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胰腺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胰腺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治療

術前很難準確估計胰腺損傷的部位和程度。目前主張在懷疑胰腺損傷時,除了輕度腹膜刺激的患者,保守治療是可行的,所有腹膜刺激明顯的患者都要積極探查。以手術治療為核心的綜合治療是胰腺損傷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及時的手術探查是減少並發癥、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對於懷疑胰腺損傷的患者,應使用全身麻醉,以確保充分放松腹部肌肉,進行廣泛的腹內探查。全身麻醉還可以保證術中充足的氧氣供應和有效的氣體交換,這也是壹些危重傷員所必需的。

胰腺損傷患者的術前準備與腹部嚴重損傷患者相同。如果存在創傷失血性休克,應給予積極的抗休克治療,包括快速輸註晶體和膠體溶液。胰腺外傷可能合並腹靜脈損傷,最好采用上腔靜脈系統血管灌註。如有可能,應插管上腔靜脈,在保證輸液速度的同時,監測中心靜脈壓。經過積極治療,休克解除後再手術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如果休克沒有改善或惡化,也應該進行緊急手術來處理可能的內出血。

術前應使用廣譜抗生素,有助於預防術後腹腔感染和敗血癥。

胰腺外傷的探查手術,最好選擇靠近上腹部的正中切口或通過腹直肌的切口,可以全方位延伸,保證術中充分探查。經腹直肌切口可以更方便地延伸到胸腹聯合切口,這是它的優點,但有時處理對側腹部器官的損傷有點不方便。應根據腹部體征最明顯的位置和影像學檢查提示的胰腺損傷位置選擇切口。上腹部橫切口影響對可能合並的下腹部臟器損傷的探查和治療,使用起來似乎不方便。

1.胰腺外傷的外科探查包括三個方面,即全身探查、胰腺直接探查和胰腺損傷程度的判定。

(1)壹般探查:進入腹腔後,應遵循壹般腹部外傷探查的原則和程序。在壹般的探查過程中,不要滿足於肝、脾或腔器官的損傷而忽略了下壹步的胰腺直接探查。在探查中首次發現胰腺損傷時,不應放棄對整個腹腔的壹般性探查,還應註意是否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胰頭損傷合並十二指腸損傷、胰體尾損傷合並脾臟損傷、胃、結腸和胰周血管損傷等。特別是對於探查時發現胰腺出血不明顯,但腹腔積血較多的患者,更要註意多器官損害的問題。

(2)直接探查胰腺:胰腺損傷或腹膜後十二指腸破裂,因上腹部內臟損傷,剖腹探查可能漏診。壹般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以下現象,提示胰腺損傷的可能,需要直接探查胰腺各部位:①腹腔內有血性液體或褐色液體,未找到出血源;②網膜或腸系膜內有脂肪壞死和皂化斑;③橫結腸挫傷,橫結腸系膜根部或腸系膜血腫;④腹膜後十二指腸附近血腫、水腫或局部膽黃染色及積氣。

顯露胰腺的方法有多種,可根據需要選擇其中壹種或幾種的組合。暴露胰腺後,首先要吸出積血,控制出血,直視下仔細檢查是否有胰腺損傷及其程度、多發傷、復合傷。先切斷右肝結腸韌帶,遊離結腸肝曲至右下方,然後在胃大彎血管弓外(經胃結腸韌帶途徑)用束紮法切斷胃結腸韌帶至脾大前部,向上牽拉胃,向下牽拉橫結腸,使全部胰腺前表面滿意顯露。此時,如果發現胰頭受損,或十二指腸附近有血腫,局部膽黃染色及積氣,就要切開十二指腸的側腹膜(Kocher切口),用手指被動充分遊離十二指腸後部和胰頭,直至到達腹主動脈前部,使整個十二指腸和胰頭向內左轉。拉下結腸肝曲,繼續從十二指腸水平部分分離腸系膜。十二指腸和胰頭的前後可直視下全面檢查,胰頭深部組織和膽總管下端也可雙觸診檢查。如果發現胰腺前表面有包膜下血腫,需要切開胰腺包膜清除血腫,以明確損傷程度。對於位於胰腺尾部的損傷,需要在胰腺尾部的上下邊緣切開腹膜後,充分放松胰腺尾部以檢查後表面,必要時,遊離脾臟並將其移出切口。有時大網膜可與橫結腸分離,從橫結腸上緣進入小網膜腔內探查。對於胃下垂患者,經肝胃韌帶的路徑最為方便,可以充分顯露整個胰腺的前部和上下邊緣。

