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飼養方法
1.牛棚要建在地勢幹燥,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的地方。
2.牛棚可以是單排的,也可以是雙排的,但墻體壹定要用磚石砌成,用水泥抹平,這樣才能沖洗幹凈,保持牛棚的整潔。小肥牛的牛棚應該比普通牛棚幹凈。小肥牛的牛棚要建得比普通牛棚高。根據小肥牛飼養者的經驗,每頭小肥牛的占地面積應為0.8平方米,圈養8 ~ 10頭為宜。
3.牛棚外面要有糞堆,糞堆的面積要比牛棚大壹點。按每頭奶牛1.5平方米計算,需為10頭奶牛建壹個15平方米的糞場。夏天,牛棚要有棚遮擋。冬天要用塑料棚提高室溫,這是養小肥牛的重要條件。
4.飼養好犢牛是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牛的關鍵。小肥母牛出生後,要固定好母牛的乳頭,讓小牛吃好初乳,加強保溫,這樣可以提早開始進食。壹般出生後4天即可補充精飼料,1月齡後需及時註射牛瘟、丹毒、傳染性牛胸膜肺炎疫苗。
5.小肥牛活潑好動,膽小怕事,要保持安靜、幹燥、清潔的飼養環境。主要以大麥、米糠、麩皮等飼料為食。但斷奶犢牛要用配合飼料餵養。飼料配方為:玉米10%,米糠50%,豆餅8% ~ 10%,麥麩30%,面粉1%,鹽0.5%。每公斤飼料應含消化能10.5兆焦,粗蛋白65438。為了提高飼料報酬,盡快達到商品牛的標準,應進行科學飼養。第壹,壹天四頓飯要定時,早上七點開始,每四個小時壹次;二是量化。20公斤以上的奶牛,按體重的4.5%飼餵,20公斤以下的奶牛,按體重的3.5%飼餵。
6.同時要前開後限,即2月齡後限制活動,促進體重,保證較高的出肉率。壹是早防病,每天洗糞便1次,夏天搭棚遮陽,冬天拴暖棚保暖,勤擦洗槽和水槽,牛棚定期消毒;二是早治病,尤其要註意犢牛副傷寒的防治。小牛飼養5-7周後,就可以上市做烤牛的原料了。這時候就應該及時釋放他們。種牛出售的,可以在規定時間放生。
犢牛飼養管理技術
1.清理小腿口鼻粘液,以免影響小腿呼吸;讓奶牛舔食犢牛排出的粘液,有利於改善犢牛的呼吸器官功能和腸道蠕動。同時,胎液中的壹些激素可以加速奶牛胎膜的排出。從足部移除足部質量。
2.在距腹部4 ~ 6 cm處用消毒繩紮緊臍帶,然後在結下1 ~ 1.5 cm處切開,再在臍帶上塗碘酒,用布包裹,防止感染。
3.母乳餵養的犢牛在出生後4-6小時對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最強,因此應在出生後0.5-1小時飼餵初乳,以盡快獲得母源抗體,增強犢牛對疾病的抵抗力。弱小的小牛要人工輔助哺乳,直到能吃奶為止。
4.檢查牛的胎盤是否正常。檢查完後馬上帶走,防止牛吃掉。
5.冬季出生的犢牛不僅要做好上述護理措施,還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但不要生火柴火取暖,以防熏犢牛患肺炎。
為什麽新生犢牛會得蛔蟲病,主要是放牧或舍飼?奶牛吃了水生植物上的感染蛔蟲卵後,通過胎盤垂直感染胎兒,所以新生犢牛生下來就有蛔蟲病,稱為犢牛新蛔蟲病。主要寄生在1 ~ 3月齡犢牛身上,犢牛表現為嚴重腹瀉、消瘦、貧血。如果大量感染寄生蟲,不及時治療就會死亡,發病率高,損失大。應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
病犢無精打采,無精打采,食欲不振,厭煩或不能哺乳,不活動,被迫驅趕,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穩,愛爬行。病牛大多排出帶有粘液的灰白色糊狀糞便,寄生蛔蟲的犢牛大多排出膿液或血絲。
血痢疾。糞便發臭,糞便表面油油的,用手撚起來有油膩感。牛感到腹痛,糞便有時會排出蠕蟲。而病牛沒有腹瀉癥狀,只有無精打采、不哺乳、腹圍腫大、背毛厚、粘膜白色、牛發出酸臭味,大量蠕蟲寄生時出現腸梗阻或穿孔。病牛後期出現四肢無力、消瘦、肌肉松弛、下肢和口鼻發冷,病牛爬不起,貧血嚴重,呼吸困難,咳喘,嚴重衰竭而死。
犢牛新蛔蟲病有腹瀉,容易誤認為犢牛腹瀉,常按腹瀉處理。如果止瀉、抗炎治療無效,可采用辨證論治、診斷,然後用水浮法檢測糞便,檢測蟲卵,進行診斷。
小牛的新蛔蟲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如果能及早預防,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療效也很好。有效的方法是:
1,隔離犢牛飼養
因為寄生在犢牛小腸內的成蟲卵可以隨糞便排出體外,發展成外界的感染性卵,所以可以把犢牛關在壹個單壹的圈裏,隔離飼養。牛排下面的糞便和被汙染的墊草要收集起來堆肥發酵,卵要無害化處理殺死。可以切斷懷孕奶牛的吃食途徑,不要讓小牛散養。能有效避免被懷孕奶牛感染的機會。
2.要特別註意懷孕奶牛的衛生環境。
孕牛舍要及時清除糞便,保持溫暖、幹燥、衛生、不潮濕、空氣流通良好,勤換被糞便汙染的墊料,防止孕牛吃被傳染性蟲卵汙染的草和水。不要在地上餵草料,也不要喝被雞蛋汙染的臟水。比較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擡高飼養槽,飲用幹凈的飲用水,可以有效預防蛔蟲病的發生。忌牛?母子?吃住在同壹個圈子裏,否則會增加奶牛被感染的幾率,不容忽視。
3.治療病牛
用鹽酸硫咪唑,鹽酸噻咪唑,也稱為四唑和驅蟲治療。是壹種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物,是治療犢牛新型蛔蟲病的特效藥。可按每公斤體重12 ~ 15 mg的劑量給藥。壹般服藥後2天出現蛔蟲,療效可靠肯定。也可以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頭牛300 mg,口服壹次,也能達到很好的驅蟲效果。也可以用高效低毒廣譜的伊維菌素片驅蟲,按牛體重1片/10公斤(每片50毫克)服用,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能配合兩種藥物使用,效果更好。方法是每隔2周使用壹種驅蟲劑,再使用另壹種驅蟲劑,提高療效。
