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的處理。急性腦出血的急救原則①防止進壹步出血;②降低顱內壓;③控制腦水腫;④維持生命功能和預防並發癥的具體措施有:(1)安靜臥床:盡可能保持床頭高,盡量減少移動;壹般臥床3-4周左右(2)。保證氣道通暢:腦出血的前5個M5分鐘對生命至關重要,因為患者舌根向後倒,容易阻塞氣道,所以要保證氣道通暢:松開衣領,摘下義齒,側臥,使口腔分泌物自動流出,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3)合理應用鎮靜劑:對煩躁或癲癇者應用鎮靜劑和止痛藥;(4)調整血壓:對於高血壓腦出血,使用少量利血平(利血平)。有意識地給予口服降壓藥(5)少動:如果患者在狹窄的地方發病,要盡快轉移到寬敞的地方。原則是盡量不要搖頭,保持頭部水平,以免阻塞呼吸道(6)。內科治療:血腫較小,顱內壓無明顯升高。基本上以基礎藥物治療為主,有時可以早期加用改善腦血液循環的藥物。使用中藥制劑活血化瘀的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患者,需要積極合理的脫水治療(7)。手術治療:血腫大中線結構明顯移位的患者,多數應及時手術,有時為了搶救危重患者,應緊急手術。有學者認為,血腫在病理損害中起著啟動和關鍵作用,血腫引起的缺血性水腫體積可以比血腫大數倍,因此主張早期手術,甚至在發病6小時內早期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繼發性損害,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從而獲得更好的療效(8)。止血藥:常用止血藥如苯乙胺(止血敏感)、氨基甲苯甲酸(抗纖溶芳香酸)、維生素K的用量不宜過大。(9)加強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肺炎和褥瘡。重點動態觀察生命體征,包括清醒瞳孔血壓、脈搏呼吸,每半小時測1次,每2-4小時測1次並認真記錄(10)。及時搶救:如果意識障礙加重或躁動,瞳孔不等大,光慢,脈搏慢,血壓高,說明已有腦疝,應立即搶救。2.急性期壹般治療(1)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患者可采取頭側臥位,不適宜仰臥位,防止舌頭後墜阻塞氣道,及時翻身拍背,幫助痰液咳出。同時,他們也可以經常吸入痰液,幫助痰液濕潤。當出現呼吸道阻塞跡象時,應及時切開氣管,以免缺氧,加重腦水腫。可間歇吸入混有5%二氧化碳的氧氣,避免吸入純氧時間過長。純氧會導致腦血管痙攣,甚至氧中毒。(2)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通常發病後1 ~ 2天內禁食為好,每日輸液量為1500 ~ 2000 ml,並記錄進、出量。此外,還應註意預防和糾正酸中毒、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或不能進食。第三天可以插胃管鼻飼,保證營養供應,每天液體攝入量適當限制在250 ml。0ml如有高熱、嘔吐、多汗、多尿,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體。必要時給予脂肪乳註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劑(3)。加強護理:腦出血患者病情急,死亡率高,急性期的護理非常重要。①密切觀察病情:包括意識、瞳孔變化、嘔吐、監測血壓和體溫變化。②並發癥的預防:影響急性腦血管病治療和預後的主要因素是並發癥的預防。預防尿路感染和褥瘡是護理的重點。3.調節血壓。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降壓治療的原則是:(65438+ 0)認真掌握降壓治療的適應證。壹般認為,當收縮壓超過24 ~ 26.66 kPa (180 ~ 200 mmHg)時,可考慮適當降壓以防止進壹步出血,但脈壓過高的患者應謹慎降壓(2)。應平穩控制血壓,使血壓的“峰”和“谷”在24小時內接近,既可避免血壓波動對血管壁的損害,又可防止低血壓可能引起的腦灌註不足。降壓治療不應過分追求快速降壓效果或重復使用大量強效降壓藥物,如利血平。0.5 ~ 1mg肌註25%硫酸鎂10mg深層肌註6 ~ 12h可重復使用,其他口服降壓藥如轉化酶抑制劑或利尿劑但血管舒張作用強的藥物慎用或不用。當患者對降壓反應完全不敏感時,應註意顱內高壓引起的血壓升高(3)。降低血壓的可行方法是在壹段時間內逐漸將血壓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稍高,而沒有腦缺血的不適感。