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奶牛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有哪些及其防治措施?

奶牛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有哪些及其防治措施?

(1)酮癥

①疾病的原因

在產犢後的泌乳早期,泌乳高峰出現最快,約在產犢後40天左右達到高峰,而食欲差的恢復非常緩慢,直到產犢後70天才達到高峰,因此產犢後10周內食欲差,能量和葡萄糖來源不能滿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如果飼料膳食中營養不均衡,即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蛋白質和脂肪成分過多,或者三種營養素都有。

②預防措施

餵食含有足夠蛋白質、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完整飲食。對於泌乳奶牛來說更是如此。牛既不應該營養不良,也不應該肥胖。妊娠晚期,限制擠奶次數,飼餵優質飼草,避免飼餵發酵青貯飼料。分娩前後可給予丙酸鈉,每次120g,每日兩次,共10天,預防效果良好。在管理上,馬廄要幹凈,冬暖夏涼,空氣流通好,牛床幹燥,環境舒適。孕晚期要在平坦的運動場上做適度的運動。此外,前胃疾病、皺胃變位、產科疾病和各種中毒疾病應及早診斷,及時治療,避免繼發酮癥。

③治療方法

葡萄糖補充,每天不少於1000g,口服或靜脈註射。也可以口服丙酸鈉和甘油250 ~ 500g,每日2次,效果更佳。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00 ~ 200國際單位,強的松0.2 ~ 0.4 g或地塞米松10 ~ 20 mg,1次也可用於肌肉註射。若配合葡萄糖溶液使用,療效更佳。為緩解酸中毒,可靜脈註射5%碳酸氫鈉500 ~ 1000ml,共1次。維生素a按每公斤體重500國際單位口服,維生素C 2克,維生素E 1000 ~ 2000 mg,1肌註可達到壹定的輔助作用。有神經癥狀者可用水合氯醛或氯丙嗪治療。

(2)產後癱瘓

①疾病的原因

奶牛產後癱瘓與其代謝密切相關,血鈣降低是主要原因。

A.進料因素

通過對患過此病奶牛的調查,發現飼料單壹,鈣磷比例失調。圍產期和分娩前飼料搭配不當,可使血鈣濃度升高,刺激甲狀腺C細胞分泌降鈣素,抑制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從而降低哺乳期利用骨鈣的能力。餵養高蛋白、缺碘、離子平衡失調的飲食與產後癱瘓的發生有關。

B.胎兒因素

妊娠晚期,胎兒骨骼發育迅速。如果飼料中沒有補充足夠的鈣,儲存在母體骨骼中的鈣就會大量流失,所以分娩後骨骼中可利用的鈣就會大大減少。

C.泌乳因素

奶牛產後泌乳期間,大量血鈣進入初乳,使體內鈣的流失速度快於消化道鈣的吸收和骨骼中鈣的動員。血液中流失的鈣不能及時補充,導致血鈣濃度急劇下降,同時大量血糖轉化為乳糖,導致低血糖,對大腦產生低血糖抑制作用。

D.大腦皮層抑制

在分娩過程中,大腦皮層過度興奮,然後轉為抑制;分娩後腹壓急劇下降,同時乳房開始泌乳,大量血液進入乳房,使大腦血壓下降,造成暫時性供血不足;血糖大量轉化為乳糖,會降低血糖。這些因素會抑制大腦皮層,從而削弱甲狀旁腺的功能,降低人體調動骨骼中鈣的能力,造成血鈣快速下降。

②預防措施

分娩前半個月,高磷低鈣飼料可人為造成鈣磷負平衡,同時飼餵酸性飼料可降低本病發病率。在分娩的最初幾天,適當減少精料和美味草料的用量,以保持奶牛良好的食欲。同時加強飼養環境的衛生,並給予壹定的鍛煉。有報道稱靜脈註射10%葡萄糖酸鈣和10%葡萄糖,各500毫升,每日1次,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③治療方法

