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王勾踐盡力了。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夫差想活捉勾踐,範蠡卻做了壹個計劃,假裝投降,青山不需要柴燒。夫差不聽老將伍子胥的勸告,留下勾踐等人留守。在吳國做了三年奴隸後,越國國君和大臣受辱,最後被放回越國。勾踐秘密訓練精銳士兵。每天晚上,他睡覺都不帶床墊,只鋪些柴火,在屋裏掛個膽囊。為了不忘記過去的恥辱,他會不時嘗壹嘗膽囊。最終他勵精圖治,恢復了國家,越王勾踐成了春秋最後的霸主。
2.丘吉爾的弱點
丘吉爾的演講技巧讓世界印象深刻,他的用詞、語調和手勢都顯示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二戰困難時期,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幾乎是丘吉爾每天的廣播講話。可是誰知道丘吉爾年輕的時候特別害羞,壹說話就臉紅。當他確定了自己的遠大目標和抱負後,他決心克服這個缺點。幾年後,他風度翩翩,令人驚嘆。
3.李白的鐵杵磨成針
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他學習不努力,想半途而廢。有壹天,他看到壹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在山腳下的小溪邊磨鐵杵。李白問她在做什麽,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李白不相信。他笑著對她說:“鐵杵能磨成針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把這個道理告訴了他,李白馬上帶路。從此,他努力工作,終於明白了“成功自然來”的道理。
4、匡衡剪墻借光
漢朝元帝人匡衡,從小喜歡讀書。但是家裏窮的連飯都吃不飽。他們怎麽負擔得起上學的費用?他不得不白天工作,晚上自學。家裏沒錢買燈油怎麽辦?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於是他想出了壹個辦法:他在墻上鑿了壹個小洞,借著鄰居家昏暗的燈光看書學習。他努力工作,學了很多知識,後來當了宰相。
5.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1796年,貝多芬年僅26歲,寫下了前三首奏鳴曲。但不幸的是,由於治療不善,他的耳咽炎變成了慢性中耳炎,聽力越來越差。1820他的耳朵完全聾了,對於聽覺要求比別人更完美的作曲家來說是壹個很大的打擊!然而,貝多芬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我的命運。”為了克服聽力損失的困難,他坐在樂隊附近,觀看樂器演奏和演員演唱。在妳的晚年,這個方法對妳起了作用。他用壹根小木桿,壹端插在琴盒裏,另壹端咬在牙齒中間,作曲時用來“聽”。面對如此多的磨難,貝多芬沒有屈服,反而越來越勇敢。他留下了9首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1首小提琴協奏曲、16首弦樂四重奏等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