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壹些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約束力不強,故研究護理工作中的缺陷及防範措施。
1護理安全概述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整個過程中,不遭受超出法律和法定規章制度允許範圍的心理、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近年來,隨著現代護理管理的發展,人們醫療衛生知識的提高,法律意識的增強和法制的完善,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這已成為醫療護理界的常識。護理安全還包括實習安全,即在實習過程中不發生超出允許範圍和限度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和損害。護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求和保障,也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2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2.1人力資源不足,超負荷工作狀態為滿足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工作量加大,導致部分科室人員、設備、空間相對不足。人手不足,工作超負荷,使大多數護士無法適應多重角色的轉變,產生角色沖突,使護士身心疲憊,過度勞累和疲勞導致註意力和警惕性下降,是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2.2護士缺乏敬業精神。從統計分析來看,低年資護士容易發生不安全護理事件,因為他們專業知識不豐富,技術操作不熟練,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法律知識缺乏,理論與實踐脫節,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容易導致操作失誤或差錯。護理管理者要經常檢查和督促護士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強專業素質培訓,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提高護理安全和質量。
2.3管理因素安全護理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可直接影響醫療質量、患者安全和醫院聲譽。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監控,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不重視人力資源的教育培訓,護理人員缺乏,護士待遇低,都會導致護理不安全。應從全局出發,兼顧個人和環境因素,及時反饋,從本質上減少和杜絕安全事故,使護理安全問題真正得到大家的重視。
2.4對於其他因素造成的差錯和事故的認定和處理,沒有壹個讓醫患雙方都信任的機制。社會和媒體對醫療機構和人員的公正評價仍然缺乏,醫院的生存環境差強人意。對護理安全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包括院內感染、燙傷、跌倒和掉床、輸液滲出和壞死、環境汙染和食品汙染。總之,在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護理安全和質量是患者選擇醫療的標準之壹。護理質量和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主題。應借鑒國外經驗,通過持續的、預防性的管理和改進,確保護理安全,滿足群眾對高標準醫療服務的需求。
3原因分析
3.1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規章制度不完善,約束力不強;獎懲不清,績效工資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部門和休閑部門之間。不能體現休閑科室護士的‘自我價值’,造成部分護士心理失衡,工作主動性差。
3.2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使得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無章可循,隨意性大,存在安全隱患。
3.3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護士婚假、產假、外出進修、學術交流、科室經常加床等因素都會導致護理人員的絕對或相對短缺。有時候加班、過度勞累會導致身心疲憊,容易導致責任心不強、註意力不集中、服務不到位,這也是構成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此外,醫院缺乏工作人員倡導的彈性排班也是導致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3.4對護士教育培訓重視不夠,主要表現在重視護士工作的完成而忽視護士在職培訓的提高,護士專業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力。新護士剛進入臨床工作時,由於臨床護理工作復雜,對患者病情和心理估計不足,解釋不充分,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容易發生護理差錯。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和發展,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越來越多,不僅給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還可能導致護理工作中的技術風險增加,從而影響護理安全。
3.5護士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只註重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忽視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缺乏護理風險的認知能力,對可能出現的護理糾紛認識不足。比如在治療護理患者時,未盡到告知義務,忽視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不註意保護患者隱私,隨意談論患者病情和預後;盲目執行醫生的口頭醫囑等。對書寫護理文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記錄不夠正確及時;搶救病人時,藥物過期,設備失靈,耽誤了搶救時機;搶救病人時,家屬都在圍觀,醫護人員語言不規範,甚至互相埋怨。將存在的缺陷暴露給患者家屬。
3.6服務意識差,態度生硬護士態度惡劣,回答問題語言生硬或不回答,甚至與患者及家屬發生矛盾;沒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患者的誤解和厭惡;對患者觀察不到位,卻怪家屬沒有觀察到9。
