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郭琦肚臍療法:什麽是肚臍療法?

郭琦肚臍療法:什麽是肚臍療法?

臍療屬於中醫外治法的範疇。中醫外治法歷史悠久。它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成熟於明清。歷代醫家都有研究,精方妙藥層出不窮,治病往往有奇效。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肚臍是最好的外治部位之壹。隨著經驗的積累,敷臍治療疾病的範圍逐漸擴大,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敷臍療法,堪稱中醫壹絕。

在胚胎時期,臍部是胎兒與母體溝通並獲得血液、氧氣和營養供應的唯壹通道。臍部是胚胎發育過程中腹壁最後閉合的部分,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容易滲透擴散,臍下無脂肪組織,因此具有較強的通透性。臍部皮膚不僅具有普通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還具有豐富的靜脈網和腹下動脈的分支,這些分支也穿過臍部,已知藥物可以擴散到臍部的靜脈或腹下動脈的分支,進入體循環。臍動脈結比較特殊(有研究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臍動脈壁沒有膽固醇堆積),這種特殊的結構被認為是藥物快速吸收的有利條件。另外,藥物不受胃酶的幹擾而受損,所以用量小,見效快。特別適合腸胃和肝臟疾病患者食用。由於它不被肝臟代謝,可以減少副作用,因此是壹種理想的給藥途徑。此外,小兒臟腑嬌嫩,皮膚薄,對藥物敏感,故肚臍常用於內病外治。

現代研究表明,在臍下放置芳香藥物,不斷刺激臍下皮膚,可以激活神經內分泌的反饋,促進人體免疫功能的發育。

中醫認為,臍帶、神闕穴、“神”是全身的主宰,“闕”指的是重要的地方。神闕穴是先天的蒂,後天的氣府,在中焦和下焦之間,腹部的中部,屬於人體最重要的地方。神闕穴也是任脈的重要穴位,任脈為陰脈之海,運行於腹正中,通心,通脾胃,通肝腎,與督脈、沖脈壹源三分,故有臍脈通百脈之說。神闕與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功能廣泛。

《腧穴名稱考》指出,“神”是靈魂的活力,“闕”是君主在城中居所的大門。可見神闕穴才是生命力所在。胎兒在母體中生長發育時,依靠臍帶供血和輸送營養來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所以古代中醫把臍帶視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蘇文?”碧倫《說文》帝曰:魏瑩之氣亦使人碧胡,齊波曰:應者,水谷之精,調和五臟,灑於六腑。後衛,水谷的兇之氣也兇,其氣野滑,故不能入脈。故沿皮分肉,胃中熏,胸腹部散。“逆氣則病,逆氣則好。因為沒有和寒濕結合,所以不是痹癥。”這裏所說的營衛之氣,相當於體內的能量;吸煙者:溫熱的來源;散:布散;五車二:根據大多數醫生的研究,它位於肚臍的最深處,在第二和第三腰椎的前面,後面是明門穴,前面是神闕穴(肚臍)。胸腹部:肚臍內層周圍的腹腔太陽叢,掌管腹部器官的功能活動。如果大腦長期受精神刺激,或痰食寒熱之邪傷及胃腸道,肚臍深層氣體合成和散發異常,痰瘀滯留肚臍周圍,形成網狀、繩狀、塊狀反應物,與風寒濕熱之邪共同作用,引起關節、骨骼、肌肉腫脹僵硬,疼痛。

中醫認為“藥物入臍,先作用於胃和小腸,再通過臟腑氣化分布,傳至五臟乃至全身,從而達到健脾和胃、溫腎散寒、回陽救逆、調中整腸、行氣消腫、散結散結、補腎壯骨、活血通經、養生防病的作用。正如清代著名的外國研究學者吳師機所說,“知藥從肚臍入,與入口無異,切藥可日變。"

中藥敷臍的原理和內治基本相同,只是方法不同。神闕穴(臍)位於任脈,屬陰脈之海,在督脈表裏。* * *掌管人體所有經脈,所以臍與所有經脈相連。臍帶也是沖任經脈循行的地方,任脈、督脈、沖脈是“壹源三分”,所以三脈與氣相通。所以中藥敷臍可以把藥敷在皮膚上,可以到達腋窩。藥物透過皮膚,經經絡滲入體內,融於津液,與之融為壹體,內外同美。

“蘇文?”碧倫《說文》帝曰:魏瑩之氣亦使人碧胡,齊波曰:應者,水谷之精,調和五臟,灑於六腑。後衛,水谷的兇之氣也兇,其氣野滑,故不能入脈。故沿皮分肉,胃中熏,胸腹部散。“逆氣則病,逆氣則好。因為沒有和寒濕結合,所以不是痹癥。”這裏所說的營衛之氣,相當於體內的能量;吸煙者:溫熱的來源;散:布散;五車二:根據大多數醫生的研究,它位於肚臍的最深處,在第二和第三腰椎的前面,後面是明門穴,前面是神闕穴(肚臍)。胸腹部:肚臍內層周圍的腹腔太陽叢,掌管腹部器官的功能活動。如果大腦長期受精神刺激,或痰食寒熱之邪傷及胃腸道,肚臍深層氣體合成和散發異常,痰瘀滯留肚臍周圍,形成網狀、繩狀、塊狀反應物,與風寒濕熱之邪共同作用,引起關節、骨骼、肌肉腫脹僵硬,疼痛。

