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通常發生在面部、肘窩、腘窩、小腿、陰囊、外陰和肛門周圍。
此病屬於中醫“浸瘡”範疇。至於其病因,認為急性患者多為風、濕、熱郁於皮膚所致,慢性患者多為久病耗血,以致血虛轉燥生風,皮膚營養不良所致。
配方1由25克川椒、20克枯礬和適量雞蛋黃油組成。
用法:將花椒、枯礬研成細粉,用雞蛋清調成丸。使用時,將藥丸浸泡在水中,擦洗患處。
祛濕止癢的功能。
適應癥濕疹。
說明川椒性溫,有溫陽祛濕之功,主治消腫祛濕,枯礬祛濕止癢非常有效,是治療濕疹的重要藥物。雞蛋黃油治療皮膚濕疹已得到臨床驗證。
第二個處方由1塊豆腐和35g黃柏組成。
用法:將豆腐切成四小塊,與黃柏壹起加水浸泡半小時以上,去黃柏和豆腐,取藥汁沖洗患處。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
適應癥:兒童濕疹。
說明豆腐入藥歷史悠久,可以清熱潤燥,解毒。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治療下焦濕熱癥狀。據現代臨床報道,外用黃柏粉治療濕疹有效率達85%以上。
配方3由100g訶子和500ml米醋組成。
用法:將訶子搗碎,加1 500 ml水,文火煎至500 ml,再加入米醋煮沸。使用時,將患處用藥液浸泡30分鐘,每日三次,每日1劑,壹般3-5天。
功能祛濕解毒。
適應癥急性和慢性濕疹。
說明生米醋有解毒祛濕的作用,訶子有收斂燥濕的作用。二者合用,能祛濕解毒,故適用於急慢性濕疹。
配方4由60克馬齒莧(250克鮮制品)組成。
用法:將馬齒莧洗凈,加水煎煮20分鐘(鮮10分鐘),過濾去渣。使用時,將6或7層紗布敷在患處,每天2或3次,每次20至40分鐘。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適應癥急性滲出性濕疹。
說明馬齒莧的臨床功能是清熱解毒、活血消腫。臨床報道表明,馬齒莧濕敷可治療糜爛性和滲出性皮損,如濕疹、漆瘡、嬰兒濕疹等。,平均3-5天滲出停止,上皮新生,壹般1-2周可愈合。
配方5由黃芪65克,明礬少許組成。
用法:將黃芪水煎,明礬研成粉末,藥液去渣,加少許明礬,調勻,用蘸藥液的細紗布擦患處。
具有祛濕、解毒、止癢的作用。
適應癥嬰兒濕疹。
說明黃芪具有益氣解毒的功效,明礬是收濕止癢的重要藥物。兩者合用對嬰兒濕疹有壹定療效。
方六由15g花椒和500ml香油組成。
用法:先將香油放入鍋中,煮幾下,然後離火,將花椒放入鍋中,待油冷卻後,將花椒濾出,裝入瓶中備用。使用時,將其塗於患處壹段時間,然後用清水洗凈,每日2-3次。
功能:祛濕、排毒、養顏。
適應癥急性濕疹。
說明花椒善於燥濕,能溫中散毒,香油味甘性平,可治小兒瘡毒。兩者合用,塗於患處,可解毒祛濕,適用於急性濕疹瘡面的清潔消毒。
齊放構成糯米適量。
用法:將糯米炒至黃黑,水煎取汁,外洗患處。
功能涼血解毒。
主治:浸水瘡。
說明糯米俗稱黃米,味甘,微寒。能治熱,抑丹毒。說明糯米有涼血解毒的功效,所以能有效治療浸瘡。
配方八由1生鯽魚、適量食鹽組成。
用法將鯽魚切片,鍋中加水,加鹽,用湯沖洗患處。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
主治:浸水瘡。
說明鯽魚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能解毒各種瘡毒。鹽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解毒皮風。兩者合用,清熱燥濕解毒,效果更佳。
方酒由黃芪、當歸、防風、獨活、羌活、地骨皮、木通65438±00g和明礬5g組成。
用法:將藥物加適量水,煎幾次,將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次15 ~ 30分鐘,每天熏洗1或2次,直至全部痊愈。
功能:益氣養陰,祛風除濕。
適應癥:皮膚濕疹。
說明黃芪能補益正氣,當歸能養血活血,防風、獨活、羌活能祛風除濕,地骨皮能涼血解毒,木通、明礬能燥濕。諸藥合用,可益氣養陰,祛風除濕,適用於皮膚失養、濕阻不愈的濕疹。
配方10由15g苦參、黃芩、黃柏、蒼術組成。
用法:藥物加1.500毫升清水,煎至600 ~ 700毫升,過濾備用。使用時,每次用浸泡在藥液中的幹凈紗布沖洗患處20分鐘,沖洗後敷上浸泡在藥液中的紗布,再裹上外用紗布。每天1次。
功能祛濕,清熱解毒。
適應癥濕疹。
說明苦參清熱燥濕,黃芩、黃柏、蒼術祛濕解毒。這幾味藥合用,有祛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配方11由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百部和益母草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清水煮沸,將藥液倒入盆中,待溫熱時洗凈患處。每劑可煎2 ~ 3次。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殺蟲。
適應癥皮膚濕疹。
說明益母草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其煎劑對皮膚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苦參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蛇床子和百部也有祛風除濕殺蟲的作用。各種藥物的組合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殺蟲的功效。
方12由蒲桃35克、野菊花35克、地膚子35克、明礬9克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趁熱熏汁洗凈。
