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與大黃的區別
黃連燥濕清熱
1黃連秦皮湯
治療眼睛紅腫、過度腫脹、流淚的疼痛。以黃連、秦皮為飲劑,加苦竹葉為洗方,可以減少眼淚,消腫止痛。上焦熱的治療。
腹瀉的治療
還有香連丸、姜連散、姜黃散,都是用黃連清熱燥濕。戲後用木香佐黃連益氣;腹痛的劇配幹姜,有助黃連燥濕;若腹痛較輕,有惡心感,則加生姜,以祛氣滯,減輕不良反應。這是壹個治療中焦濕熱的例子。
大黃散結瀉熱
1活血化瘀
比如用瀉心湯吐血出血。瀉心湯選用大黃、黃芩、黃連。
女性閉經用當糖丸。抵當湯丸用虻蟲、水蛭、桃仁、大黃。下瘀血丸中使用了大黃、桃仁、地龍。這是大黃活血的壹個例子。
2.隔夜吃或有熱或幹的糞便。
比如三承氣湯,胃腸疾病用大承氣湯,小腸疾病用小承氣湯,胃病用調胃承氣湯。這是大黃下發熱的例子。
另外用於理氣飲,三物厚樸湯、厚樸大黃湯均用大黃;大黃甘草湯食用後可立即嘔吐。
生黃連與炒黃連的區別。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殺蟲止癢。黃連可以用,也可以煎,兩者功效不同。
生黃連善清疫毒,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殺蟲毒。可用於吐血、嘔血、咯血、血尿、便血、熱淋、血淋、泄瀉、痢疾、外陰腫痛、痔瘡腫痛及高熱出血、熱入心經引起的煩躁、譫妄、昏迷。
常與大黃、黃芩、水牛角、生地、冰片、牡丹皮、赤芍、白茅根、仙鶴草、小薊等藥同用。
炒黃連長於燥濕清熱,對濕熱所致的胸悶脹痛、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濕熱所致的癰瘡毒浸皮、疔瘡黃疸、水火所致的濕疹、皮膚潰爛均有較好療效。常與蒼術、黃柏、川牛膝、薏苡仁、茵陳、龍膽草、金錢草、苦參同用。
黃連臨床應用的單方仍然很多,下面介紹壹下:
治療細菌性痢疾的黃連粉每次口服0.4g ~ 1g,壹日三次(可裝膠囊口服)。
治療小兒黃連6克,半夏6克,研成細粉,分100份,1份,每日三次,每次1份。溫水套裝。
治療濕證和火燙傷的黃連研成細末,放入香油中,按65,438+0: 3的比例內服外用,每日三次。
治癰腫,黃連15g,檳榔15g分別研成細粉,用蛋清調好,外敷,1,每日3次。
黃連有哪些功效?
黃連味苦,寒。據《本草經》記載,主要用於消熱、惡心、泄瀉、濕熱腹痛、痢疾、風熱眼疾、各種瘡瘍、脅痛及季節性脅痛。
壹般來說,它的功效是清熱燥濕。臨床應用:①治療腹瀉。2腫脹。
治瀉者,如香連丸,治瀉急裏重者,用黃連、木香;姜連散,配幹姜、黃連,治療濕痢優於熱痢、腹痛;壹種治療赤白痢的軟丸劑,由吳茱萸和黃連共同煎制而成。這是黃連治療痢疾的臨床應用。
對於消腫者,如黃連秦皮湯用於治療雙眼突然紅腫疼痛;黃連粉用於治療痔瘡;四種薄貼(黃連、黃柏、地榆和白芷)用於治療瘡和潰瘍,並將四種草藥研磨成細面,用蛋清塗抹瘡周圍的腫脹部位。這是清熱消腫的例子。此外,用吳茱萸、黃連作左金丸治療脅痛、季節性脅痛,也是清熱燥濕的又壹例證。
大黃、黃連合用,臨床常見:瀉心湯(《金匱要略》)用大黃、黃連、黃芩治嘔血、鼻衄;大黃黃連瀉心湯是另壹個用大黃和黃連治療心虛的例子。
《醫經談》中說:黃連味苦寒,色暗黃,肥而連珠為好,故名黃連。連苦燥入心,心火滿。它適合那些有少量左英寸脈沖的人。
瀉心湯用於治療心下脹滿或熱郁、煩躁、惡心;香象飲用於治療突發燒心、熱吐、熱瀉、壹切濕熱腹痛、熱瀉、腸出血、中暑、平肝涼血、和胃增腸。
姜汁炒治上焦痰火,吳茱萸、桑寄生與木香同用治心脹腸滯,為治腹痛之主藥。
本品與吳茱萸同用,治肝火挾帶脅痛,小腹疼痛。
我猜妳喜歡它
1.大黃泡水有什麽好處?
2.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3.大黃的功效與用量。
4.黃連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5.大黃粉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