該書中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52個疾病處方,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壹書中也記載了肚臍療法。公元281年左右,葛洪寫了壹個肘急方,描述了治療霍亂的方法,就是在肚臍吸收鹽,艾灸強筋。公元682年左右,唐代孫思邈在《錢進方耀》壹書中,用活水治療臍瘡的方法是將陳璧土敷於臍上,蒼耳或蜂房上,用灰燒莧菜。在王壽的《外臺秘笈》壹書中,也有臍療的應用。宋代《太平盛輝方》用蜂窩燒臍法治療小兒臍風。明代龔廷賢所著的《百病回春》壹書中,用五倍子和醋調成糊狀,治療小兒腹瀉。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用洋蔥唾液敷臍治療水腫、尿短路的記載。至吳尚賢李,臍療法方藥涵蓋內外病、婦科、小兒等疾病,應用範圍更為廣泛。吳尚賢描述了當時治療黃疸的方法,就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肚臍上,用酒和糯米蓋著,直到嘴裏有酒精為止。他還將幹姜和白芥子塗在肚臍上,用辛辣的味道去除它。由此可見,肚臍發出的酒味和辣味是可以被皮膚吸收並通過口腔的。李駢文還記載大戟棗泥(大戟粉,棗肉搗成糊狀)貼於肚臍,有輔助便秘患者排便的作用。臨床上艾灸臍可治療暈厥、昏迷、休克,故可能有興奮大腦、強心、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藥物敷臍可治療出汗和神經性嘔吐,故可能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作用;艾灸神闕可治療陽痿、不育癥,並可能有調節內分泌失調的作用。神闕穴用藥可治療類風濕、蕁麻疹、過敏性哮喘,可能作用於免疫系統,抑制過敏反應。

研究表明,艾灸神闕穴具有抗病保健作用,其機制可能是提高了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

2.臍療臨床應用文獻摘要。

用附子、補骨脂、益智仁、覆盆子等藥物敷臍治療小兒遺尿癥;將丁香、甘遂、肉桂、白胡椒研末,敷臍治療虛寒血瘀型水腫、痛經;用艾葉、茴香、桂枝、香附和幹姜填充肚臍;應用厚樸、蔥白、枳實治療便秘;用蓖麻子、升麻、地黃和枳殼敷臍治療脫肛。用瓜蔞、通絡、冰片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例。壹周後,GPT值從950降到100,將何首烏和延壽丹縫在布袋裏,綁在神闕上,以獲得長壽保健的效果。

用補陽還五湯和23種中草藥制成腦康寧臍療帶,輔助中風患者。總有效率為89%。

神闕穴貼姜片輔助治療急性胃炎12例,腸道綜合征26例。姜汁與元胡、五靈脂、杜仲、當歸混合,敷神闕,幫助痛經患者;姜汁與吳茱萸、肉桂、丁香、木香、地榆混合,塗於肚臍,幫助小兒腹瀉;並且用醋調桂枝末,幫助遺尿患者。

臍帶用黃連、吳茱萸、丁香、肉桂、蒼術填充,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幫助136腹瀉患兒。

采用臍貼(吳茱萸、肉桂、補骨脂、薤白、小白花、元胡、黃連、烏梅、嬰兒谷殼、冰片)輔助治療慢性結腸炎73例。

排尿量少,有滴出,或堵塞,無刺痛感。中醫屬於尿瀦留,而現代醫學稱為尿瀦留的患者,根據其證型分為四種證型:濕熱瘀阻、寒虛氣滯、血瘀氣滯、中氣郁結。開出不同的藥物處方並應用於臍隱窩以幫助患者排尿。

將肉桂、木香、當歸、小茴香、吳茱萸、香附研成細粉,用白酒炒熟,熱敷臍部及其周圍,用膠布固定,幫助氣滯血瘀患者克服經期疼痛。

葛根、炒雞內金、炒車前子磨成粉,蛋清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上,用紗布覆蓋,膠帶固定,幫助125孩子克服腹瀉。

將補骨脂、黃芪、桑螵蛸、麻黃研成細粉,用姜汁調成餅,用紗布敷在臍部,用膠布固定,幫助184患者克服功能性遺尿癥。

將蘆蒿粉用乙醇浸泡,三天後取汁,與適量面粉調成糊狀,做成黃豆大小的面團,放在肚臍處,用活血止痛膏或膠帶封口,幫助100發燒兒童。

1982《中醫雜誌》報道,用0.5g~1g甘草和甘遂輔助治療瘧疾患者46例,將甘草和甘遂精細混合,用棉花包裹,置於臍窩內,用膠布固定。

1985《中國中醫雜誌》報道,30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嚴重腹瀉患者,用止瀉膏(蒼術、白術、車前子、茯苓、訶子、薏苡仁、吳茱萸、丁香、山楂)治療,取食用油適量,調至花生米大小,塞入臍窩,用膠布固定。

1992《中國針灸》報道,182例前列腺炎患者(腎虛濕熱下註型、慢性前列腺炎、尿痛、尿白)用王不留行籽敷臍,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休息2天,其中103。

1987醫學雜誌報道,取適量丁香粉(丁香、半夏、生姜* * *為細粉,生姜汁為糊狀)敷於肚臍,用紗布覆蓋,膠帶固定,24小時後揭下,連續三天,有助孕吐(脾胃虛寒,痰飲)。

學技術,增長見識,做生意。郭琦(肚臍療法)將幫助妳實現妳的醫學夢想,帶妳走向成功之路!18530214433(匯通)?

  • 上一篇:龜板的功效和作用龜板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麽?
  • 下一篇:最近後腦勺有點疼。我總是專註於壹個地方。是偏頭痛嗎?我十六歲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