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臨床表現為:多見於15 ~ 30歲青年男女,初期皮損為痤瘡,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種。開放性痘痘也叫黑頭痘痘,閉合性痘痘也叫白頭痘痘。痤瘡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皰或膿皰、結節和囊腫。臨床上以炎性丘疹最常見,幾種皮損可並存輕度瘙癢和疼痛。病程呈慢性,時輕時重,常持續數年或中年痊愈。
(1)內脂防溢清傷防風湯,源於《萬病回春》,由黃連、黃芩、梔子、荊芥、防風、川芎、桔梗、枳殼、薄荷、甘草6克,白芷、連翹65,438±00克組成。
清熱解毒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朱燁劉邦湯由幹柳枝30g,荊芥、蟬蛻、薄荷、淡竹葉8g,炒牛蒡子、玄參、麥冬10g,知母、葛根15g,生甘草6g組成。
具有清肺、祛邪、通腑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三清上黃芩湯來自陜西中醫,1985;6(6)
它由黃芩、金銀花、荊芥、玄參、生地、白芷、牛蒡子、葛根、紅花、甘草組成。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思三皮吳四湯來自上海中醫雜誌,1988: (3)
包括地骨皮、白鮮皮、牡丹皮、生地、赤芍、當歸、川芎和川牛膝。
功效,調節營養和血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壹般在月經後12 ~ 15天服藥,連續服用6 ~ 9劑。* * *取三個月經周期。閉經患者服用9劑,20天後再服用9劑。
備註不要使用粉末或化妝品。
方五消痤潔膚丸源自黑龍江中藥,1990: (6)
包括馬齒莧30g、黃芩15g、梔子15g、丹參30g、赤芍15g、當歸15g、苦參15g、茯苓15g。
清熱瀉火,涼血化瘀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加味劉放增液承氣湯來源於湖北中醫雜誌,1991: (1)。
包括玄參15g、麥冬12g、生大黃10g、生地20g、芒硝6g、白花蛇舌草30g、生山楂10g。
清熱解毒,涼血養陰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備註:取藥渣,加入芒硝44g,白花蛇舌草120g,水1l,煎熏患處20分鐘,每日4-5次,20天為壹療程。
方杞枇杷菊花粥由枇杷葉9克、菊花9克、石膏15克、粳米60克組成。
功效:清胃瀉肺。
用法將各種藥布包好,加3碗水煎成2碗,再與粳米同煮。每日1劑量,每日三次,10 ~ 15劑量。
方巴桃花山楂粥源於《男女妙方》,由桃仁9克、山楂9克、貝母9克、荷葉半片、粳米60克組成。
活血化瘀、化痰軟堅的功效。
用法:先將前四味藥煎湯,再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劑量,壹日三次,30天。
妙方之源九號方,由枇杷葉9克、桑白皮9克、黃連6克、牡丹皮6克、黃芩9克、甘草6克組成。
清熱涼血,解毒消瘡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苗方沈懿”第二源10號方由玄參12g、生地15g、黃芩8g、石膏12g、大黃9g、側柏葉12g、山楂12g、桑白皮9g、蟬蛻6g組成。
功效:滋陰清熱,通腑泄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1號配方的驗方苗方神壹的三個來源,由連翹、川芎、白芷、黃芩、黃連、寸冬、荊芥、桑白皮、梔子、川貝、甘草各3克組成。
清熱解毒,滋陰化痰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註意:飯後服用。
方劑四源12《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劑大全》由枇杷葉9克、黃芩9克、生地黃9克、梔子9克、桑白皮和茵陳12克、石膏30克、知母6克、蟬蛻6克、甘草6克組成。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13:頭面部皮膚病診治選方五源:蒲公英、生薏苡仁、車前草、艾草、黃芩各12g,生地30g,赤芍、黃柏、梔子9g,生大黃、甘草6g。
功效滋陰養血,利尿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14: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藥六源:枇杷葉、桑白皮、金銀花、夏枯草、黃芩各12g,生甘草6g,浮石15g。
具有清肺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15: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藥七源:白花蛇舌草60g,生枇杷葉15g,當歸9g,生梔子9g,黃柏9g,黃連3g,甘草3g,桑白皮12g。
具有清熱解毒、降氣和胃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16:頭面部皮膚病診療選方八源:黨參、茯苓、白術、山藥、車前子、白花蛇舌草、陳皮10g,白芥子6g,姜半夏6g,丹參6g。
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化痰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劑17,驗方9,白花蛇舌草30克,來源於《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18: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十源:桑白皮、枇杷葉、梔子、連翹、赤芍各9克,黃芩、牡丹皮、紅花、喜樹堿各6克,生地、金銀花、冬瓜子各12克。
清肺解毒,利水解毒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9號方: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11個來源:姜半夏、連翹、丹參、茯苓各12g,陳皮、浙貝母各9g,桃仁、蒼術、當歸尾、紅花、生地、赤芍各6g,酒大黃4.5g,升麻3g..
