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治療病毒性肝炎

如何治療病毒性肝炎

妳好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目前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肝炎病毒可通過患者的排泄物或血液、被汙染的食物、水、餐具和手經口傳播。此外,還可以通過註射、血液制品等多種途徑傳播。蒼蠅和蚊子可以起到直接和間接的傳染作用。其中,甲型肝炎主要通過口傳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通過汙染的註射器、針灸針、手術器械、註射用血液制品和輸血傳播。

1.疾病特征:

甲型肝炎的潛伏期為2-6周,乙型為6-6個月..根據病毒性肝炎的特點,可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急性肝炎(1)根據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①急性重型肝炎。主要表現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疼痛等。有些病人會惡心、嘔吐和腹瀉。有些患者無癥狀,體檢時僅發現肝腫大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PT)。

②急性重型肝炎。發病初期有發熱、寒戰、明顯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厭惡油膩食物、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以上癥狀持續數日至兩周,平均1周。病兒鞏膜、皮膚呈黃疸,皮膚可有瘙癢感,尿液呈茶紅色,黃疸期肝臟可有腫脹、觸痛,可持續2 ~ 6周。隨著黃疸消退,患者進入恢復期。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改善,肝臟縮小,壓痛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這段時間大約是壹周。

③重型肝炎。極少數急性黃疸型肝炎癥狀嚴重,黃疸迅速加深,肝臟迅速萎縮(由於肝細胞大量壞死)。最突出的癥狀是中樞神經系統,如煩躁不安、尖叫、精神錯亂、嗜睡,醫學上稱為急性重型肝炎或暴發性肝炎。這種肝炎預後差,病程不超過2 ~ 3周。此外,還有壹種亞急性重型肝炎,或稱亞急性肝壞死,也很嚴重,但病程比急性重型肝炎長,往往達到數周或數月,部分患兒可發展為肝硬化。

(2)慢性肝炎。大多數急性肝炎患兒在2 ~ 4個月內完全恢復正常,但也有部分轉為慢性肝炎。根據其表現形式,壹般分為以下兩種:

①慢性持續性肝炎。常見於急性無黃疸乙肝患兒,病程半年以上,病情未見明顯好轉。反復出現肝區疼痛、食欲不振、乏力、腹脹等癥狀。肝功能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PT)為主,反復異常,但病情不嚴重,肝臟仍有腫大壓痛。

②慢性活動性肝炎。指壹般情況較差,面色晦暗,肝掌(手掌上有紅斑)或蜘蛛痣(皮膚血管擴張所致),肝臟腫大,質硬,脾腫大,肝功能異常。

以上是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特征,孩子患此病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家長要註意。

甲肝的發病率遠高於成人。兒童甲型肝炎的壹些特點如下:急性發熱6例以上;黃疸病例多;秋冬季患者多;病程短的患者多;預後良好;完全治愈的人很多。但不容忽視的是,乙肝在兒童中也相當常見,急性黃疸約占15%。急性無黃疸型約占30%。因此,肝炎患兒轉為慢性並不少見。

因為兒童的生理和解剖特點與成人不同,所以兒童病毒性肝炎的癥狀也不同。由於兒童消化功能較弱,患病毒性肝炎時,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較為常見。兒童肝臟的血流量相對比成人多,肝細胞的再生能力也比成人強。所以肝損傷後往往比成人更容易修復,所以恢復往往很徹底。比如急性重癥肝炎,往往搶救後完全恢復,很少出現肝硬化。另壹方面,嬰兒的肝細胞功能不健全,對各種有害因素敏感,免疫功能不健全。因此,1歲以下的嬰兒患此病時,預後較差。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長期慢性肝炎,可能是蛋白質合成不良的影響。

2.不同點:

(1)如果孩子與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觸或有輸血和血制品史,然後出現發熱、乏力、無精打采、厭惡哺乳或進食、腹部脹氣、惡心、厭惡油膩食物、正季肋部隱隱作痛、小便暗黃或眼睛發黃等癥狀,家長應首先考慮孩子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並及時就醫做進壹步檢查。檢查時,如果醫生發現孩子肝臟腫大、壓痛、肝功能異常,特別是丙氨酸轉氨酶升高,說明孩子已經感染了病毒性肝炎。如果需要查出孩子得的是哪種肝炎,需要做進壹步的化驗。

