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分為去心和不去心。去心論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說麥冬不去心可煩。然後有很多來自世界醫生的反對者。比如吳鞠通每次用麥冬,都表明不能去心,說麥冬能隨心入心,清心經之熱。作者認為似乎沒有爭論的必要。由於中國各地用藥習慣不同,所以入鄉隨俗,不要苛求。如果想用它清熱,可以和朱砂混合,這種藥叫陳麥冬。
清養肺胃的陰多用於心臟,養陰清心多用於心臟。
麥冬塊莖
1.清心除煩:適用於內熱擾心證。
a、熱病邪熱入營,晚上身體很熱,坐立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多汗疲倦。
c、心陰虛,心煩失眠,舌紅少苔。
2.滋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幹咳、幹咳、勞咳、血咳。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燥口渴,厭食饑餓。此外,還可用於治療陰虛腸燥、便秘。
藥物功效
1.滋陰清熱用於治療陰虛內熱或發熱、心煩口渴等津液損傷。
2.潤肺止咳,治療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稠、正氣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10 ~ 20g;或6 ~ 12g成丸、散。清養肺胃的陰多用於心臟,養陰清心多用於心臟。
註意事項:凡因脾胃虛寒、痰濕內盛、突然感冒咳嗽而腹瀉者,不宜服用。
(1)《本草筆記》:“地黃、車前草使之。款冬花不好,味苦。怕苦參,怕發紺。”
②藥性理論:“邪苦[音:o]。怕真菌。”
③綱要:“氣虛寒胃者,切不可中餌。”
(4)雷公炮制藥性說明:“忌鯽魚。”
⑤《本草經》:“虛寒泄瀉、痤瘡虛寒泄瀉、產後虛寒泄瀉,鹹為禁忌。”
⑥《藥性簡編》:“胃寒、濕痰過多者勿用。”
⑦《本經遇原》:“風熱驟咳,鹹不宜。麻疹咳嗽可誤用。”[5]
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藥毒性小。
2.有報道稱,服用麥冬引起惡心、嘔吐、心慌、煩躁、紅斑、瘙癢等過敏癥狀。
3.麥冬性寒潤澤,有很好的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幹咳、津液不足癥狀的疾病,不適用於脾虛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氣虛明顯的疾病。臨床上使用麥冬作為補藥時應註意辨證。麥冬使用不當會導致燥濕化痰,出現痰多、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