大多數人認為血壓應該穩定在20 ~ 21.33/12 ~ 13.33 kPa(150 ~ 160/90 ~ 65438)。最好保持左右血壓略高於患者原有血壓。(4)必須密切觀察血壓循環和水電解質平衡,尤其是呋塞米(呋塞米),同時使用脫水利尿劑降低顱內壓,抵抗腦水腫。通過抑制水腫組織中的鈉進入細胞,間接使腦組織脫水,減輕腦水腫。它已被廣泛用作脫水劑治療腦水腫患者,但連續大劑量使用該藥引起血壓持續下降、血容量急劇下降和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5)。使用降壓藥時,要註意血壓的變化。血壓過高時,要把床頭擡高30 ~ 45左右。當血壓接近正常時,我們應該降低床頭。如果血壓持續過低,應適當使用升壓藥維持上述水平。4.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預防腦疝形成的重要環節。腦出血後腦水腫逐漸加重,往往在6小時內達到高峰。半個月後腦水腫逐漸消退,導致顱內壓增高甚至。導致腦疝,所以控制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應及時采取積極措施控制腦水腫。當脫水劑在臨床上有指征時,壹般采用靜脈註射或肌肉註射。除非患者清醒,顱內高壓不嚴重,沒有嘔吐,可以選擇口服藥物。當靜脈註射或口服有困難時,也可考慮直腸滴註。當出現嚴重脫水和顱內壓增高時,可向頸動脈註入40 ~ 60m甘露醇。l腦組織可以脫水,對全身影響不大。同時,脫水劑及其用量必須根據顱內壓增高程度、心腎功能等壹般情況綜合考慮。在深度昏迷或腦疝早期體征時,應使用強脫水劑。通常應選擇2 ~ 3種替代使用,如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制劑。心臟或腎功能不全者往往需要先用呋塞米。膠體液體,如20%或25%人血白蛋白,可防止血容量減少,避免低血壓。急性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助於減輕腦水腫。地塞米松抗腦水腫作用最強,尤其是對血管性腦水腫。常用劑量10 ~ 15 mg加入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靜脈滴註1 ~ 2周,因腦出血停激素作用緩慢。大多數昏迷患者易發生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會加重或掩蓋這些癥狀。此外,該激素具有緩慢的降低顱內壓的作用,不能快速抵抗腦水腫。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患者,容易誘發應激性胃出血。應同時使用胃粘膜保護藥物。5.止血藥的應用腦出血患者對是否使用止血藥意見不壹。各種止血藥主要是防止腦實質毛細血管。血管出血或滲血對動脈破裂出血的影響尚不確定。盲目應用止血藥可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缺血性腦血管病引起心肌梗死或腎動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因此,有人反對對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止血藥,但要經常檢查凝血功能。在相關實驗室指標的監督下,對腦出血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的患者短期用藥,可考慮使用適當的止血藥治療。抗再出血6。人工冬眠降溫療法可以降低腦的基礎代謝率,減少氧耗,提高腦對缺氧的耐受力,從而改善腦的缺氧狀態,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可以保護腦組織,減少或避免再出血(1)。早期低體溫:發病6小時內盡量給藥7-8小時以上,降溫時間不超過48小時。如果並發高熱,降溫時間可以延長。(2)降溫方法:目前有很多先進的低溫溫室,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需要采用頭部冰帽+動脈冰敷+藥物的方法。(3)逐步復溫原則:先停藥,再撤冰敷,最後在8-12小時內取下冰帽。這種短期低體溫的並發癥很少,部分有肌顫和煩躁,可以給阿曲庫銨。25毫克或地西泮10毫克7。外科治療由於CT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變得迅速而準確。隨著顯微外科、立體定向手術等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手術精度,大大減少了對腦組織的創傷。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適應證不斷拓寬。