(2)病毒性肝炎應與下列有肝痛、黃疸的疾病相鑒別。

①藥物性或中毒性肝炎。有使用可引起黃疸的藥物史,如冬眠靈、銻劑、砷劑等。,或者吃毒蘑菇和魚膽。以上原因引起的黃疸,停藥或進食後可消失,可與病毒性肝炎相區別。

②鉤端螺旋體病。該病有疫水接觸史;有結膜充血、腓腸肌疼痛(小腿疼痛)和淋巴結腫痛;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沈降率增高;可能出現出血和腎臟損傷;病原體檢查和血清學檢查可呈陽性。

③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該病常有心絞痛、發熱和淋巴結腫大;醫生可發現異性淋巴細胞明顯增多,可達10%以上,嗜異性凝集反應陽性。這些可以與病毒性肝炎區分開來。

3.家庭治療:

目前,病毒性肝炎沒有特效療法。除了註意休息、飲食、加強護理外,還可以采用中醫療法。急性黃疸型肝炎屬於中醫黃疸範疇,根據中醫辨證可分為陽黃和陰黃。

(1)陽黃是濕熱所致。由於陽黃的病因在濕熱和實熱之間有所不同,臨床上有熱重於濕和濕重於熱兩種類型。

①熱量比水分重。患病兒童眼睛發黃、色亮、發熱、口苦、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口苦口幹、腹脹滿、小便短赤、便秘、舌苔黃膩。治療宜選用清熱利濕,輔以下法的方劑,如茵陳9克,梔子6克,大黃3克,黃連4克,黃柏6克,黃芩6克。每日1劑量,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2周以下兒童的劑量應減少。

②濕重於熱。病兒的身體和眼睛都是黃色的,但不如前者明亮,並伴有頭重嗜睡、胸悶惡心、食欲不振、口渴、大便稀稀、舌苔厚膩發黃。在治療中應選用具有利水化濁清熱作用的方劑,如茵陳9克,梔子6克,豬苓5克,澤瀉6克,茯苓6克,白術6克,大黃3克。每日1劑量,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孩子的劑量會在2周內減半。

(2)陰黃,分為寒濕發黃和氣滯血瘀兩種。

(1)寒、濕、黃。病兒眼睛、皮膚發黃,甚至發黃暗沈,如吸煙、腹脹、飲食減少、大便不實、小便不利、疲乏無力、畏寒肢冷、舌淡、舌苔膩等。應選用具有溫寒濕、健脾和胃功效的方劑進行治療,如茵陳9克、幹姜3克、附子2克、白術6克、茯苓6克、澤瀉6克。每日1劑量,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

②氣滯血瘀。病兒形體消瘦,食少,腹脹,胸、頸、面部有血管痣,黃暈如油暗,或伴有腹脹、便血、流鼻血及唇、舌紫暗。可選用具有柔肝健脾、活血散癰作用的方劑進行治療,如茵陳9克、鱉甲3克、龜板3克、蟬蛻3克、僵蠶3克、牡蠣9克、當歸6克、白芍6克。每日1劑量,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

4.家庭護理:

(1)休息。患肝炎後,由於肝細胞受損,孩子可能出現食物差、熱量不足、肝功能不全等情況。充足良好的休息可以降低全身和肝臟的新陳代謝,減輕肝臟的負擔,增加肝臟的血流量,減少肝臟的充血,有利於肝臟病變的恢復。如果孩子患有黃疸型肝炎,他應該在整個急性期臥床休息,直到黃疸消退。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應臥床休息,控制活動,癥狀好轉後下床活動。活動應該不大。直到恢復期,病兒的癥狀基本消失。當經醫生檢查肝臟,血清膽紅素低於25.65 umoy/L (65,438+0.5 mg%)時,他們可以在小範圍內做短時間的活動,不應感到疲勞。註意讓生病的孩子飯後靜臥半小時。康復後要再休息3個月,經醫生檢查後再恢復活動。但半年內,家長要註意不要讓患病的孩子做劇烈運動,以防復發。

對於慢性肝炎患兒,應根據肝炎發病情況進行休息。如果孩子明顯虛弱,丙氨酸轉氨酶偏高,應以休息為主,適當運動。如果屬於非活動性慢性肝炎,可以適當運動,但不要過度。另外,無論孩子患的是哪種肝炎,在未治愈前都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否則會使病情復發或加重。

