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什麽是脫肛?如何看待?

什麽是脫肛?如何看待?

肛門外直腸或直腸粘膜脫垂。《論腹瀉的病因及癥狀》:“有脫肛者,亦有脫肛。”由於氣虛下陷,或胃腸濕熱下註。氣虛抑郁者,宜益氣舉升,用補中益氣湯,重用人參、黃芪、升麻;虛火者加黃芩、黃連、槐米;虛寒者,用理中湯。腸胃濕熱所致的脫肛腫脹者,服用付費飲料和大清粉飲料。同時局部熏洗可同時使用:感冒患者用荊芥、蔥白煎洗,龍符肝、鱉頭灰、百草煎碾成粉,再用油調勻;熱者用芒硝、明礬湯洗凈,與黃柏、牡蠣粉混勻;對於紅腫疼痛的患者,用蝸牛去痰,加入冰片,用水外敷(見“治肛切直腸”)。濕熱降入大腸者,宜清濕熱,促濕熱。處方為黃芩、黃連、槐角、黃柏、升麻、柴胡等。五倍子白礬煎液外用熏洗。直腸前突又稱肛門直腸脫垂,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S型的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的壹種疾病。多見於兒童和體質較弱的老人,在身高偏瘦的人群中也容易發生。發育不全、骶骨弧度直、肛門括約肌力量弱、哭鬧腹瀉的患兒常誘發脫垂,尤其是部分脫垂。成人也可由內痔頻繁脫垂誘發,尤其是直腸黏膜脫垂。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是因為骨盆下口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肌肉松弛。該病的臨床癥狀是早期排便後粘膜從肛門脫出並能自行回縮;以後逐漸不能自己恢復,需要用手復位。我的肛門裏經常流出壹點粘液。排便後有下墜排便感,排便次數增多。咳嗽、打噴嚏、走路、長時間站立或稍微用力,都可以擺脫。去掉後可以感覺局部浮腫,也可以感覺腰骶部疼痛。弄掉的黏膜有黏液分泌,經常刺激會引起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分泌物可混有血性粘液,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瘙癢。由於肛門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壹旦發生嵌頓,患者感到局部劇痛,無法用手復位腫瘤。肛管脫離後,腫脹、充血、發紺、粘膜皺襞很快消失。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絞窄性壞死。無脫垂時,體格檢查可見肛口散在,手指檢查常發現肛門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檢查時應排除直腸蒂息肉和內痔重度脫垂,可指導患者用力下蹲。肛管完全脫垂後,應再次進行檢查,確定部分脫垂和完全脫垂。臨床上根據脫垂程度分為三度:壹是直腸黏膜脫垂,二是直腸全層脫垂,三是直腸S型的結腸脫垂。

此病多因氣虛下陷,久瀉不愈,床傷大便幹燥,均可導致脫肛。

治療就是補中氣,升沈。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用連翹和梔子加熱;陰虛加玄參、生地。

另外可以長期針刺百會、長強穴、足三裏。

治療脫肛的藥方:

1.參麥芩連圭迪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g,麥冬12g,黃芩10g,黃連5g,當歸6g,生地15g,枳殼6g,厚樸9g,烏梅9g,白芍9g。功效:清熱涼血,促進肛門收斂。主治:肺熱氣虛型脫肛。用法:煎服,每日1劑。

2.壽安散(白教授)由五倍子9克、炒浮萍9克、龍骨9克、木賊9象組成。功效:收斂緊致。適應癥:肛門直腸黏膜脫垂I、II度。用法:* *研成細粉,幹擦或用香油塗抹。

3.調安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由黃芪15g、升麻5g、當歸10g、枳殼10g、炒山藥15g、沙參15g、麥冬10g、烏梅65538組成。功效:升陽解郁,益氣養陰。適應癥:嬰兒脫肛。加減:若小兒腹瀉,可加訶子10g;將小米殼5克烤至清透;虛寒久瀉者,可加高良姜3克,加片劑5克,溫補中陽。此方為自擬方子,臨床使用30余年,有效率96%。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中晚分服。

4.脫肛(Eric Lee主任醫師)由6g明礬和2g鹽酸普魯卡因組成,加水至100ml。功效:固腸澀腸。適應癥:直腸脫垂。用法: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與肌層之間註射。

5.益氣升陽湯(張孟農名中醫)由黃芪15g、當歸10g、黨參15g、白術10g、柴胡10g、生麻10g、炙甘草10g組成。功效:益氣升陽。適應癥:直腸脫垂。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

編輯這段中醫食療

1.螺肉紅燒肉120g,豬肉120g。將洗凈的螺螄肉和豬肉放入鍋中燉。每日1劑量,分四次服用。

2.何首烏燉雞何首烏30克,1只母雞(約500克)。將雞宰殺,去毛去內臟,用兩三層白紗包好何首烏粉,放入雞腹,加適量清水,放入鍋中,煮至雞無骨,取出何首烏粉,加鹽、油、姜、酒調味,喝湯吃雞。壹天吃兩次。

3.黃花黑木耳湯黃花菜(又名黃花菜)100g,黑木耳25g,糖5g。將黃花菜、黑木耳洗凈去雜,加水1小時,服用前與白糖混合。

4.鯽魚湯鯽魚150-200克,黃芪15-20克,枳殼9克(炒)。將鯽魚去腮、去鱗、去內臟,先將黃芪、枳殼炒熟,30分鐘後放入鯽魚,待魚熟後取湯飲用,少加姜、鹽調味。

  • 上一篇:臘八節有哪些習俗?
  • 下一篇:調理“更年期”的良方,三種藥能治心煩、潮熱、失眠、盜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