功能清熱祛風,除濕止癢。
適應癥:慢性濕疹。
說明懸鈴木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能治百病。野菊花有祛風清熱、消腫解毒的作用,地膚子、明礬有燥濕止癢的作用。諸藥合用,具有清熱祛風、除濕止癢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慢性濕疹患者。
方十三由大戟500克,青藤堿65,438+0,000克,麝香65,438+02克組成。
用法:將2 250毫升水加入藥物中,煎成750毫升,坐浴或外洗患處。
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
適應癥:慢性濕疹。
說明大戟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民間常用於治療濕疹。青藤堿祛風除濕,麝香為草藥,性味辛溫,能祛風解毒,故可用於皮膚濕疹。
方14由瑞香狼毒6克、苦參60克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取汁溫熱患處。
清熱燥濕,殺蟲之功。
適應癥:慢性濕疹。
說明瑞香狼毒是壹種有毒的產品,具有驅水殺蟲的作用。臨床上常用它來“以毒攻毒”,治療頑固性皮膚病。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也常用於濕疹的治療。
第十五方由苦參15g,明礬15g,黃柏9g組成。
用法:加1 500 ml水煮沸,取汁溫敷患處,每日3、4次。
功能清熱燥濕。
適應癥急性濕疹。
說明苦參、黃柏清熱燥濕,明礬祛風燥濕。
配方16由木槿皮、馬齒莧和白鮮皮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取汁沖洗患處,每日2-3次。
功能: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適應癥濕疹伴瘙癢。
說明木槿皮味苦性涼,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作用。馬齒莧是治濕疹的良藥,白鮮皮能治壹切疥瘡腫痛。
方17由蛇床子35g、地膚子35g、蒼耳子35g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趁熱將汁液熏洗患處。
功能祛濕,祛風止癢。
適應癥急性和慢性濕疹。
說明蛇床子具有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常與地膚子、蒼耳子等配伍,用於治療急慢性濕疹。
18號方由生山楂、生大黃、苦參各65克、蟬蛻35克、芒硝60克組成。
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煎藥,煮沸後10 ~ 15分鐘加入芒硝,再煎1、2分鐘,離火,讓濾液冷卻,再用藥棉沖洗患處,每日5、6次。
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
適應癥濕疹。
說明山楂對身體有解毒殺蟲、洗頭止癢的作用。藥理實驗證明,其煎劑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大黃和芒硝都可以清熱解毒,苦參可以燥濕,蟬可以祛風止癢。
十九號方由苦參35克、蛇床子35克、明礬35克、花椒12克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取汁溫熱患處。
功能祛濕解毒。
適應癥急性和慢性濕疹。
說明川椒可以水濕,民間常用來治療水濕之證。苦參、明礬皆可燥濕,與蛇床子配伍祛風除濕,解毒殺蟲。
配方20由等量的大黃、黃柏、苦參、土茯苓、白鮮皮、花椒和明礬組成。
用法:將藥物加水適量,煎30分鐘,濾出藥汁,用紗布蘸藥水擦洗患處。藥液溫熱時,將患部浸入藥液中20-30分鐘,每日3次,每劑用2天。不吃辛辣、辛辣、魚、蝦、牛、羊肉等。服藥期間和痊愈後3個月。
功能清熱祛風,燥濕止癢。
適應癥濕疹。
說明方中大黃、黃柏清熱解毒,苦參、明礬、土茯苓燥濕,白鮮皮、花椒祛風燥濕止癢。
21號方由黃柏、苦參、蒼術、滑石20克,蟬蛻、防風、地膚子9克組成。
用法:每日1劑藥,水煎取汁溫熱患處,每日3 ~ 5次,每次洗10 ~ 15分鐘。
具有祛濕、祛風、止癢的作用。
適應癥濕疹。
說明配方中的滑石具有保護皮膚、粘膜和抑菌的作用。黃柏、苦參、蒼術、蟬蛻、防風、地膚子祛風止癢。
處方22由大黃9克、黃連9克、黃柏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組成。
用法:將濾液用水煎服,熏蒸患處,每日3次。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
適應癥嬰兒濕疹。
說明生大黃、黃連、黃柏、苦參都有清熱解毒、燥濕的作用。蒼耳是治療風濕病的藥。藥理實驗證明,蒼耳子煎劑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方23由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5克,苦參12克,明礬10克組成。
使用時,將藥物用水煎服,趁熱將汁液熏洗患處。
具有活血、祛風、除濕的功效。
適應癥:慢性濕疹。
說明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對風濕痹阻血管引起的濕疹有很好的療效。與蒼耳子、苦參、明礬配伍,可進壹步增加祛風除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