產後癱瘓的治療主要有鈣劑治療、吹乳、註射乳房。

鈣療法:靜脈註射8 ~ 10g鈣後,約80%的病牛立即恢復。靜脈註射10%葡萄糖酸鈣800 ~ 1400 ml非常有效,多數病例4小時內可站起。註射6小時後仍不見好轉者,可伴有嚴重的低磷血癥。靜脈註射15%磷酸二氫鈉250 ~ 300 ml已證明有效,但必須緩慢註射。

乳房供氣方法:先用酒精棉球對乳頭及乳頭口進行消毒,防止感染。先註射80萬單位的青黴素註射液,然後用乳房鼓風機給乳房充氣。充氣的順序是先填充乳房下區,再填充乳房上區,然後用繃帶輕輕綁住乳頭。2小時後取下繃帶,12 ~ 24小時後氣體消失。如果與靜脈註射鈣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更好。

乳房註射法:乳房送風法效果雖好,但空氣註入量難以控制,需要特殊設備。建議用乳房註射法代替送風療法。臨床應用證明,其療效甚至優於乳房補氣法,且方法簡單。使用無菌註射器和乳針,將健康奶牛的鮮奶通過乳頭導管註入奶室,前奶室每間250-300ml,後奶室每間300-350ml。註射後退出乳腺針時,用手指輕輕扭動乳頭,防止乳汁溢出。必須註意的是,註射的牛奶必須是沒有乳房疾病的健康奶牛的牛奶,擠奶時要嚴格消毒,避免乳腺炎和布魯氏菌病的感染。另外,配合補鈣療法,療效更佳。

(3)低鎂血癥

①疾病的原因

有兩個因素導致牛的低鎂血癥。壹種是外源性因素的作用,即飼料膳食中鎂的含量不足,這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壹種是內源性因素的作用,即牛瘤胃內容物的化學變化引起鎂吸收不良。由於牛體內鎂元素缺乏或減少,鎂、鉀、鈣、磷元素的失衡是發病的主要原因。雨天後生長的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鉀,但鎂、鈣、鈉離子和糖含量較低,因此生病是特定的時間,尤其是牛在富含有機氮(如碳酸氫銨)的土地上放牧和吃園中肥沃的草。另外,牛食量的減少會影響鎂的吸收;牛的腹瀉會增加鎂的排泄。產犢母牛在分娩後大約7天患病,因為小牛吮吸乳汁,降低了母牛體內的鎂和鈣的含量。

②預防措施

在發病的危險期,可口服氧化鎂或硫酸鎂,每頭牛30 ~ 40克。早春放牧前給壹定量的幹草;在茂盛的季節不宜過度放牧或暴飲暴食。缺鎂地區,在放牧牛羊前或青貯收獲時,每公頃草場可噴灑硫酸鎂20 ~ 30公斤,以預防此病的發生。

③治療方法

靜脈註射鈣鎂合劑400 ~ 800毫升(葡萄糖酸鈣250克,硫酸鎂50克,1000毫升註射液);200ml 25%硫酸鎂溶液肌註,或2 ~ 4 g硫酸鎂溶於1000ml 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註射。癥狀好轉後改為肌肉註射維持量;靜脈註射10%葡萄糖酸鈣500毫升,然後皮下註射20%硫酸鎂或氯化鎂200 ~ 400毫升。同時口服氯化鎂60克,至少1周,然後逐漸停藥;將15g硫酸鎂、40g葡萄糖酸鈣、50g葡萄糖和500ml純化水滅菌後靜脈註射。

(4)腫瘤酸中毒

①疾病的原因

該病主要發生在3 ~ 6歲、1 ~ 3胎的奶牛,5胎以後的奶牛發病較少。全年均可發生,但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臨產和產後3天內的奶牛發病較多,發病率與產奶量成正比。產奶量越多,發病率越高。飼養管理不善、突然更換飼料或長期飼餵劣質精料也可誘發本病;飼料簡單,組合不合理,優質青飼料不足或長期過量飼餵塊根飼料;暴飲暴食或誤食大量易產酸發酵的精料,會產生大量乳酸,從而降低瘤胃液pH值,破壞正常消化功能,作用於全身引起酸中毒。

