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南京的老規矩,端午節中午,家家戶戶都要把整個大蒜放在鍋裏煮給孩子吃。壹個孩子單獨吃壹個,因為諧音,有毒。孩子吃了燒焦的大蒜,所以夏天沒有拉肚子,肚子裏也沒有蟲子。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以避免腹痛。
每到端午節,河南、浙江等省的農村,家裏的主婦們都起得很早,把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做早餐。有的地方煮蒜、雞蛋的時候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煎包,據說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端午節也有壹些地方吃“蒸蒜”(壹棵蒜苗只長出壹顆又圓又大的蒜,稱為獨蒜)。
蒸大蒜極其簡單。剝點蒜,洗幹凈,放碗裏,撒點紅糖,放鍋裏蒸熟。上菜後,倒入壹勺香油,用筷子拌勻。在壹家人享受其他美味之前,每個人都要遵循老規矩——先吃大蒜。放壹顆大蒜在嘴裏,只要嚼幾下,大蒜就會軟軟地滑進肚子裏。光是大蒜特有的香味和辣味,就會讓人的味覺神經高度興奮,讓人食欲大開。
端午獨吃蒜的習俗,相傳是唐初在本縣任職的壹位黎族縣令傳下來的。縣令李有個寶貝兒子,名叫德福。德福十歲的時候得了壹種類似慢性腸炎的腹瀉,壹天腹瀉十幾次。因為縣令是人人稱贊的好官,無數名醫前來獻方,卻無壹奏效。縣令見兒子奄奄壹息,心痛不已。
轉眼間,到了端午節那天,壹位曾得到縣長幫助的鄉村醫生聽說此事,主動走進縣衙,告訴縣長他有壹個偏方,可以治好公子的病。醫生把寫好的藥方給縣長看,只見上面寫著“獨蒸壹碗蒜”。縣令看到這個奇怪的藥方,起了疑心,但還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午飯時給兒子蒸了壹碗蒜。他怕兒子不吃,特意撒了點紅糖和香油。福德吃得津津有味。奇跡般的,第二天,有福的腹瀉明顯減輕,壹周後恢復。縣令也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普通的大蒜也能治病。”
“單用大蒜治好縣長兒子的怪病”的故事傳開後,老百姓深受鼓舞。因此,每年端午節的中午,家家戶戶都會吃壹碗“蒸蒜”來預防疾病。壹些吃不慣這種味道的人會在他們的菜肴中加入蒜片作為配料。
端午節吃大蒜可能與大蒜的殺菌作用有關,意味著驅邪防病。醫學早就證明,大蒜確實有解毒、殺蟲、殺菌、消炎的作用。特別是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不僅可以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真菌感染和慢性腹瀉,還可以預防皮膚病,尤其是單獨使用大蒜。
民間傳說,吃雞蛋生心臟。因為雞蛋的形狀像壹顆心,所以壹般認為吃雞蛋可以保持精神不虧損。端午節吃雞蛋壹方面是為了好運,祈禱壹年不生病,另壹方面是為了改善生活。至於端午節吃雞蛋的民俗,民間有個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節總要潛入民間傳播疫情。大多數受害者是兒童,從發燒、厭食到臥床不起。母親們對此十分心疼,便去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乞求她消災保佑子孫後代。女媧得知此事後,去找瘟神說:“以後再也不允許妳傷害我的第壹個孩子。”
瘟神知道女媧神通廣大,不敢與她作對,便問:“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孩子?”女媧笑著說:“我有很多孩子。告訴妳吧,我每年端午節都命令我的第壹個女婿在她的裙子前掛壹個雞蛋袋。凡是掛蛋袋的孩子,都不準胡鬧。”今年端午節,瘟神又下去了,我看到孩子們胸前掛著壹個小網兜,裏面裝著煮鹹蛋。瘟神以為他們都是女媧的孩子,所以不敢傷害任何人。就這樣,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
擴展數據:
端午節吃以下雞蛋。
1,茶葉蛋
在江西南昌,端午節要煮茶葉蛋和鹹蛋。雞蛋包括雞蛋、鴨蛋和鵝蛋。蛋殼塗成紅色,裝在五顏六色的網兜裏,掛在孩子脖子上,寓意祝孩子好運平安。
2.鹹蛋
據說煮粽子的鍋裏同時煮了壹些雞蛋,鴨蛋,鵝蛋。吃完蘸糖的甜甜的粽子,蘸鹽的雞蛋被“頂”上,讓妳整個夏天都避免生瘡;中午把粽子鍋裏煮好的鴨蛋、鵝蛋放在太陽底下曬壹會兒再吃,這樣可以避免整個夏天頭疼。
3.大蒜雞蛋
每到端午節,河南、浙江等省的農村,家裏的主婦們都起得很早,把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做早餐。有的地方煮蒜、雞蛋的時候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煎包,據說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4、煮雞蛋
端午節的早晨,在東北地區,長輩們把煮好的雞鴨鵝蛋滾在孩子們的肚子上,然後剝給孩子們吃。媽媽和奶奶還會在寶寶肚子上滾溫熱的雞蛋,壹邊做壹邊說“壹年不胃痛”之類的話。這壹天,出嫁的大媽還會給侄子送去煮雞蛋和壹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