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健脾、健脾胃,可以達到除濕的目的。但在體內濕時脾胃虛弱的情況下,重點是理氣祛濕的藥物治療,也可以通過引起脾胃的功能來間接補脾胃。因為單純的健脾方法,如黨參、黃芪、甘草、大棗等藥物,會阻礙脾胃,助邪助濕,反而不利於濕邪的排出。當然,臨床上很多藥物也有健脾祛濕兩種功效,如白術、蒼術、茯苓、薏苡仁等。
在體內陽虛的情況下,要用溫陽藥來達到除濕的目的。陽氣不足會降低機體的代謝功能,體內的濕氣很難消除,但陽氣上升,濕氣就會隨著陽氣的蒸發而消除。這類藥有附子、肉桂、幹姜,都有很好的除濕效果。祛風解表藥可以達到除濕散風的目的。祛風藥可以促進發汗,排出體內的濕氣。特別是在治療風濕暴露濕邪,引起關節疼痛、肌肉疼痛、寒冷、皮膚油膩等癥狀時,可用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藥物祛風解表。去除濕氣的方法有很多種,大部分都可以搭配使用。但只要認清自己的體質類型和具體癥狀,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祛濕藥物,就能更有效的達到祛濕的目的。
我們體內之所以會產生濕氣,不僅僅是我們自身新陳代謝的問題,還和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濕氣很容易侵入體內。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直接睡地板。地板潮濕,寒氣容易侵入身體,造成四肢疼痛。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濕衣服或蓋濕被子。洗完澡後,清洗身體,擦幹頭發。當房間潮濕時,打開窗戶透透氣。當外界空氣潮濕時,還可以打開風扇和空調,用這些電器保持空氣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