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身體虛弱,經常感冒好幾個星期。家人會帶我去看鐘樓底下的老中醫,好心的爺爺或者阿姨會觀察我,然後讓我們把壹堆裹著粉的三角紙袋帶回家,每天吃幾袋。對我來說,對中醫的最初印象來自於中藥的苦澀。
從小到大,總是看到各種中醫故事。媒體對各種名醫或治病救人故事的報道,讓我對中醫更感興趣。當然,那時候我對中醫的印象更趨於神秘。
上大學的時候想學中醫,但是家裏人阻止了我,勸我如果真的感興趣,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自學。我當然知道這只是借口,但之後我好像更喜歡看中醫故事了。雖然大部分時間看熱鬧,但是心裏喜歡,還是很開心的。逛書店和圖書館借書的時候,我總是拿起中醫的書翻來翻去才放棄。
《我與中醫的機緣》這本書是繼我在傳承堂的醫學講座之後,第二本講述作者學醫行醫經歷的書,我當然更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走上自學之路的。不僅通過這本書了解了作者在自學道路上的困惑和認識,還抓住了中醫的壹些思維方式。不是有句話說?中醫是壹種思維。中國人最終會選擇中醫作為他們的生活方式。為什麽不吃冷食?為什麽不提倡多吃水果?這些保持健康和謹慎的陳詞濫調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作者的解釋非常通俗易懂,直截了當。
學中醫的過程肯定是枯燥和艱難的。就像作者在後記裏說的,學中醫對壹個新手來說肯定不是那麽愉快的,尤其是新手太新,迷茫,無知。可以說他是捉摸不定,無從下手的,但好在作者堅持下來了。在學習的路上,他遇到了那麽多誌同道合的人,這樣的學習也變得有趣起來。在堅持的路上,壹個人總是令人欣慰的。作為讀者,我有壹本業余的書,而病人有壹個好醫生。
壹千個讀者有壹千個哈姆雷特。中醫學生、中醫專業人士、中醫愛好者看這本書肯定會有不壹樣的感受,而且書中提到的很多中醫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於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略顯晦澀,但中醫愛好者也可以從作者的學習經歷和各種醫案中慢慢了解壹些內容,有些內容看完這本書可能就明白了;不過,有些內容看完這本書可能就看不懂了,這沒什麽。壹本書不需要讀者理解壹切。如果能引起讀者對中醫的興趣,甚至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會是壹個不錯的結果。
我很佩服作者的堅持,也很佩服這些中醫的堅持。作為壹個外行,也是壹個中醫愛好者,我相信中醫會在這片土地上開出越來越燦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