壹般認為出血發作後6小時內會形成血腫,8-24小時後水腫達到高峰。在此之前清除血腫是有可能的。良好的早期手術進行功能恢復,既能及時清除血腫解決顱內高壓,又能減少血液分解對腦組織的損害,對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1)具有重要意義。手術適應證: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沒有統壹的標準。壹般認為患者年齡不是特別大,重要臟器功能良好,無嚴重並發癥,如深度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質、僵直、瞳孔縮小、中樞性高熱,符合下列條件之壹者:①出血量20ml以上;②丘腦或基底節血腫;③如破入腦室,應盡快穿刺引流,同時進行腰椎穿刺。+0次/d,每次釋放腦脊液10 ~ 20ml,直至病情穩定。引流管在嚴格無菌操作下保存約65438±0周。④血腫累及腦幹,老年人或腦疝患者不宜手術。⑤可先降低術前高血壓。⑤有血管畸形或動脈瘤破裂的患者慎用。⑧小腦半球出血量約20ml的患者,內科保守治療後無改善。病情逐漸加重或出現腦疝。(2)手術時機:過去人們認為腦出血患者手術危重、再出血風險大,手術應在24h後進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壹般在出血半小時內形成血腫,但血腫周圍水腫6-7h尚未形成。出血停止,血腫周圍出現水腫,血腫旁腦組織壞死出現不可逆損傷,24h內達到中度水腫,隨著研究的深入達到重度水腫。多數學者主張在血腫周圍腦水腫發生前進行早期或超早期手術,即發病後6-8小時內手術,既可減輕血腫對腦組織的壓力,又可避免腦水腫的發生,打破出血後血細胞分解、腦水腫等壹系列繼發性變化造成的惡性循環,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壹般以出血後3天內手術為宜。出血超過20天的是否使用穿刺,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3)手術方法:血腫清除手術常用的方法有:①神經內鏡治療;②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③骨瓣開顱或骨窗開顱清除血腫;④CT引導立體定向抽吸術;⑤腦室引流血腫溶解術8例。腦出血的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目的是促進癱瘓肢體和言語障礙的功能恢復,改善腦功能,減少後遺癥,防止復發。恢復治療的時機是當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的臨床癥狀消退,受損腦功能逐漸恢復時,除了原有的藥物治療外,重點應放在改善腦血液循環和促進營養代謝上。藥物的作用要緩和,劑量可以從低劑量逐漸增加到治療劑量。恢復期另壹個重要的治療措施是康復,特別是對於偏癱、失語癥等嚴重神經功能缺損的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顯著降低殘疾(1)。預防再出血:復發性腦出血是腦血管疾病幸存者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壹。國內宋德根等人報道的復發性腦出血的間隔時間為3個月至5年,占同期腦出血的65,438+09.5% (58/297)。首次發病後1年內復發為37.9%,2年內復發為75.8%,3年內復發為93%,即絕大多數患者3年內復發。Passeros等人用聯合變量分析表明,復發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年齡、性別、高脂血癥、吸煙、大量飲酒和糖尿病無明顯關系,關鍵是未控制的高血壓和血管澱粉樣變。認為再出血的誘因是高血壓,其次是情緒變化,如激動、悲傷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TIA或缺血性腦血管病史,高脂血癥再出血者較少。因此,積極控制高血壓,合理治療糖尿病並註意情緒的自我調節,規律飲食,及時治療便秘是預防再出血的重要環節。宋德根等報道經內科治療好轉58例,死亡29例。例各占患者的50%。(2)藥物治療:①鈣通道拮抗劑:腦出血後血腫周圍腦組織中的神經細胞處於鈣超載狀態。應用鈣通道拮抗劑可以緩解超負荷狀態,防止細胞死亡,改善腦微循環,增加腦供血。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尼達爾)20 ~ 40 mg 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桂利嗪(腦益嗪)25mg3次/d低血壓、顱內壓明顯增高和腦水腫者慎用②腦代謝激活劑:促進神經代謝的藥物,如吡拉西坦(腦復康)、胞二磷膽堿(胞二磷膽堿)、腦蛋白水解物(腦活素)、γ-氨基丁酸泛癸利酮(輔酶Q10)、維生素B和血管擴張劑等,也可使用。