在探查胰腺的過程中,要特別註意十二指腸外側下彎、橫結腸系膜根部、十二指腸上皺襞附近是否有血腫、水腫、積氣、局部膽汁黃染等胰頭和十二指腸損傷的間接征象。十二指腸下彎外側腹膜後血腫可能來自胰頭和十二指腸的損傷,也可能是右腎挫裂傷的表現。切開後應進行腹膜探查,以避免漏診致命的十二指腸損傷。

(3)胰腺損傷程度的判定:胰腺損傷程度的判定主要是指胰腺損傷的臨床病理分類的判定,包括是否存在較大的胰管損傷的判定。大胰管的損傷直接影響手術方式的合理選擇和患者的預後,因此在決定手術方式前,必須正確判斷是否有大胰管損傷。如果術中看到下列情況之壹,可認為有大的胰管損傷:①胰腺完全橫斷;②胰腺骨折面可清楚看到大胰管撕裂或斷裂;③胰腺破裂撕裂大於胰腺直徑(1/2),尤其是胰頸和胰體上部破裂;④胰腺中央大面積穿透傷;⑤胰腺組織破裂嚴重,接近碎裂。術中有時往往難以確定嚴重胰腺挫傷是否伴有較大胰管損傷,如胰腺挫傷後明顯腫脹、包膜下血腫、胰腺出血等,難以確定是否存在較大胰管損傷;或者肉眼只能看到胰腺包膜下血腫,但也可以有大胰管破裂。在不能判斷是否有大的胰管損傷時,可將1毫升亞甲藍(亞甲藍)加入4毫升生理鹽水中,註入損傷遠端的正常胰腺組織內,亞甲藍可從損傷的胰管溢出。如果還是不能判斷,可以切開十二指腸降部前壁,通過十二指腸壺腹插入小塑料管或矽膠管,註入稀釋的亞甲藍溶液觀察是否溢出,並註意溢出的部分,這樣往往可以發現大胰管是否有損傷。有時,可以通過十二指腸乳頭插管註射稀釋的造影劑,用於術中逆行胰造影(圖1)。

2.胰腺損傷外科治療的基本原則

(1)胰腺傷口的嚴密止血:胰腺損傷最常見的並發癥是術後出血,所以術中每個出血點都要止血。必須去除壞死組織(深色,無出血)並暴露出血血管。由於胰腺血供豐富,血管細而細,胰腺組織脆弱,不能夾住胰腺出血點止血,也不能大塊結紮。需要用可吸收細線平行於傷口做若幹個間斷的褥式淺縫線,縫線結不能太緊,否則結紮線往往會使胰腺組織裂開。深部縫合易損傷大胰管,引起並發癥,應避免。小出血點可以用電凝止血,有時用紗布壓迫止血。腸線能被胰液消化,溶解快,不適合胰腺外傷手術。

(2)合理切除壞死胰腺組織:術中既要充分清創,又要盡可能保留胰腺功能。如果清創不徹底,會留下已經失去活力的胰腺組織,術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胰瘺、胰周膿腫等並發癥,有時是術後死亡的直接原因。胰腺嚴重受損時,需切除部分胰腺,但應考慮胰腺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保護。廣泛胰腺切除術(如腸系膜上靜脈右側胰腺切除術)可伴有暫時性或永久性胰腺功能不全。當兩者不能兼顧時,更重要的是徹底清創和清除壞死胰腺組織,防止術後致命性胰瘺和胰周膿腫。