理氣化痰,活血解毒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20:頭面部皮膚病診治處方十二個來源:冬瓜子10g,柏子仁65438克,茯苓65438克,冬瓜子65438克。
利尿通淋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二十壹方十三方出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厚樸10g、梔子仁12g組成。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頭面部皮膚病診治全方》中的22個驗方和14個驗方由麻黃10g、杏仁10g和炙甘草6g組成。
宣肺解表,補中氣之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23:處方15出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龍骨、牡蠣30g,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冬葵子10g組成。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4號方藥選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處方大全》中的16個來源,由川芎、當歸、赤芍、生地、防風、葛根、天花粉、連翹、紅花各3克、黃芩6克、1.5克薄荷組成。
功效:養血活血,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第25方:17方來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其中連翹、白芷、黃連、荊芥、桑白皮、貝母、甘草各6克,梔子、黃芩各9克。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痰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26: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藥十八源,桑白皮、當歸、枇杷葉、黃芩、梔子、茜草、丹參各65438±05g,連翹20g,白花蛇舌草25g。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藥27:枇杷清肺飲,加減之源,是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藥全集,由枇杷葉、桑白皮各15g,黨參、甘草、黃連、黃柏、黃芩、益母草各9g組成。
功效清肺胃熱,滋陰益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28疏肝活血湯由柴胡9克、薄荷9克、黃芩9克、梔子9克、當歸尾9克、赤芍9克、紅花9克、莪術9克、甘草6克組成。
功效疏肝清熱,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九化瘀散結丸由海帶、海藻,炒三棱、夏枯草、陳皮、法半夏10克,當歸尾6克,赤芍6克,桃仁6克,紅花6克,益母草和金銀花10克組成。
活血化瘀、化痰軟堅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石三仙方活尹銘》的修改出處為《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金銀花、天花粉、貝母、乳香、沒藥、穿山甲、黃芪各65,438±02g,陳皮、防風、當歸、黃芩各65,438±00g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配方31-涼血清肺飲的修改出處為《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生地黃、石膏各30g,牡丹皮、赤芍、黃芩、知母、澤蘭、香附各10g,桑白皮、枇杷葉各12g,甘草6g組成。
功效涼血清肺,化瘀理氣。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2號方促愈湯由荊芥12g、防風、桔梗、當歸、枳殼、梔子、連翹各9g、甘草、黃芩、黃連、川芎、白芷各6g、薄荷3g組成。
功能:祛風、清肺、散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33茵陳蒿湯由茵陳蒿30g、梔子12g、黃芩、益母草、大青葉、白鮮皮、大黃6g、甘草6g組成。
功效:清熱燥濕,通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痤瘡的壹方來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生地黃、石膏各30g,牡丹皮、赤芍、黃芩、枇杷葉、桑白皮10g,甘草6g組成。
清肺胃經熱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5號方、CuO 2出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當歸、川芎、赤芍、陳皮、紅花、黃芩10g,甘草6g,生地15g組成。