②預防措施

A.飼料中添加碳酸鹽,壹般在高產奶牛精料中添加0.8% ~ 1.5%碳酸氫鈉。

b .適當增加日糧中有效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奶牛體內含量不得低於15%。

C.瘤胃接種乳酸利用菌——埃氏巨球菌。

在飲食中添加抗生素-莫能菌素和泰樂菌素。

E.為了預防和治療胃酸中毒,可在高精日糧中添加蘋果酸,以降低瘤胃內pH值,減少慢性酸中毒。

③治療方法

A.清潔瘤胃

排除胃內產酸發酵物,用1%氯化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反復引胃灌洗,直至瘤胃液pH為中性或堿性。對呼吸困難、有窒息先兆者,應緩慢靜脈註射3%雙氧水200毫升、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註射後繼續洗胃。嚴重者應立即進行瘤胃切開術。應先去除瘤胃內容物,再將優質幹草和健康奶牛的瘤胃內容物洗凈後放入。術後每天飼餵健康奶牛新鮮瘤胃內容物3 ~ 5升,連續飼餵3天。

B.對癥治療

為緩解酸中毒,可靜脈註射5%碳酸氫鈉註射液(1500 ~ 2000 ml)壹次,嚴重者12小時後1次。當尿液pH值達到6.6時停止註射。補充水和電解質,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復方氯化鈉溶液2000 ~ 2500 ml,發病初期用量可稍大。可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如慶大黴素654.38+0萬單位,靜脈註射1次,每日2次,連用3 ~ 5天。

(5)骨軟化癥

①疾病的原因

成年牛飼料缺磷引起的磷和鈣代謝紊亂。主要是由於長期單純飼餵鈣多於磷的飼料,或鈣磷較少的飼料,鈣磷比例失衡而發病。由於胎兒生長的需要和產奶高峰期,懷孕奶牛體內大量的鈣磷隨乳汁排出,可使體內鈣磷相對缺乏。

②預防措施

平時用飼養標準配合日糧,保證日糧中鈣磷的含量和比例(壹般鈣磷比例為1.5 ~ 2: 1。不要小於1∶1,或者大於2.5∶1),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飼養管理,多餵青幹草或富磷飼料,減少蛋白質或脂肪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藥物治療,主要是補充磷、鈣和維生素D,可口服骨粉250克,每日壹次,5 ~ 7天為壹個療程;磷酸二氫鈉80 ~ 120g口服,每日1次,連用3 ~ 5天;20%磷酸二氫鈉溶液300 ~ 500ml或3%次磷酸鈣溶液1000ml,每日1次,連用3 ~ 5天。磷酸氫鈣10 ~ 40克/次或乳酸鈣10 ~ 30克/次,魚肝油20 ~ 60毫升/次,混入飼料中飼餵,每日2 ~ 3次。嚴重者可靜脈註射200 ~ 600毫升10%葡萄糖酸鈣或100 ~ 250毫升5%氯化鈣;肌肉註射維生素AD溶液5 ~ 10 ml,肌肉註射或皮下註射維生素D2膠體鈣溶液25000 ~ 100000國際單位,每天0 ~ 2次。

(6)佝僂病

①疾病的原因

維生素D缺乏癥是犢牛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先天性佝僂病常因奶牛維生素D、鈣、磷缺乏引起。或者後天佝僂病是由於飼料中維生素D缺乏、鈣磷比例不當、光照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②預防措施

加強妊娠奶牛和泌乳奶牛的飼養管理,定期補充維生素D和鈣;犢牛要餵好的青幹草和青草;及時治療胃腸疾病和體內寄生蟲病。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餵養管理,給予骨粉和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藥物治療主要是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用魚肝油10 ~ 15 ml口服,每日1次,腹瀉時停藥;或皮下或肌肉註射維生素D2膠體鈣溶液1 ~ 4 ml,每日1次;或口服乳酸鈣5 ~ 10g,每日1次;10%氯化鈣5 ~ 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10 ~ 20毫升,靜脈註射,每日壹次。