(3)胰周充分引流:胰腺損傷後,部分小胰管必然破裂。即使手術探查極其細致,小的裂傷仍可忽略,造成術後胰瘺,漏出的胰液若被封閉或限制,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腫或膿腫。嚴重的胰腺損傷,由於胰液、十二指腸液等大量消化液的強烈刺激,可引起腹腔和腹膜後嚴重滲出和炎癥,加上手術創傷,不可避免地出現腹腔積液、繼發感染和胰瘺。胰腺損傷手術後的嚴重並發癥和死亡大多與胰液溢出和腹腔繼發感染有關。充分有效的腹腔和胰周間隙引流是保證胰腺損傷治療效果和預防並發癥的關鍵措施之壹。引流不能預防胰瘺,但可以減少溢出的胰液在胰腺周圍的積聚,減少胰液對自身組織的消化和腐蝕,防止腹腔內嚴重感染和胰腺膿腫、胰腺囊腫的發生,使小胰瘺早期閉合,避免再次手術。

引流的種類和方法很多,有時必須同時使用幾種引流,常用粗矽膠管或雙套管引流管。根據胰腺損傷的部位、程度和手術方式,可選用壹根或多根引流管。引流管可以放在胰頭和十二指腸的後面,胰體和胰尾的上下邊緣或後部,肝臟下面,膈下和盆腔下面。術後確保引流管通暢,必要時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根據引流液的性質和引流量,確定留置引流管的時間。胰周引流管壹般至少保留5 ~ 7天。如懷疑胰瘺、十二指腸瘺或膽瘺,引流管可保留更長時間。如果已經發生胰瘺,這種引流管就成為胰瘺的治療方法,有時可能持續數月,直至胰瘺完全閉合或決定再次手術。多根引流管應逐個拔出,每根引流管應逐漸拔出。負壓吸引也可以用來促進液體的排出。但是負壓的吸力不能太大。負壓過大會使引流管的各個開口緊貼引流處的組織而堵塞,適得其反。負壓過大也容易造成局部出血。如果術中已發現腹腔或腹膜後間隙嚴重感染,可在雙套管旁另置細導管或塑料管,用有效抗生素溶液沖洗膿腫腔,有利於控制感染。

(4)嚴重胰腺損傷應輔以膽道減壓:由於膽總管與主胰管常為同壹通道,為降低胰管內壓力,防止膽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誘發創傷性胰腺炎,有學者主張膽囊造瘺或膽總管T管引流。十二指腸憩室手術常用於嚴重的胰十二指腸損傷,膽總管T管引流是該手術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大部分膽汁是通過旁路取出體外的,可以減少胰液的分泌,對胰腺損傷的愈合肯定是有好處的。但膽囊造瘺術有時對膽道減壓不準確,膽總管T管引流有時在膽道未擴張的情況下會導致晚期膽管狹窄,需要權衡兩者的利弊。

(5)正確處理其他臟器和血管的合並傷:胰腺損傷常合並上腹部臟器損傷,如肝、脾或消化道破裂,大血管(如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脾靜脈、下腔靜脈、肝動脈等)損傷。),並並發腹腔內出血和休克;如果治療不及時,他可能會死於失血性休克。因此,及時處理失血性休克,合理處理內臟損傷和血管損傷是防止患者早期死亡的關鍵。

如果有多處腹部器官損傷,胰腺損傷可以留到最後處理。即先處理出血性損傷,如血管損傷的結紮或修復,肝脾破裂的修復或切除等。然後治療腹腔重度汙染的消化道破裂,最後治療胰腺損傷。

(6)手術時機延誤時的處理:部分患者可能因傷情嚴重等原因延誤診斷,直到外傷後幾天才能進行剖腹探查。此時胰腺組織出現炎性充血水腫,質地脆弱,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稍微分離後就造成了大出血,無法遊離胰腺,無法進行其他復雜的手術。對此,在清除受傷壞死組織並小心止血後,可采用褥式縫合,用細線縫合破損胰腺,局部可放置多根引流管。經過這種治療,術後胰瘺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註意保持引流通暢,調整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治療,胰瘺仍有可能自愈。如果胰瘺長期存在,再次手術是可行的。

