準,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也稱為身體的第三狀態。中醫的養生理念體現了“治未病”的預防思想。無病狀態類似於今天的亞健康狀態,但不能劃等號。因為,中醫的“無病”概念本身就包括:未病先防、已病先改、病早治、慢性病。
疾病緩解期的四個方面。既然中醫保健在於防病強身,那麽中醫保健當然可以改善人體的亞健康狀態。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約占總人口的壹半,這是壹個很廣很大的課題,值得研究。發展亞健康狀態有兩種途徑:壹是轉化為健康;二是轉化為疾病。中醫養生是促進身體向健康狀態的轉化(包括精神方面)。
不及物動詞結束語
中醫保健不僅包括行為保健、環境保健、運動保健、飲食保健等多種保健文化。,但更重要的是,養生必須遵循路徑,養生重在修身,養生必須采用重要的排毒手段,促進亞健康狀態向身心健康狀態轉化,從而達到中醫養生的目的——強身健體、防病抗衰老。隨著“無病”和亞健康狀態概念的確立,輔以中醫養生技術,如煎藥、食療、氣功、指導等,合理改善人們的膳食營養結構,進壹步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都可以對改善和調節人體的亞健康狀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健康”和“保健”內涵和外延的深化和延伸,真正體現了“健康”和“保健”的意義不再僅僅是治療疾病,而是促進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預防疾病。以便所有人都能享受高質量、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提醒妳:健康:順其自然,好好生活。這個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