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豬有胎僵、奶僵、病僵。
主要表現為皮厚、毛長、體瘦、腹圓、屁股尖、生長發育受阻,多發於山區和農村,給養豬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近年來,作者運用刺絡放血療法取得了比藥物療法更好的療效。
現將刺穴放血的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長度取穴(九路針):九個穴位,包括五華、潔齒(曲池)、大路(湧泉、滴水)、宗祿(尾_)。
⑴五花:胸側七根肋骨以下、胸外靜脈以上的花狀刺狀出血。
分左右兩邊。
⑵關節_(曲池):曲池位於關節前外側的凹陷處,分左右兩側。
(3)路(湧泉穴、滴水穴:湧泉穴位於水平皺紋凹陷約1。前肢蹄叉中心以上67 cm,左右肢各壹點。
滴點位於約1°的水平皺紋凹陷處。後肢蹄叉中間以上67 cm,左右肢各有兩個點。
⑷常見道(尾_):尾腹側部的中心在離尾根約3.3厘米的血管上。
2.方法:根據病豬的食欲和皮毛變化,取穴針刺,半月壹次,213次為宜。
⑷1次運用九路針刺加挑腹斑(位於乳頭外側及胸外靜脈分支處,針刺出血)。
九路針仍施二次,有暗出血或食欲不足時,加腹點。
三次,只對少吃或沒換皮毛的少數人進行九路針刺。
九路針各穴刺入深度:五花l.67 cm,依次為_l cm、大蘆、宗蘆O.67 cm(出血),——壹般只取8針,平針與血管呈“D”形,針為1 cm,見血為宜。
刺穴放血器——壹般可使用7號醫用針或相同或稍大尺寸的縫合針,針可高溫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