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癥
脊髓灰質炎是壹種急性傳染病,由侵入血液循環系統的病毒引起,有些病毒可以侵入神經系統。大多數患者是1至6歲的兒童。主要癥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的肢體疼痛和癱瘓。俗稱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是壹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包括輕度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麻痹性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患者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相關的肌肉失去神經的調節而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和骨骼也萎縮,使全身變瘦。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壹種腸道病毒,體積小(22~30nm),單鏈RNA基因組,無外膜。根據免疫力可分為三個血清型,其中I型最容易引起癱瘓和流行。
編輯此段流行病學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唯壹自然宿主,該病通過直接接觸傳播,是壹種傳染性極強的接觸性傳染病。潛伏感染(99%以上)和輕度癱瘓病人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癱瘓型由於癥狀明顯,在傳播上意義不大。潛伏感染(主要傳染源)在無免疫力人群中常見,但明顯發病者少見;即使在疫情中,隱性感染與臨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過100:1。壹般認為麻痹性病變在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熱帶地區)較為罕見,但最近對跛行的調查發現,在美國接種疫苗前壹年,這些地區的發病率達到了發病高峰。糞口感染是這種疾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從發病前3 ~ 5天至發病後1周,病毒在鼻咽分泌物和糞便中排泄,少數病例糞便可攜帶病毒長達3 ~ 4個月。與生活的密切接觸和不良衛生習慣都會傳播。這些地區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都很差,病毒傳播範圍廣,壹年四季都有發生,所以沒有疫情的孩子在出生後幾年內就被感染和免疫了。超過90%的癱瘓病例發生在5歲之前。相比之下,在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良好的經濟發達國家,感染年齡往往被推遲,許多年齡較大的兒童和年輕人仍然易感,夏季的患病率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不斷增加。在工業化國家,由於疫苗的廣泛使用,脊髓灰質炎已基本消滅。在世界範圍內,根除脊髓灰質炎並不遙遠。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後持久免疫和類型特異性。& lt4個月大的寶寶有來自媽媽的抗體,所以很少生病,然後發病率逐漸升高,5歲以後又下降。該病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溫帶地區流行高峰為5月至65438+10月,熱帶地區全年可見。由於減毒活疫苗的應用,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我國仍為流行區。1988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提出了全球根除脊髓炎,1989提出了根除該病的行動計劃。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已動員全國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開展免疫增強措施。根除這種疾病指日可待。
編輯發病機理這壹段
小兒麻痹癥
病毒通過宿主的口咽進入體內。由於其耐酸性,可在胃液中存活,在腸粘膜上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組織中增殖,同時將病毒排出體外。此時,如果機體的免疫反應較強,病毒就可以被消滅,這屬於隱性感染。否則,病毒通過淋巴進入人體血液循環,形成第壹次病毒血癥,然後擴散到全身淋巴組織增殖,引起發熱等癥狀。如果病毒沒有侵入神經系統,機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清除病毒,患者沒有神經系統癥狀,這就是挫折型;病毒大量增殖後,可以投胎到人的血液中,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此時,病毒可突破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因此,約65,438+0%的患者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其中輕者有神經系統癥狀而無癱瘓,重者有癱瘓,稱為癱瘓型。
編輯病理學的這個部分
病毒在神經系統內復制導致病變,復制速度是決定其神經毒性的重要因素。病變主要位於脊髓前角、延髓、腦橋和中腦。起初運動神經元尼氏變性,隨後細胞核改變,細胞周圍多形核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最後被吞噬細胞破壞而消失。然而,並不是所有相關的神經元都壞死了,而且這種損傷是可逆的。發病3-4周後,水腫和炎癥消退,神經細胞功能可逐漸恢復。癱瘓的高危因素包括疲勞、劇烈運動、肌肉註射、扁桃體切除和遺傳因素。