涼血活血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6號方痤瘡湯出自《新方藥手冊》,由生地、牡丹皮、紅花、當歸、香附、三棱、赤芍、益母草、荊芥穗炭、烏藥、地膚子組成。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取藥液約300毫升,分兩次服用。
方三七祛痘飲,出自疑難病方,由蒺藜12g、生海蛤18g(先炒)、牡丹皮6g、金銀花12g、紫花地丁15g、地榆15g、龍膽草65438+組成。
功能涼血除濕,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8號痤瘡湯由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20克、阿莎麗3克、紅花4.5克、丹參6克、澤瀉8克、車前草12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紅山楂10克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化瘀利水的功效。
用湯劑代替茶水,每日分幾次服用,每次用藥液沖洗患處10分鐘,早晚各1次。
方39痤瘡湯由金銀花10g、枇杷葉10g、桑白皮9g、紫草12g、赤芍10g、牡丹皮12g、土茯苓15g、黃連6g組成。
清肺胃熱功效。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用少許藥液沖服,每日2次。
出自《難證妙方》的方四氏美容飲,由杭菊花10克、霜桑葉10克、生枇杷葉(去毛)10克、蘆筍12克、黃芩12克、熟地10克、白芍組成。
功效疏風清熱,排毒養顏。
用法水煎溫服兩次,7劑為1療程。
方41疏風清肺消痤飲來源於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4: 13 (3)。
它由黃芩、蒲公英各65438±02g,金銀花、天花粉各65438±05g,蟬蛻9g,白鮮皮、梔子、紫草、柴胡、炒穿山甲各65438±00g組成。
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散結,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四十二味香砂湯出自新版名醫秘方,由黨參10g、茯苓12g、白術10g、砂仁6g、半夏6g、神曲10g、幹姜4g、香附10g、吳茱萸3g組成。
功效:健脾、溫中和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公式43祛痘方子來自黑龍江中醫,1995: (5)
包括防風25克、荊芥35克、連翹20克、當歸、川芎、梔子、黃芩65438±05克、白芷、薄荷、桔梗、黃連、蒼術、甘草65438±00克。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44祛痘散來自廣西中醫,1995: (5)
它由生地黃30克、金銀花65438±05克、連翹、夏枯草、玄參、黃芩和玫瑰花葉、赤芍65438±02克、桑白皮65438±00克、防風9克、梔子6克、枳殼和甘草組成。
功效涼血清肺,祛風止癢。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註:15天為1療程,可連續服用2 ~ 3個療程。
方四十五石膏四黃湯來自四川中藥,1995: (10)
它由石膏30g、黃連10g、黃柏10g、連翹10g、黃芩12g、生地黃12g、赤芍12g、大黃8g(下)、蟬蛻8g、金銀花20g、甘草5g組成。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活血祛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6號方消痤湯源流考,1996: 9 (3)
由大黃5克(下)、黃芩10克、水牛角30克(初炒)、菊花15克、紫草65438克、苦參65438克、七葉巖黃芪20克、地黃20克、葫蘆茶20克組成。
清熱解毒,攻積散結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47清熱燥濕湯源自山西中醫,1996: 12 (6)。
它由黃柏15g、蒼術15g、薏苡仁50g、金銀花50g、連翹20g、蒲公英50g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燥濕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皂莢30克。和30克透骨草。
功效:解毒消腫,祛風除濕。
用法:加水1升,煮沸20分鐘,然後去渣洗凈,每日1次。
方劑2:方劑2出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瓜蔞、香附、矮牽牛、甘松、香附各20克,宮粉、大黃、槁本、白蘞、白芨、白芷、白附子65,438+05克,皂角(去皮去籽)500克組成。
清熱燥濕,化痰散結的功效。
用法* * *研成細粉,每次用少許擦拭表面。
三個驗方三個出處《頭面部皮膚病診治驗方大全》由15g滑石、3g黃蠟、5顆巴豆組成。
清熱化痰,祛濕斂瘡的功效。
用法:將各藥研成細末,每次用少許,照常洗臉。