飲食控制:①應提供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中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需求;②多喝水,常吃半流質食物。因為癱瘓病人往往害怕尿多,所以要盡量少喝水,這對病人是不利的。在他們的日常飲食中也應該有米飯和湯,尤其是粥,他們也可以多喝鹹菜適當吃壹些多汁的新鮮水果和水果對於少數不想喝水的人來說可以防止便秘和尿路感染。性疾病的發生③註意膳食纖維不宜過細,以防便秘。避免濃茶、酒、咖啡和辛辣食物④控制鹽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4)。康復治療:①被動運動與按摩:在患者四肢無肌力時,以被動運動為主,動作要輕、輕柔,各關節逐壹有節奏地進行,每天兩次,以維持關節及軟組織的運動功能,避免因攣縮而使活動範圍受限,同時關節攣縮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加重康復難度。當患者的四肢有了功能,就會逐漸轉變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的結合。運動時應特別註意患側肩關節的外展和外旋,防止肩關節攣縮疼痛②主動運動:患者肢體有肌力後,應及時在主動運動床上進行主動運動和仰臥起坐訓練。有些腦血管病人最初把自己看成是整個肢體的癱瘓,而不僅僅是壹側的癱瘓,覺得全身完全無力。克服這種感覺的第壹個方法是幫助病人學會使用健側肢體在床上活動,並在仰臥位做肢體的伸展和彎曲。在患者清醒時,應盡早擡高床邊,在耐受良好的情況下坐在床上進行體育鍛煉,如拉繩拉物、做仰臥起坐、伸手擡腿等,使繃緊的肌肉得到有力的牽拉,增加活動範圍。床邊鍛煉:病人應逐漸學會在床邊坐起。方法是患者可將其健側蜷曲起來,然後將其健側下肢置於患側下肢之下,使患側肢體從床邊放下,在健側上肢的支撐下坐起。此時,患者使用視覺傳入神經和健康側。學會坐姿平衡後,學習和訓練上肢的本體感覺就容易多了。站立運動可以在床邊運動後及時創造條件,幫助人們轉向自立或靠墻自立,然後離開床進行室內和室外活動。物理療法和針灸療法。醫學運動療法:身體的協調性是由頻繁重復的訓練造成的。當四肢癱瘓後,協調性就會喪失,所以每完成壹個復雜的動作,在協調運動之前,就要有能力進行每壹個簡單的分解動作。只有循序漸進、持久地進行由簡單到復雜的反復訓練,這些肌肉才能成為正常活動的壹部分。對於癱瘓的肌肉,可以通過主動-輔助主動反重力和抗阻力練習,使每組肌肉由簡單到復雜得到改善。反復的體育鍛煉會逐漸協調四肢的功能。9.腦血管疾病卒中單元治療模式(65438+) 0)什麽是卒中單元?沖程單位。它是壹種腦卒中治療的管理模式,是指為腦卒中患者提供相關的系統藥物治療、軀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卒中單元的核心工作人員包括臨床醫生、專業護士、物理治療師、專業語言培訓師和社會工作者。從以上概念可以總結出卒中單元的特點:①不是住院腦卒中患者的綠色通道,所以不是腦卒中的全流程管理,而是患者的住院期。卒中單元不是壹種療法,而是壹個病房管理系統,不包含新的治療方法。新的病房管理系統應該是壹個多學科的護理系統。也就是說,多學科的密切配合④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應接受康復和健康教育,但卒中單元不等於藥物治療加康復,它是壹個綜合的eare或有組織的護理。特殊的⑤型卒中單元體現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它以患者的功能預後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為重要的臨床目標,而不是在傳統的病房治療中強調神經功能的恢復和影像學的改善。(2)卒中單元可分為以下四種基本類型:①急性卒中單元。急性期收治的患者通常是發病1周內的患者。在本卒中單元中,強調患者住院天數不得超過1周。②康復卒中單元。65,438+0周發病後入院的患者,因病情穩定而強調康復治療數周甚至數月③聯合卒中單元:又稱綜合卒中單元結合急性期和康復期。急性期患者的治療功能相同,但必要時住院時間可從數周延長至數月。④流動卒中單元:又稱流動卒中小組。在這種模式下,沒有固定的病房病人入住不同病房的多學科醫療團隊進行查房和制定醫療方案,因此沒有固定的護理團隊。有些作者認為這種形式不屬於壹個卒中單元,而只是壹個卒中小組[3]。所有卒中患者都應接受卒中單元治療:卒中單元是壹種常見的卒中醫療方式。建立卒中單元並不難,需要強調的是,所有患者都必須在卒中單元接受治療。