編輯這壹段的原因
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壹種腸道病毒,屬於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徑約20 ~ 30 nm。其核殼為立體對稱的二十面體,有60個殼粒,無包膜。根據抗原不同,可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易引起麻痹,各型間交叉免疫很少。脊髓灰質炎病毒對外界因素有很強的抵抗力,但在56℃以上加熱,甲醛、2%碘酊、氯化汞及雙氧水、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多種氧化劑均可滅活。
編輯本段的臨床特征
臨床表型差異很大,有兩種基本類型:輕度(受挫)和重度(癱瘓或非癱瘓)。輕度脊髓灰質炎占臨床感染的80%~90%,主要是兒童。臨床表現較輕,未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接觸病原體後3~5天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痛、嘔吐等癥狀,壹般24~72小時內恢復。嚴重的病例往往在輕度過程後平靜幾天,然後突然出現癥狀。更常見的是,他們沒有先兆癥狀,尤其是在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中。潛伏期壹般為7~14天,偶爾可以更長。發熱起病後,頭痛劇烈,頸背部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時感覺過敏和感覺異常,急性期尿瀦留和肌肉痙攣消失,不能進壹步進展,但也可能出現深部腱反射消失,不對稱肌肉無力或麻痹,這主要取決於脊髓或延髓受損的部位。呼吸無力可能是脊髓受累導致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病毒對呼吸中樞本身的損害。吞咽困難、鼻返流和鼻音是延髓受侵的早期征象。腦病的癥狀偶爾會很明顯。腦脊液糖正常,蛋白輕度增高,細胞計數10~300細胞/μl(淋巴細胞占優勢)。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略有升高。治療是對癥的。間斷或輕度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只需臥床幾天,用解熱鎮痛藥治療即可。急性脊髓灰質炎發作時,可以睡硬板床(用腳墊木板有助於防止腳下垂)。如果發生感染,應給予適當的抗生素,並飲用大量的水,以防止磷酸鈣結石在尿路中形成。物理治療是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恢復期最重要的治療方法。脊髓疾病引起的呼吸肌麻痹,或病毒直接損害延髓呼吸中樞引起的腦神經支配的肌肉麻痹,都可能導致呼吸衰竭。這時候就需要人工呼吸了。對於咽部肌肉無力、吞咽困難、不能咳嗽、氣管支氣管分泌物積聚的患者,應進行體位引流和吸引。通常需要氣管切開術或插管來確保氣道通暢。呼吸衰竭常出現肺不張,常需支氣管鏡檢查和抽吸。有關呼吸重癥監護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見第66節。如果沒有感染,不推薦使用抗菌藥物。
編輯本段的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5~14天,臨床上可表現為多種類型:①隱性感染;②挫折型;③無癱瘓;④麻痹型。(1)前驅期的主要癥狀是發熱、食欲不振、多汗、易怒和全身過敏;也可以看到小兒麻痹癥。
惡心。嘔吐、頭痛、咽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部滲出物、腹瀉等。,持續1~4天。如果疾病沒有發展,就是挫折型。(2)癱瘓前驅期癥狀消失後1 ~ 6天,體溫再次升高,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皮膚發紅、暫時性膀胱括約肌紊亂,頸、軀幹、四肢後方肌肉僵硬、灼熱,常出現便秘。體檢可以看到:①三腳架征:即患者坐起後需要雙手支撐在床上,如三腳架,支撐姿勢;②吻膝試驗陽性,即患者坐起、屈頸時嘴唇不能碰到膝蓋;(3)頭下垂時,即手放在患者肩下,軀幹擡起時,正常人頭部與軀幹平行。如果病情止於此,3-5天後退熱,則為非麻痹型。如果病情繼續發展,在癱瘓前12-24小時常出現鍵反射改變,先出現淺層反射,再出現深層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現反射改變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3)麻痹期從麻痹前期的第3、4天開始,多數在體溫開始下降時出現麻痹,並逐漸加重。當體溫恢復正常時,麻痹停止發展,沒有感覺障礙。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脊髓型,這是最常見的類型。以弛緩性麻痹、不對稱、腱反射消失和肌張力降低為特征。下肢和大肌肉群比上肢和小肌肉群更容易受累,但可能只累及單個肌肉群或四肢全部癱瘓。比如頸背肌、膈肌、肋間肌受累時,梳頭、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2.延髓型又稱球形型,是腦神經運動核和延髓呼吸循環中樞受侵所致。此型占麻痹型的5%~10%,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則和呼吸暫停;當血管運動中樞受損時,血壓和脈率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兩者都是致命的病變。腦神經受損時,有相應的神經麻痹癥狀和體征,特別是面神經和X線。3.腦型少見;以高熱、躁動、驚厥或嗜睡、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麻痹為特征。4、同時混合以上幾種類型的表現。(4)恢復期癱瘓從遠端肢體開始,持續數周至數月。壹般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嚴重者需6~18個月或更長時間。(5)後遺癥嚴重者,患側肌肉萎縮,神經功能無法恢復,導致患側肢體畸形。某些癱瘓病例在感染數十年後出現進行性神經肌肉無力和疼痛,患肢癱瘓加重,稱為“脊髓灰質炎後肌萎縮綜合征”。原因不明。