“妙方神醫”四方四源,由枯礬30克、生硫磺6克、白附子6克組成。
功效祛濕解毒,殺蟲祛風。
用法:* *為細粉,用唾液塗抹,睡前上藥,第二天早上就走了。
五方五源《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大黃、黃柏、黃芩、苦參等份組成。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
用法是精細研磨的。塗抹10 ~ 15g,加入100ml蒸餾水和1ml醫用石炭酸。使用前搖勻,外用。
《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六方六源,由景紅粉、輕粉、元明粉等量組成。
消膿腐、消瘀消腫的功效。
用法:研磨成細粉,用溫水塗於患處。
方子7:方子7來源於皮膚病的護理調養,由白蘞6克,杏仁15克,雞糞3克組成。
清熱解毒,祛風解毒的功效。
該方法被精細地研磨。
用法用溫開水敷患處,每日兩次。
《皮膚病護理調養》八方八源,由明礬、白酒適量組成。
功效:化痰燥濕。
方法將明礬研成細粉,白酒調成糊狀。
用法:外用,65438+每天0 ~ 2次。
藥方9:藥方9出自《苗方沈懿》,由輕粉、黃芩、白芷、連翹、白附子、防風各3克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殺蟲祛風的功效。
用法:藥* * *為細粉,蜜為丸。每天洗臉的時候擦幾次,睡覺的時候再擦。
方劑10:頭面部皮膚病診治方劑十個來源:石膏、明礬、浙貝母、硫磺各10g、冰片3g。
功效收斂殺蟲。
用法* * *研成細粉,用稀蜂蜜水擦。
11號方出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3克組成。
清熱祛風、保濕美白的功效。
使用時,將藥物研細,混合均勻,用蜂蜜調成丸。每天洗臉的時候,把藥丸搓幾次,壹天兩次。
藥方12:藥方12:皮膚病的護理與護理:浮萍250g。
清熱解毒,祛風利水的功效。
方法:浮萍曬幹,研成細粉,加白蜜調勻。
用法:每天睡前塗,第二天早上放好。
藥方13:藥方13來源於皮膚病的護理和護理,由蜂蜜30克,白丁香10組成。
功效:解毒消腫。
方法:將白丁香浸泡在蜂蜜中。
用法:早晚塗於患處,每日兩次。
處方14:處方14來自《頭面部皮膚病診療處方大全》,由大風子30g、杏仁30g、核桃仁30g、紅粉30g、樟腦30g組成。
祛風除濕,攻毒殺蟲的功效。
用法:將它們壹起研磨成泥壹樣細。如果它們太幹,加入壹點芝麻油,攪拌均勻。每天塗壹次。
方世吾顛倒了宗彜金鑒的來源,形成大黃和硫磺等份。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
用法:研成細末,用茶葉擦。
防粉刺搽劑由硫磺5克、枯礬10克、生大黃5克、黃連3克、黃柏3克組成。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將五種成分研磨成細粉,過篩,加入70毫升冷開水,混合均勻,裝瓶備用。
用法每晚睡前將藥液搖勻,用消毒脫脂棉蘸稀糊狀藥液擦於患處,第二天早上洗臉時擦去,連續7 ~ 30天。
方17珍君妙膏粉來源《男女妙方》由清硫磺5000克為末,蕎麥粉、白面粉各2500克組成。
功效清熱解毒,潤白面粉。
使用時,將藥物混合,用清水稍加攪拌即可。幹濕得當,放在木箱裏曬幹,用單層紙包好,在陰涼處風幹,用時磨得很細,用淡水塗在患處,第二天早上洗幹凈後即可。
方的紅薯糊出自《男女妙方》,由紅薯根60克組成。
瀉熱化瘀功效。
制作方法是將其搗成粉末,用水調成糊狀研磨成糊狀,裝入瓷瓶中保存。
用法:取適量外用,每日兩次。
方世久的山慈菇散源於皮膚病的護理和護理,構成了山慈菇。
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
方法研磨成細粉,溫水調成糊狀。
用法:晚上睡覺前塗於患處。
方爾適8071搽劑來自湖南中醫雜誌,1990: (1)。
它由赤石脂10克、密陀僧、硫磺、樟腦、仙、白果、冰片3克組成。
功效濕熱瘀。
方法:藥物* * *為細粉,加入300ml 75%乙醇溶液中,分裝,密封5天。
用法:使用前將藥物搖勻,用棉簽擦拭皮損,早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處方21白色矮牽牛源自《妙方與醫生》,由適量白色矮牽牛組成。
有利水殺蟲的功效。
用法:將白矮牽牛酒浸泡成細粉,外敷。
房爾石二三白來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由白石脂30克、白蘞30克、苦杏仁30克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
用法:藥* * *為細粉,用蛋清調和外用。
註意小心不要進入眼睛。
方二十三世逆轉交泰膏來源黑龍江中醫,1996: (3)
由硫磺粉3克、大黃粉7克、黃連粉7克、桂皮粉2克、生姜10克組成。
引火歸本,散結降熱的功效。
用法:將生姜搗碎成泥,加入少量蛋清與藥粉混合均勻,分別鋪在兩片紗布上,敷於足底兩側湧泉穴,包紮嚴密,隔日換藥1次,5天為1個療程。
方二十六貝散源於《皮膚病的調護》,由硫磺、浙貝母、煆石膏、枯礬各65438±00g、冰片3g組成。
清熱化痰,散結解毒的功效。
制備方法是將藥物研成細粉。
用法:稀釋蜂蜜水外敷,1 ~ 2次,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