3.胰腺損傷手術方法的選擇

(1)輕度胰腺挫裂傷的手術選擇:輕度胰腺挫裂傷(ⅰa型胰腺損傷)不伴有大的胰管損傷,完整的包膜多發生於輕度上腹部挫傷後,導致所謂的創傷性胰腺炎。手術探查確診後,如無其他臟器損傷,可僅在胰腺損傷部位周圍放置引流,但應仔細探查並排除胰腺被膜下裂傷。如果胰腺囊有破裂或表面撕裂,可用細線縫合。如果發現胰腺被膜下有小血腫,就要切開被膜,清除血腫,局部用細線縫合止血。如果有明顯的胰腺組織缺損,包膜無法閉合,但沒有大的胰管損傷,只有在出血得到控制後才能做充分有效的引流(圖2)。無論胰腺損傷有多輕微,都需要對損傷部位的胰周或網膜腔進行引流。簡單引流後,部分病例可出現胰瘺,但只要能充分引流,壹段時間後可自愈。半年以上未痊愈者,手術治療可行。

(2)嚴重胰腺損傷手術方式的選擇:嚴重胰腺損傷包括嚴重胰腺挫裂傷(ⅰb型胰腺損傷)和部分或完全胰腺破裂(ⅰc型胰腺損傷)。嚴重的胰腺挫裂傷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伴有大胰管損傷。在難以確診的情況下,壹般應作為大胰管損傷處理。胰腺破裂壹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損傷,甚至胰管完全破裂。

①主要累及胰尾的嚴重胰腺損傷:胰尾嚴重胰腺損傷,包括胰腺嚴重挫裂傷、胰尾部分或完全破裂、胰體尾交界處部分或完全破裂,應切除胰尾,縫合胰頭側進行修復(圖3)。該手術簡單易行,術後並發癥少。

胰腺頭側的胰腺切面或切面上的部分胰腺組織可能遭受嚴重挫傷而失去活力,如處理不當後出現胰瘺、假性囊腫等。所以要對胰腺頭側的胰腺切面進行適當的清創,基本原理還是和壹般清創壹樣。術中可用手指捏緊胰腺切面附近的胰腺體,在控制活動性出血的情況下,切除壞死和可能壞死的胰腺組織,保留未受損的、血供良好的胰腺組織。如果在清理過程中能找到主胰管,單獨用細線結紮更理想。但此時胰管大多較小,術中不易解剖清楚。近端胰腺部分的活動出血點用細線結紮或縫合。清創後用細絲線間斷縫合胰腺上下邊緣。

如果同時有明顯的胰體挫傷,懷疑胰頭側胰管的完整性已被破壞,影響胰液引流入十二指腸,可行的是在切除胰尾的同時,將胰頭側斷端與空腸吻合,避免胰瘺。

由於胰尾與脾臟解剖關系密切,傳統的胰尾或胰體尾切除是將脾臟壹並切除。近年來發現脾切除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暴發性感染(OPSI),因此脾臟對機體的免疫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於非惡性腫瘤所致的胰尾或胰體尾切除,盡可能保留脾臟。保留脾臟的胰腺切除術有兩種基本方法,即結紮脾動靜脈和不結紮。

②主要累及胰體的嚴重胰體損傷:對於累及胰尾的廣泛嚴重胰體損傷,包括累及大部分胰體尾組織的挫裂傷、胰體尾多發性骨折,只能采用胰體尾切除、胰頭側斷端縫合修復,或在胰頭側斷端與空腸間加Roux-en-Y吻合術(圖4)。對於局限性嚴重的胰頸挫裂傷(雖然損傷較重,但仍然有限),我們可以嘗試切除受傷部位,使其成為完全的胰頸骨折,然後參照以下原則進行胰頸骨折的治療。胰腺部分或完全破裂多發生在腸系膜上血管左側,胰體或胰頸與胰體交界處。它大多是由突然的暴力擠壓脊柱上的胰腺引起的。這種胰腺損傷在國外約占8.5%,國內約占40%。胰頸骨折有多種手術方法可供選擇,現介紹如下。

A.胰管吻合與胰腺破裂縫合修復:如果破裂損傷的局部組織不嚴重,最理想的手術方法是胰管壹期吻合,胰頸破裂縫合修復,恢復胰腺的連接。為防止胰管吻合處狹窄或胰液溢出,可在胰管內放置壹根細塑料管或矽膠管。導管壹端切開數個側孔,另壹端經膽胰壺腹導入十二指腸,再經腹壁引出體外(圖5)。Martin采用此術式成功治療了2例兒童胰頸斷裂。但非梗阻狀態的胰管很細,插管不易成功,手術的技術難度相當大。如果胰管插入成功,這個手術效果是好的。