3.7職業危害護士在工作環境中受到各種生物、物理和化學因素的威脅。比如懷孕的護士擔心在給藥過程中會不會間接吸入壹些粉末;使用電腦時是否會有輻射,頻繁接觸患者體液和血液是否會導致醫院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紫外線和X射線照射,化學消毒劑刺激和灼傷,噪音汙染,醫療廢物汙染和心理損傷等。,這些都會對護理人員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3.8其他因素社會因素社會對醫院的要求逐漸提高,對醫院的關註日益密切。衛生法規和政策在執行中需要改進。個別媒體片面報道醫療糾紛,使患者對醫院失去信任,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患者因素:壓瘡是主要安全隱患,跌倒、掉床等不安全因素。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療護理,違反醫囑,出現不遵守行為,如不遵守醫院規章制度,擅自離開病房;不遵醫囑服藥,控制飲食,戒煙戒酒,定期復查;擅自改變護理人員調整的輸液滴數;藥物濫用和補救措施;部分患者有自殺意念和準自殺行為。部分患者或家屬價值觀的改變,素質培養的缺失,容易無端指責和刁難護士,嚴重損害護士的人格尊嚴,使其處於不利境地,影響護理工作的完成。住院環境、器械使用和危險品管理等容易導致患者生活、治療和搶救存在安全隱患的因素。
4預防研究進展
4.1規範護理記錄書寫,保護護士合法權益。護理記錄是住院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患者治療和護理的全過程,反映了患者病情的演變,對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何彩芬等人[11]認為護理記錄有以下優點,希望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廣泛推廣:(1)記錄實用,能及時、動態地反映病情的變化。(2)簡化護理病歷書寫。(3)遵守法律要求,保護護士的合法權利。(4)提高法律意識,提高護理質量。
4.2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減少超負荷。近70%的臨床治療、護理和生活服務由護士完成。護士在醫院裏扮演著病人的保護者、傾訴者、依賴者、傾聽者、老師的角色,在家庭裏也扮演著女兒、媳婦、妻子、母親的角色。而在護士少、任務重、工作超負荷的情況下,大多數護士無法適應多重角色的轉換,產生角色沖突。長此以往,會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是造成醫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作為醫院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護士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為護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護士充分認識到自己在醫院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努力工作,實現人生價值,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4.3創建護理服務證據體系在嚴格要求護士執行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常規操作的同時,要加強證據的收集和管理,創建護理服務證據體系。比如制定統壹詳細的護理操作規程、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規定壹些關鍵操作要有書面記錄。在規定時間內與住院患者或其家屬進行談話,重要信息和教育內容應在護理記錄中有所體現。
4.4加強法律法規的培訓和教育,在護理教育中增設法律課程,從學校的生源入手,從根本上提高未來護理隊伍的法律意識。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管理者應從職業道德教育入手,提高護理團隊的自律能力和守法意識,充分了解在法律法規基礎上制定的相關措施和細則。在尊重和維護患者合法權益的同時,要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5加強監管,抓好重點。安全管理要特別註意重點,就是那些可能影響全局或者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護理管理者要善於識別這些關鍵點,進行重點監督管理。如手術室、ICU、CCU、急診科等綜合性技術強、風險大的科室,醫院感染控制、藥品和器械的使用和供應等工作涉及面廣、影響大,應是管理者關註和監督的重點。
4.6全程監控,確保采購安全優質的貨物(1)。醫療用品的質量對預防和保障護理安全起著重要作用。購買壹次性輸液器或註射器時註意質量和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對患者和操作者構成潛在危險,檢查商品是否有商標、地址、合格證等。,從而防止買到假冒偽劣產品。(2)護理常規。護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每壹項護理工作絕不是壹個簡單的過程,而是包含了許多復雜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科學嚴謹的法律法規。護士應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和常規,熟悉醫療器械的性能,掌握操作步驟,正確完成各項護理任務。(3)環節質量控制。環節質量包括醫囑執行、病情觀察、基礎護理、重癥監護、護理文書、消毒隔離等管理環節。壹定要從基礎做起,實行分項、分段、分段防止細管,責任明確,真正從源頭上堵住漏洞,把好關口,提高護理質量。(4)最終質量控制。終端質量是指護理服務活動的最終結果。終末護理質量的每壹項都有具體的指標和標準。總結起來主要包括:①護理安全不安全;②護理效果好不好;③工作效率不高;④患者是否滿意。
4.7 the模式在安全預防中的積極作用。護理差錯的預防是什麽?它是壹個復雜的過程,與人員素質、技術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日本醫療事故調查委員會提出了SHEL事故分析方法,S:軟件部分,包括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h:硬件部分是指護士工作的地方;e:臨床環境;l:當事人和其他。本文分析了造成事故的各種因素,從而找出對策,對減少事故起到積極的作用。
4.8建立護理委員會向等人積極引進美國先進的護理管理理念,結合醫院委員會制的管理體制,將委員會制應用於護理管理實踐。護理委員會包括定期護理委員會和不定期活動護理委員會:定期護理委員會由護士執行委員會、護理質量保證委員會、護理質量改進委員會和護理教育委員會(nuts.inged?教育委員會)、護理政策和;程序委員會);不定期活動的護理委員會由護理形式委員會、護理產品評價委員會和護理日委員會組成。她認為,委員會制度充分體現了護理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委員會制度使護理管理更加客觀公正;委員會制使護理管理更加積極實用;委員會制度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建議在安全護理管理中廣泛推廣。
總之,在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護理安全和質量是患者選擇醫療的標準之壹。護理質量和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主題。應借鑒國外經驗,通過持續的、預防性的管理和改進,確保護理安全,滿足群眾對高標準醫療服務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