為了實施卒中單元,各國卒中指南都強調將急性期患者納入卒中單元,其中英國皇家醫學會指南(2000)和近年出版的歐洲卒中促進會指南(2000)。美國卒中協會指南(2003)特別強調入院的必要性(如卒中單元康復的多醫療組早期幹預)。2002年在中國啟動的北京有組織卒中醫療系統BOCSS項目的運行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卒中醫療水平的提高和與國際接軌(2)。總的來說,1周後,血腫開始自然溶解,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的現象逐漸增多,患者意識逐漸下降。最後少數患者恢復較好,大部分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偏癱和失語。預後不良因素(1)血腫較大,嚴重腦組織損傷已引起顱內壓持續升高(2)。意識明顯障礙(3)上消化道出血(4)腦疝形成(5)中樞性高熱(6)欺騙性強直(7)70歲以上老年患者(8)呼吸道或尿路感染並發癥(9)復發性腦出血(10)。血壓偏高或偏低,心功能不全,這些患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或有嚴重的肢體癱瘓或長期意識障礙。2.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出血死亡率的影響因素(1)壹般老年人死亡率較高,對老年腦出血的治療應采取積極謹慎的態度(2)。過去有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肺氣腫等重要器官,儲備功能差。應激和防禦能力差易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在治療和發病過程中,電解質失衡、低血容量和醫源性因素嚴重影響了主要器官的正常代謝,降低了其功能(3)感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壹。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關鍵。(4)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重要標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對於有胃病史的人來說,尤其是血腫破入腦室,後者可能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危險因素。(5)腦出血患者的死亡明顯與出血部位的出血量和腦室內出血的情況有關。出血量越大,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越嚴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越明顯,越容易引起中線結構偏離,腦幹受壓,導致腦疝形成而死亡(6)。第三、四腦室積血較多,會引起中腦導水管梗阻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腦積水,加重顱內高壓和腦水腫。同時,血性腦脊液還可直接刺激下丘腦,引起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高熱、上消化道出血、腦心綜合征、高血糖等並發癥。(7)第四腦室出血還可引起第四腦室擴大,直接壓迫腦幹,導致腦疝或呼吸驟停。(8)血腫破入腦室者死亡率明顯高於無血腫破入腦室者,全腦室鑄型死亡率更高。如果血腫破入腦室,血塊堵塞腦脊液通道,清除血腫,持續引流腦室,可大大降低死亡率。(9)腦出血早期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腦疝,因此迅速有效解除腦受壓和急性顱高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當占位效應因水腫加重,導致神經系統功能惡化時,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10)。在腦出血的治療中,降低死亡率也很重要,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還應給予綜合治療,補充日常熱量,防止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繼發感染等並發癥,並維持呼吸血容量,穩定心肺功能,調節血壓。
上一篇:肌肉酸痛怎麽辦?下一篇:頭上有虱子。有什麽簡單的小方法可以快速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