B.胰頭側斷端縫合修復、胰體尾切除:最簡單、安全、不太復雜的治療方法是切除斷裂的遠端胰段(胰體尾切除),在斷裂的頭側胰端雙結紮胰管,用絲線間斷縫合該段。這種手術簡單有效,但如果切除更多的功能性胰腺組織,會造成胰腺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不足。壹般認為70%的健康胰腺可以被切除而不影響胰腺的功能。但也要考慮到胰島主要分布在胰腺的尾部。切除70%的胰尾,保留30%的胰頭,可能會導致胰腺內分泌不足。如果術後保留的胰腺組織因胰瘺、感染等原因出現慢性炎癥。,胰腺分泌功能障礙是必然的。該手術不應作為胰頸破裂的首選。

C.胰頭側殘端縫合修復,胰尾側殘端與空腸Roux-en-Y吻合術:目前國內外文獻推薦采用胰頭側殘端縫合修復,胰尾側殘端與空腸Roux-en-Y吻合術(圖6)。這種操作首先由Letton和Wilson在1959中報道。報告2例胰頸破裂。在胰腺頭側結紮胰管後,縫合修復斷端,在胰腺尾側行Roux-en-Y胰腸吻合術。手術成功後,這種手術被廣泛應用。胰體尾空腸Roux-en-Y吻合術是胰腺外科的基本手術。采用此術式治療胰頸斷體時,應註意以下問題:a .胰頭斷端胰腺組織可能有嚴重挫傷,部分組織已失去活力,需要認真清創。最好找出主胰管單獨結紮,間斷用絲線縫合胰腺段;b)為防止胰腸吻合口發生胰瘺,可將主胰管從胰體尾段脫離,插入矽膠管,在空腸腔內穿過腸壁和腹壁,引出體外;C 1 ~ 2矽膠引流管應置於胰腸吻合口的下方和後方。穿過左腹壁相當於腋前線。

D.胰體尾端與十二指腸吻合術:胰體首端縫合修復,胰體尾端與十二指腸升部吻合(圖7),是壹種簡易的胰腺損傷內引流方法。

E.胰體尾端與胃吻合:胰體首端縫合修復後,沿長軸切開胃前後壁,將胰體尾端通過胃後壁植入胃腔,胃後壁用絲線與胰腺吻合,再縫合胃前壁(圖8)。這個手術有胰管逆行感染的可能。

上述手術都是胰體外側端與消化道之間的內引流。有學者認為胰腺頭側斷端縫合修復後仍有胰瘺等並發癥的風險,建議在胰腺兩端斷端與消化道之間進行內引流。這種手術增加了壹個胰腺吻合口,創傷性很大,技術難度大。當胰頭側組織挫傷嚴重,近端胰管反流可能受影響時可使用。文獻中有三種術式,簡單介紹如下:a .遊離壹個帶血管弓的空腸(兩端切斷,保留腸系膜),將此空腸近端與胰體尾側端端端吻合,然後將遠端空腸提起與胰體頭側端端端吻合,再進行兩次空腸與空腸端側吻合(double Roux-en-Y吻合,圖9);b .在標準的胰體末端與空腸Roux-en-Y吻合的基礎上,增加壹個胰頭末端與此腸袢遠端側壁的端側吻合(圖10);c .在胰腺兩斷端之間插入空腸袢,封閉空腸斷端,利用空腸的同壹水平面,吻合胰腺兩斷端(圖11)。

③主要累及胰頭的嚴重胰腺損傷:單純胰頭損傷少見,多伴有十二指腸損傷。僅涉及胰頭的輕度損傷的治療可參見上文。胰頭嚴重挫裂傷和胰頭骨折的治療比胰體尾損傷更困難和復雜,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