(7)異食癖

①疾病的原因

是壹種由於環境、營養、內分泌、遺傳等因素導致的以舔食、咬食通常不吃的異物為特征的難治性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原因是:①單壹進料。鈉、銅、鈷、錳、鐵、碘、磷等礦物質短缺,尤其是鈉鹽。②鈣磷比例失衡。③某些維生素缺乏。④患有佝僂病、佝僂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及某些寄生蟲病均可成為異食癖的誘發因素。

②預防措施

有必要在病因診斷的基礎上改進飼養管理。全價配合飼料應根據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進行飼餵。異食癖時,應適當增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量;另外,飼養要定時、定量、固定,不能給飼養員餵冰凍發黴的飼料。餵青貯飼料的同時,加壹些青幹草。同時,根據牛場的環境,合理安排牛的密度,搞好環境衛生。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查,從犢牛出生到老年消除,定期驅蟲,防止寄生蟲誘發成癮。

③治療方法

治療的原則是補什麽缺什麽。繼發性疾病要從原發病的治療開始。具體措施:

A.缺鈣補鈣。例如磷酸氫鈣。註射壹些促進鈣吸收的藥物,如1%維生素D5 ~ 15 ml,維生素Ad5 ~ 15 ml,或口服魚肝油20 ~ 60 ml。缺堿者提供食鹽、小蘇打、人工鹽。

b .貧血和微量元素缺乏者,可口服氯化鈷0.005 ~ 0.04克,硫酸銅0.07 ~ 0.3克。硒缺乏時,肌註0.1%亞硒酸鈉5 ~ 8 ml。

C.通過靜脈註射氨溴索100 ml或鹽酸普魯卡因0.5 ~ 1 g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將0.5g氫化可的松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註射。

d瘤胃環境的調整:可使用酵母100片、生長素20g、胃蛋白酶15片、龍膽草泡沫50g、麥芽粉100g、石膏粉40g、滑石粉40g、鈣多糖40片、復合維生素B 20片、人工鹽100片。1每日壹劑,連用5天。

(8)白血病

①疾病的原因

壹種由硒和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疾病。以骨骼肌和心肌的退化和壞死為特征。犢牛(1 ~ 3月齡)多發,常有區域性。缺硒主要是由於缺硒地區的牛吃牧草或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含硒牧草並在土壤中取食而引起的;長期舍飼維生素E含量低的草或長期在幹旱草原放牧造成維生素E缺乏或缺乏;食用富含豆科植物或在最近施用過含硫肥料的牧場放牧,也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和肌肉萎縮。此外,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缺乏和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也可成為誘發肌病的因素。

②預防措施

平時要加強懷孕母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冬季要多餵優質幹草、麩皮、麥芽。分娩前兩個月,每日可補充鹵粉10g。在肌病流行地區,孕牛入冬後每兩周註射維生素E 200 ~ 250mg,每20天註射0.1%亞硒酸鈉溶液10 ~ 15 ml,共註射3次。同樣的預防方法也可用於犢牛,劑量減半。

③治療方法

常用0.5%亞硒酸鈉溶液8 ~ 65438±00ml,肌肉註射,每20天壹次;維生素e註射液50 ~ 70毫升,肌肉註射,每日壹次,連用數日。同時要進行對癥治療。

(9)維生素A缺乏癥

①疾病的原因

壹種由飼料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營養代謝性疾病。

②預防措施

合理搭配日糧,加強飼料的保存,保證飼料中有足夠的胡蘿蔔素含量;重視肝病和胃腸疾病的防治;懷孕的奶牛要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飼料要馬上換,多餵富含胡蘿蔔素的飼料;口服魚肝油,成年牛50 ~ 100 ml,犢牛20 ~ 50 ml,每日1次,連用數日。或維生素A註射液,肌肉註射50000 ~ 70000國際單位每日壹次,共5 ~ 10天。也可以大劑量註射(50 ~ 70萬國際單位)。給予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防止並發感染;同時采取對癥治療,如消化不良給健胃藥,腹瀉給消炎止瀉藥。

  • 上一篇:芒果幹的功效與作用
  • 下一篇:流鼻血怎麽能根治?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