編輯此復雜功能
並發癥:外周或中樞性呼吸麻痹可導致吸入性肺炎、肺不張、化膿性支氣管炎和呼吸衰竭,導致大出血;長期臥床可引起褥瘡和氮鈣負平衡,表現為骨質疏松、尿路結石和腎功能衰竭。
編輯這個89年的記錄。
1989年夏,江蘇省與山東省交界地區爆發大規模脊髓灰質炎疫情,江蘇邳州、山東郯城爆發脊髓灰質炎疫情。1328兒童成為殘疾兒童,軀幹畸形嚴重,下肢癱瘓。
編輯此檢驗
小兒麻痹癥的固定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優良。少數患者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持續輕度升高,紅細胞沈降率升高。腦脊液檢查音:細胞數量迅速減少,而蛋白質數量增加,形成蛋白質細胞脫離心臟的現象。病毒分離:發病壹周內可從咽部和糞便中分離出病毒。可以用咽拭子和肛拭子采集樣本,保存在含抗生素的漢克斯溶液中反復協同檢查,可以提高陽性率。血清學術後檢查。
編輯本段用於鑒別診斷
脊髓灰質炎診斷的診斷問題和鑒別結論:脊髓灰質炎
有流行史和接觸史。開始時有呼吸道和輕度消化道診斷癥狀,如發熱、出汗、咳嗽、流鼻涕、煩躁、腹痛、腹瀉等。L ~,癥狀希望消退,但是過了幾天,體熱又回來了,後期全身不舒服的藥物過敏,肌肉疼痛,不願意被抱或者犯困。然後逐漸出現肢體癱瘓,下肢弛緩,不對稱分布多於上肢。好在其他肌肉群也會受到影響,比如長期沒有恢復。剛開始的時候,這個病和感冒差不多,很難區分,所以要結合溝通。詳細詢問流行史和疫苗接種史。如果看到雙峰出汗,嗜睡,頭痛,惡心,嘔吐,喉嚨痛等。,應該懷疑是這種病。應與痹證相鑒別,痹證多發生在冬春季節,雖有發熱、關節腫痛,但無麻痹。實驗室檢查顯示主要腦脊液細胞數大多增加(也滿意正常);病毒分離和血清學周日檢查具有診斷意義。
編輯這段治療
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是減少恐懼,減少骨骼畸形,防治並發癥,康復。
前驅期和麻痹前期
1.臥床患者將臥床1周,直到退燒,然後至少2周避免體力活動。躺在床上時,利用踏板使腳和小腿有壹個正確的角度,有利於功能恢復。2、對癥治療可使用解熱鎮痛藥和鎮靜劑,緩解肌肉痙攣的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熱敷壹次,每次15~30分鐘;熱水浴也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對幼兒,與鎮痛藥物有協同作用;輕微的被動運動可以避免畸形。
停效期間
1,正確的姿勢患者躺在床上時身體應呈壹條直線,雙膝微曲。臀部和脊柱可以用木板或沙袋拉直,腳踝要呈90度。疼痛消失後立即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避免骨骼畸形。2.適當的營養應該給予有營養的飲食和大量的水。如果是環境溫度高或熱敷引起的出汗,要加鈉鹽。厭食時,可用胃管保證食物和水的攝入。3、藥物治療促進神經傳導功能藥物如地巴唑,劑量為1歲1mg,2~3歲2mg,4~7歲3mg,小兒麻痹癥。
8~12歲4mg,12歲5mg,每日或隔日口服壹次;增強肌張力的藥物,如加蘭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註射,壹般在急性期後使用。4.延髓麻痹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采取頭低位(床腳擡高至20° ~ 25°),避免唾液、食物、嘔吐物等。,前幾天避免胃管餵養,采用靜脈途徑補充營養;②每天測兩次血壓。如果有高血壓腦病,要及時處理。③聲帶麻痹、呼吸肌麻痹者需氣管切開,通氣障礙者需機械輔助呼吸。
恢復期和後遺癥期
體溫恢復正常,肌肉疼痛消失,癱瘓停止發展後,應進行積極的功能恢復治療,如按摩、針灸、主被動運動等理療措施。1,針灸治療適合病程短,肢體萎縮不明顯的年輕人,可根據癱瘓部位取穴。頸部夾脊穴常選上肢。守真大椎守三裏少海關和谷後溪每次選2 ~ 3點,下肢常選腰椎旁開1寸,繞秩跳,四強兔撐陰門季,陽陵泉足三裏界溪太溪斷骨風倒地,等等。根據癱瘓肢體涉及的主要肌肉群,選取3 ~ 4個穴位,每次可替換,每天1次。每3-5天開始治療時,先用強刺激達到療效,再改為中等刺激鞏固療效。弱刺激時,可用電針或水針註射維生素B1γ氨基丁酸,每次1 ~ 2穴,或活血化瘀的中藥復方當歸液(當歸紅花川芎制劑)每穴0.5 ~ 1.0 ml 2。按摩療法可以用滾動法在癱瘓的肢體上來回滾動。3.功能鍛煉可以先對癱瘓的肢體進行按摩、推拿,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營養和神經調節,增強肌肉力量。患肢可做輕微動作,肌力較差者可幫助其做伸、屈、外展、內收等被動動作。當四肢能夠活動,但肌力仍然較差時,鼓勵患者做理療自動鍛煉,在理療工具的幫助下鍛煉肌力,矯正畸形。4、理療可采用水療、電療、蠟療、光療等。促進病變肌肉的松弛,增強局部血流和炎癥吸收。5.其他拔罐(火罐、水缸、煤氣罐)和中藥熏洗、外敷可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另據報道,穴位刺激和結紮療法可長期促進癱瘓肢體的肌力。畸形的肢體可以用木板或石膏固定,通過手術矯正。