A.胰頭挫裂傷已確診時,如有可能,最好清創止血後進行胰管吻合修復和胰腺組織修復。與胰管吻合術修復胰頸骨折壹樣,為防止胰管狹窄或胰瘺,可在胰管內放置壹根細塑料管或矽膠管,經十二指腸腔引出體外(圖12)。但由於創傷嚴重,胰腺組織和胰管被胰酶、炎癥和水腫腐蝕消化,術後胰瘺、胰管狹窄等並發癥較多,手術技術難度較大,因此該手術不易成功。如果挫傷處的傷口位於胰腺前方,且胰腺的背側組織未受損,也可以在受傷部位和空腸之間進行Roux-en-Y胰腸吻合術(圖13)。

B.有時由於胰腺損傷創面滲血,損傷程度難以判斷,清創時是否損傷主胰管也不清楚,或者在病情嚴重,缺乏各種手術條件的情況下,可將胰腺斷端用細鐵絲小心對齊,局部引流即可。即使術後發生胰瘺,部分病例仍可自愈,不能自愈者再次作為胰瘺處理。

C.當胰頭嚴重碎裂伴胰管損傷不累及十二指腸難以修復時,可考慮胰腺次全切除術。結紮近端胰管,並在胰腺體的尾端進行Roux-en-Y胰腸吻合術。切除胰頭時,十二指腸內必須保留厚度為1 ~ 1.5 cm的胰腺組織,以保證十二指腸的血液供應,否則會發生十二指腸壞死(圖14)。

④胰十二指腸聯合損傷手術方式的選擇:當胰十二指腸聯合損傷較輕時(ⅱa型胰腺損傷),胰十二指腸和胰十二指腸損傷均不嚴重,可分別進行縫合修補和外引流。

A.胰頭和十二指腸嚴重復合傷(ⅱb型胰腺損傷)是指胰頭和十二指腸的損傷或其中任壹器官的損傷屬於嚴重的挫裂傷、部分或完全破裂等。,包括三種情況:a .胰頭重度損傷,十二指腸輕度損傷;b .胰頭輕傷,十二指腸重傷;c .胰頭和十二指腸嚴重受傷。對於重度胰頭損傷和輕度十二指腸損傷者,胰頭損傷可按僅累及胰頭的重度挫裂傷原則處理,十二指腸損傷應縫合引流修復。胰頭損傷較輕,十二指腸損傷較重者,胰頭損傷可采用縫合外引流修復,十二指腸損傷應根據其嚴重程度適當處理。當胰頭和十二指腸都受到嚴重損傷時,是最難治療的。

由於胰十二指腸與膽總管及其周圍大血管關系密切,這種胰十二指腸聯合損傷常伴有膽總管及其周圍大血管損傷,患者早期可能因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肝動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胰頭和十二指腸局部組織水腫、出血,容易導致胰液和膽汁引流受阻,膽汁和胰管破裂,使大量膽汁和胰液溢出進入腹腔。胰酶被十二指腸液激活,導致組織快速消化壞死,導致危及生命的腸瘺、胰瘺、腹腔內感染和大出血。

對於這種嚴重的胰十二指腸復合傷,如果進行保守的單純縫合修補和外引流,術後必然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癥。如果進行積極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嚴重的緊急情況下,這種復雜的手術很難成功。因此,這種損傷的治療非常困難,其死亡率很高。

B.十二指腸憩室手術:Berne在1968中首次報道十二指腸憩室手術用於治療嚴重的胰十二指腸聯合損傷或單純十二指腸損傷。伯爾尼最初報告16例,死亡3例,均在術後24小時內死於多發傷。此後,這種手術被廣泛應用於嚴重的胰十二指腸損傷,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目前已成為治療嚴重胰十二指腸損傷的標準術式。十二指腸憩室手術包括幾個基本部分,即胃竇切除、迷走神經切斷、胃空腸端側吻合、十二指腸縫合閉鎖、插管、十二指腸破裂修補縫合、胰頭損傷局部清創縫合修補、膽總管T管引流、腹腔內多根引流管等。現在流行加高位空腸營養瘺。設計這種手術的原理是:a .胃竇切除、胃空腸吻合術使食物不再通過十二指腸,有利於十二指腸損傷的愈合;b .胃竇切除和迷走神經切斷減少胃酸分泌,低胃酸減少十二指腸液和胰液的分泌,抑制胰酶的激活,預防應激性潰瘍和邊緣性潰瘍;c .十二指腸瘺可以降低十二指腸腔內的壓力,降低十二指腸損傷縫合修復處的張力,使壹個損傷的十二指腸側瘺成為更容易自愈的端瘺;d .膽總管T管引流可降低膽總管壓力,有利於胰液引流,減少胰液溢出和組織自消化。

