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體溫異常升高,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見癥狀。國外有研究證實,家長普遍害怕孩子發燒,很容易不恰當地使用退燒藥,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溫度不壹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有專家認為,如果兒童體溫達到38.8℃,但精力充沛,無不適,則無需退熱治療。當孩子體溫超過38.3℃,但精神無精打采,煩躁痛苦時,就要治療了。體溫在39℃以上的高熱容易引起小兒驚厥,6個月以下的小兒因發熱時病情變化快,應及時治療。3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應慎用藥物退燒,應采用物理方法退燒。如果藥物退熱效果不好或藥物退熱後不到兩小時體溫超過39℃,也應采用物理方法降溫。藥物退燒需要壹段時間。當孩子體溫突然超過40℃時,應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燒。
兒童應根據年齡、病情和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品種、劑型和劑量。退燒藥多為常用非處方藥,安全性和有效性較好,但成人劑型不適合兒童。兒童專用退熱滴劑、混懸劑、顆粒劑具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劑量準確、口感好等特點。此外,藥品說明書內容詳細,根據不同年齡段和相應體重列出了劑量和每日用藥次數,註意事項明確。兒童服用成人藥丸往往要分開服用,劑量不準容易出錯。將藥片貼在孩子胃腸道的某些部位,也會對嬌嫩的組織造成刺激性損傷。
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楊酸是壹種解熱鎮痛藥,使用歷史悠久。常用的布洛芬片是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的復方制劑,用於小兒退熱,在臨床上受到好評。退熱的話,壹般是小劑量短時間使用,比較安全。但該藥可引起新生兒發紺、肚臍出血、嘔血和血便等不良反應,應禁止嬰幼兒使用。吡啶(賴氨酸)是阿司匹林和賴氨酸的組合,毒性降低,可註射給藥,起效快,3歲以上兒童均可使用。
在壹些西方國家,因兒童服用阿司匹林而導致的雷氏綜合征現象屢見報端。這種綜合征是壹種嚴重的病理變化,以急性腦病合並肝脂肪變性為特征,但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國內關於阿司匹林引起兒童雷耶斯綜合征的報道很少。大部分病例與阿司匹林治療風濕熱等疾病的長期用藥史有關。所以除了川崎病,很多國家已經不再給孩子用阿司匹林了,國內也沒有嚴格要求,但是要慎用。特別是阿司匹林,應避免作為水痘等病毒性疾病的退燒藥,因此更容易引起兒童雷氏綜合征。
布洛芬,即布洛芬,退熱作用快速穩定,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該藥雖與阿司匹林相似,但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明顯低於阿司匹林,且易耐受,因此被認為是壹種安全可靠的解熱鎮痛藥物。兒童的劑量可根據病情而定。壹般每公斤體重每次用量為5 mg,體溫高於39℃時可用10 mg,需要再次用藥時間隔6 ~ 8小時。加大劑量可增加持續退熱時間,必要時每公斤體重劑量可達每次40毫克。布洛芬可單獨使用,也常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療效。常用的復方鋅布顆粒含有葡萄糖酸鋅,促進人體的代謝活動;馬來酸氯苯那敏可緩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
對乙酰氨基酚即撲熱息痛,主要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調節體溫和鎮痛的作用,很少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因其起效快、作用強、安全,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推薦並作為解熱藥物使用。兩個月以上的孩子可首選此藥,每次用量為每公斤體重10 ~ 15 mg,每日不超過4次,退燒壹般不超過3天。兩個月以下的嬰兒應遵醫囑使用。
安乃近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癥、腎損傷和過敏反應。藥典仍有該藥,但顯示僅在出現急性高熱、急性病且無其他有效退熱藥物時用於緊急退熱。口服壹直很少用,多用於滴鼻液。應使用20%溶液,嬰兒每鼻孔1 ~ 2滴,兩歲以上兒童每鼻孔2 ~ 3滴。用於10個月以下嬰幼兒,效果確切。5 ~ 6歲以上的孩子壹般不滴鼻給藥。6個月以上高熱患兒可采用肌肉註射給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 ~ 20 mg,壹般只給壹次,以確保安全。基層醫療單位由於相對缺乏用藥經驗和處理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條件,很少使用安乃近退燒。
皮質類固醇有些基層醫療單位的醫生把皮質類固醇當成“萬能藥”,習慣用地塞米松退燒,這是不正確的用藥方案。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外的休克、嚴重感染或炎癥的急救。兒童使用糖皮質激素退燒,容易掩蓋病情,造成誤診。這些藥物沒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但有顯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當可促進細菌或病毒感染的傳播並加重病情,還可能使趨於好轉的感染死灰復燃。糖皮質激素還可加重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類固醇類藥物退燒,可能會導致小病變、重疾病的不良後果,不能輕易使用這種方法。
兒童發燒多為感冒引起,病因多為病毒感染。用中藥治療有壹定優勢。如小兒感冒口服液、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清咽顆粒、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這些藥物使用方便,具有解熱、消炎、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綜合治療作用。病情較輕時,可先用。但這些藥物壹次用量很大,給孩子使用帶來不便。中藥退燒是安全的,但兒童也要按照說明書使用。
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扁桃體炎;也可能是肺炎、麻疹、腦膜炎等嚴重疾病。退燒藥只能改善癥狀,沒有抗菌或抗病毒能力。所以在使用退燒藥前要查明病因,以免影響診斷,延誤治療。退燒藥種類很多,有單壹成分的,也有各種復方制劑,但主要有效成分相同或相近,不宜同時使用幾種藥物。有些家長壹聽說某種藥物安全,就喜歡給孩子加大劑量,希望增加療效。這種認識應該改變。退燒藥劑量過大容易出現胃腸道癥狀,甚至損害肝腎功能。退熱作用過大會引起出汗過多,體溫驟降會引起虛脫。特別是發燒的嬰兒,應該由有經驗的兒科醫生開處方,不可大意。有報道說應該給寶寶滴幾滴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退燒,但是家長按照孩子的量給了壹勺,給寶寶造成了嚴重的肝損傷。使用退燒藥後要多喝水,這不僅是孩子新陳代謝的需要,也有助於藥物的代謝和排泄,避免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