編輯此段落以防止
疫苗接種必須普及,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滅活疫苗(IPV)具有安全性的優勢。壹般用於免疫缺陷者及其家屬,也可用於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缺點是價格昂貴,免疫維持時間短,需要反復註射,腸道不能產生局部免疫能力。(2)減毒活疫苗(OPV)的優點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種人群能產生長期免疫,並能在腸道內產生特異性抗體sIgA,使接觸者也能獲得免疫效果;然而,因為它是壹種活病毒,所以被用於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的脊髓灰質炎。
或者免疫抑制劑會導致癱瘓。從1960開始,我國自行研制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其中壹種是單價糖丸ⅲ型;另壹種是混合多價糖丸,是I型、II型和III型的混合物。目前該類疫苗應用廣泛,可在-20℃保存2年,在4~8℃保存5個月。壹般從2月齡開始第壹次免疫,間隔4~6周接種三次,4歲以後加強。吃糖丸後2小時內不要喝過熱的開水或飲料,也不要餵,以免影響效果。極少數兒童使用後可發生疫苗相關的麻痹性脊髓灰質炎。壹旦發現患者,從發病之日起至少隔離40天。病人的衣服和用具應煮沸或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消毒。密切接觸者應觀察20天,未接種疫苗者可註射丙種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衛生,經常做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培養衛生習慣非常重要。在此病流行期間,兒童應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過度疲勞和著涼,推遲各種預防註射和不必要的手術,以免使受挫的感染變得癱瘓。
編輯全球消除脊髓灰運動的這壹段
開始
1988年,在有166個會員國代表出席的第41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了壹項在世界上根除脊髓灰質炎的決議。它標誌著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國際扶輪社、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的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的正式啟動。這是繼1980認證根除天花、1980期間美國根除脊髓灰質炎病毒取得進展、國際扶輪社承諾籌集資金保護所有兒童免受該病侵害後的又壹行動。
進步
總體而言,自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運動啟動以來,病例數量減少了99%以上。2010年,世界上只有四個國家仍有脊髓灰質炎流行。脊髓灰質炎在印度北部、尼日利亞北部以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持續傳播構成了重大的流行病學挑戰。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美洲地區(36個國家)被認證為無脊髓灰質炎,隨後是2000年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包括中國在內的37個國家和地區)和2002年6月歐洲地區(51個國家)。2010歐洲認證後出現首例輸入性脊髓灰質炎病例。2009年,在273次補充免疫活動中,40個國家的3665438多萬兒童接受了免疫接種。在全球範圍內,從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的及時發現可以看出,脊髓灰質炎監測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世界衛生組織駐塔吉克斯坦代表處9月7日2011發表聲明稱,自2010年9月7日起,俄羅斯及中亞地區未發現新增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病例,中亞地區已消滅該病。參賽作品圖集更多圖集參賽作品圖片(7)
開放分類:
內科、內科、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腸道病毒性疾病
《漢英詞典》對小兒麻痹癥的釋義(來源:百度詞典);
1.【醫學】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
讓我改進與“脊髓灰質炎”相關的條目:
麻疹、狂犬病、病毒性腦膜炎、黑熱病、化膿性骨髓炎、非典型肺炎、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和甲型病毒性肝炎
麻疹狂犬病病毒性腦膜炎黑熱病化膿性骨髓炎非典型肺炎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性甲型肝炎肺炭疽紅眼病急性脊髓炎流行性斑疹傷寒巨細胞病毒感染破傷風白喉血吸蟲病流行性腦炎霍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鼠疫新生兒破傷風戊型肝炎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皮疹疫苗黃熱病流行性腦膜炎阿米巴病登革熱脊髓蛛網膜炎麻風病病毒性出血熱消化道傳染病海倫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