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相比,十二指腸憩室術具有手術技術簡單、創傷小、並發癥少等優點。

C.改良的十二指腸憩室手術:Cogbill在1982報道了壹種改良的十二指腸憩室手術,即切開胃竇前壁,經胃腔荷包縫合幽門,然後將胃竇切口與空腸吻合,使胃內容物從吻合口進入空腸,而不去除胃竇和迷走神經(圖15),可縮短憩室。

⑤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當胰頭和十二指腸的嚴重損傷涉及範圍較廣,並伴有明顯的血供障礙或壞死時,只能考慮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有壹些特點:a .大部分患者存在創傷失血性休克,處於嚴重應激狀態,增加了手術風險和術後相關並發癥;b .患者可能同時存在腹腔內其他器官損傷,如肝、脾或腸破裂,增加了手術損傷的復雜性和侵襲性;c大多數患者胰腺和膽管無擴張,胰腸吻合和膽腸吻合非常困難,術後易發生胰瘺和膽瘺。因此,合並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損傷的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手術死亡率很高,可達30% ~ 40%。因此,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不能被認為是治療嚴重胰腺損傷的合適手術,只能作為上述任何壹種手術難以實施時的最後選擇。

消化道重建可采用Whipple(以膽管-胰腺-胃的順序與空腸吻合)或Child法(以胰腺-膽管-胃的順序與空腸吻合)。目前提倡子方法。

4.波利澤爾氏療法

胰腺損傷的壹般術後處理與其他外科手術或胰腺手術相同,此處不再贅述。與胰腺損傷和胰腺損傷手術直接相關的壹些特殊問題討論如下:

(1)嚴重胰腺損傷多屬於嚴重創傷範圍,易並發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障礙(MOBS)。術後近期應註意生命體征的監測和呼吸管理。如果有明顯的適應癥和病情,應在ICU進行重癥監護。

(2)術後不宜過早進食。即使腸蠕動已經恢復,進食時間也要延長到術後7 ~ 10天。術後長時間禁食可減少胰液分泌,有利於胰腺損傷的修復,減少胰瘺的發生。

(3)廣泛的胰腺組織損傷和切除可導致胰島功能障礙,嚴重創傷和術後應激時更易發生相對內源性胰島素分泌不足。術後應定期監測血糖和尿糖。根據血糖、尿糖監測結果,考慮是否給予外源性胰島素,調整胰島素用量。

(4)可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藥物,如近年商業化生產的氟尿嘧啶和生長抑素,或抑制胰酶活性的藥物,如抑肽酶。

(5)引流管必須保持通暢,以達到有效引流的目的,避免過早滑脫。如有必要,可用生理鹽水或含抗生素的液體沖洗引流管。引流時,壹定要註意保持引流管周圍皮膚的幹燥。氧化鋅軟膏、鞣酸軟膏可塗於引流管周圍皮膚或用局部紅外線照射,防止皮膚被胰液腐蝕消化和皮膚糜爛。

(6)大多數患者處於嚴重應激或高分解代謝狀態。長期禁食、胃腸減壓以及胰瘺、腸瘺、腹腔內感染等術後並發癥加重了負氮平衡,體內大量結構蛋白作為供能物質被消耗。長期重度食用會導致嚴重的混合性營養不良。術後營養支持治療是保證手術成功和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病情,可采用深靜脈插管全胃腸外營養或經空腸造口管和鼻胃管餵要素飲食。

(2)預後

胰腺損傷的預後主要與損傷的部位、程度、範圍、診斷是否及時準確、治療是否及時、有無其他臟器損傷、有無並發癥有關。單純性胰腺損傷罕見,預後良好。

  • 上一篇:如何建立壹個銷售能力強的團隊?
  • 下一篇:甲狀腺吃什麽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