腹瀉的小牛可以口服補水。將3.5g鹽、2.5g小蘇打粉、1.5g氯化鉀、20g白糖溶於1000ml水中,自由飲用。也可加入瀉痢停、矽碳銀、高粱混合木炭粉或炒糊,止瀉效果好。對於重病和極度消瘦的奶牛,可補充糖5%葡萄糖500毫升、氫化可的松50毫升、慶大黴素20萬單位、10%葡萄糖酸鈣20毫升、維生素C註射液100毫升、維生素B2註射液250毫升。混合後壹次性靜脈註射。發現病牛腹痛,可將10毫升5%銀蓮花註射液加1萬單位青黴素肌註。對於不拉稀的病牛,可以通過壹次性驅蟲治愈。
犢牛飼養要點
1.直到瘤胃功能正常,能維持犢牛的營養,瘤胃發育才能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物。沒有固體食物刺激的犢牛瘤胃是不會發育的,這種限制瘤胃發育的技術可以用來餵養幼齡肉牛。
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非常重要。由於犢牛吃固體食物,瘤胃內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已經自然建立。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附著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的類群。只有那些能在厭氧環境中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尤其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對瘤胃發育比粗飼料更重要。盡早飼餵適口性好的犢牛飼料(各種谷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順利度過斷奶期至關重要。
2.開始飼餵犢牛飼料的時間可在出生後4天開始飼餵犢牛飼料,持續餵養4個月(斷奶後6 ~ 8周左右)。在出生後的前兩周,犢牛只吃少量的固體食物,我們應盡量讓犢牛吃固體犢牛飼料,如:
犢牛飼料應與糖漿或其他可口的營養素混合;
少量犢牛飼料應多次飼餵,以保持飼料新鮮;
犢牛應限制吃奶,每日最大奶量不得超過其出生體重的10%;
飼餵犢牛飼料時,應提供幹凈新鮮的水。隨著飲水量的增加,幹飼料的攝入量也會增加。
小牛喝奶後,立即在小牛嘴上或奶桶底部放壹把小牛飼料;
犢牛飼料也可以用帶奶嘴的奶瓶餵養,促進采食。
3.飼餵幹草和精料的時間早期的研究表明,優質幹草和精料的混合料是瘤胃正常發育所必需的。纖維或粗飼料的功能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維持瘤胃皺襞的正常形狀。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餵纖維含量足夠的犢牛飼料,直接飼餵幹草並沒有優勢。
相反,由於碳水化合物提供了犢牛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所以精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極其重要。如果犢牛飼料中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低於25%,則應添加幹草。此外,犢牛飼料應含有65438±08%的粗蛋白質、75% ~ 80%的可消化營養(TDN)和適量的維生素A、D、e
犢牛飼料有兩種:谷物犢牛飼料和全價犢牛飼料。全價犢牛飼料比谷物飼料含纖維多(即能量少),但兩種犢牛飼料都可以與成年牛的飼料搭配(尿素除外)。全價犢牛飼料比顆粒犢牛飼料適口性稍差,所以采食量較低,斷奶前無需補充粗飼料。
通常,犢牛飼料中的谷物成分是粗軋形成的粗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磨細的飼料不適合飼餵犢牛。通常可以在犢牛飼料中添加5%的糖漿來改善適口性。當犢牛每天(三月齡)消耗1.5 ~ 2.0 kg犢牛飼料時,可改為飼餵較便宜的精料混合飼料。
4.斷奶斷奶犢牛要長得好,至少吃占體重1%的谷物犢牛飼料(小黃牛500 ~ 600g,大牛700?800克),較小或較弱的犢牛應繼續餵奶,斷奶前每周只餵壹次,大部分犢牛在5 ~ 8周齡即可斷奶,餵谷物犢牛飼料的犢牛可能比餵全犢牛飼料的提前幾周斷奶。四周前斷奶更危險,會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周後,斷奶會增加消耗量,因為:
①斷奶犢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
(2)只飼餵液體食物會限制犢牛的生長,如果犢牛斷奶後能過渡到固體飼料(犢牛飼料和粗飼料),其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斷奶前飼餵犢牛飼料,再飼餵粗飼料,對犢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
但斷奶後應飼餵優質幹草或青貯飼料,並嚴格監控飼料配方中的成分,尤其是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飼料時。斷奶後隨著采食量的增加,體重可以也應該上升到長期的理想水平。6個月大可以餵精料2嗎?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