(2)飲食。家長要根據病兒的不同口味和病情,合理準備多樣化的飯菜,促進食欲。由於肝臟直接參與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代謝,肝炎後這些代謝會受到阻礙,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也會減少,膽汁排泄受阻,影響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因此,在發病初期,不宜給病兒吃油膩、高蛋白的食物,如魚、肉、蛋、豆制品等。應該多吃含糖量和維生素高的食物,用米粉做各種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給生病的孩子多喝水,最好是糖或葡萄糖水和各種果汁,每天3 ~ 4次。飲食應以既補充足夠的營養,又避免因過量進食而增加肝臟負擔為原則。這樣不僅可以緩解病兒食欲不佳、厭油的癥狀,還可以通過糖和維生素的消化吸收,改善肝細胞中糖原的儲存。黃疸高峰前後,病兒食欲好轉,可迅速恢復到病前水平。有些病兒會出現高食欲,要註意控制病兒的主食量,限制肉蛋類的量,防止蛋白質和多余的脂肪增加肝臟的負擔。有些患病兒童暴食後病情加重,甚至出現肝衰竭,應引起重視。進入恢復期後,生病的孩子可以吃普通的飯菜,食物要多樣化,防止孩子偏食。這個時期不需要補充過多的維生素和葡萄糖,也不要暴飲暴食。

對於慢性遷延性肝炎的孩子,可以多吃些可口的飯菜。對於慢性活動性肝炎患兒,飲食與急性期相同,因為這類患兒的血漿白蛋白往往低於正常,所以在轉氨酶和膽紅素恢復正常之前,不要過快給予高蛋白飲食,不利於病情的恢復。谷丙轉氨酶恢復正常後,魚、蛋、雞、瘦豬肉等。可以適當增加,而且每次量不容易太多。每頓飯都要堅持的原則。

(3)惡心嘔吐的護理。應給予清淡可口的流質食物,並註意少食多餐,間斷給予果汁,但不能強迫自己多喝,否則會導致嘔吐。嘔吐嚴重者,請咨詢醫生。嘔吐後,及時給生病的孩子漱口。

(4)腹脹的護理。病毒性肝炎後,由於胃酸和消化酶減少,腸道蠕動減慢,常出現腹脹,尤其是飯後。對此,病兒壹日三餐的飲食可以調整。早餐和午餐多吃,晚餐少吃。不吃牛奶、豆制品等易產氣的食物,適當減少糖分的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給孩子口服乳糖酶、媽咪愛、多酶片、山楂丸等助消化藥物。

(5)瘙癢的護理。多見於重度黃疸患兒。輕度瘙癢者可用溫水擦拭皮膚,勤換內褲,每周2 ~ 3次,可減輕瘙癢。瘙癢嚴重者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6)病情觀察。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以便盡早發現重型肝炎和肝昏迷的早期表現。如果患者性格和情緒發生變化,如沈默、急躁、無故哭鬧、鼻腔、口腔和胃腸道有出血傾向、惡心、嘔吐、腹脹、厭食、黃疸加重、尿色暗、大便呈灰白色等,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5.預防方法:

(1)早發現早隔離患者。急性期患者應住院或在家隔離。隔離時間,從早發型幹眼癥發病日起至少30天;乙肝要隔離到血液表面抗原轉陰。慢性病患兒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應加強個人衛生,進行適當隔離,如飲食專用器具,註意血液汙染。急性甲型肝炎密切接觸者應觀察40天,如有疾病應立即隔離。

(2)托兒所、幼兒園的飲食管理人員、自來水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應定期檢查健康,如發現肝炎或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獻血者要徹底檢查,有肝炎病史、肝功能異常或HBsAg陽性者不能獻血。

(3)做好水源保護和飲用水消毒工作。

(4)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包括以下內容。

(1)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嚴格執行食堂衛生制度和操作規程。

(2)實行分餐制,或采用公筷公勺制。

(3)飲食用具要專用,或煮沸消毒10 ~ 15分鐘。

(5)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生吃水果洗凈,使用專用洗漱用品。

(6)病兒的糞便、尿液、嘔吐物可撒上20%漂白粉,攪拌2小時後倒掉。患病兒童的餐具要洗凈煮沸30分鐘,文具、被褥要在陽光下暴曬4 ~ 6小時。註意消滅蚊蠅,因為它們會傳播肝炎,影響孩子休息。

(7)醫療單位應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肝炎傳播。盡量減少輸血、血漿等血液制品,減少感染機會。

(8)兒童應按時到當地衛生防疫部門接種乙肝疫苗,增強機體抵抗力,對預防乙肝有較好的效果..預防甲肝,除了註意飲食衛生,在流行期也可以接種甲肝疫苗。

  • 上一篇:地圖舌治療偏方
  • 下一篇:怎樣才能做出又香又誘人的蒜蓉糖醋荷包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