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疫病頻發。張仲景博覽群書,系統總結了漢代以前醫學的精髓。他根據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撰寫了十六卷本的《傷寒論》。後世醫家稱張仲景為“醫聖”,以《傷寒》、《金匱要略》為醫學經典(唐宋以後《傷寒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從魏晉至今,1600多年來壹直是學習中醫的必讀經典。張仲景完成了中醫“四書”中的兩部。他所創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華醫學偉大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從而使中醫在世界民族中獨樹壹幟,獨樹壹幟。隋唐以來,張仲景的著作流傳海外,在世界醫學界享有盛譽。從晉代至今,有1700多位中外學者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進行了編纂、註釋、研究和發展,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張仲景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最傑出的科學家之壹。他的理論孕育了壹代又壹代名醫,至今仍“幾千年後更輝煌”。
孫思邈——孫思邈(公元581-682),藥王,陜西省耀縣孫家園村人,出身普通農民家庭。7歲讀書,20歲學習老子、莊子、百家學說。由於早年患病,他決定學醫,撰寫了《千金方耀》和《千金方毅》,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
扁鵲——神醫扁鵲
本名,又名陸醫生。據考證,他生於魏烈周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雲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為什麽他被稱為“扁鵲”?這是他的昵稱。綽號的由來可能與《鳥說》中“靈雀吉祥”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裏都給他們帶來福祉,就像飛來的喜鵲,飛到哪裏都給他們帶來好消息。因此,古人習慣稱那些醫術高超的醫生為扁鵲。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秦越人刻苦學習,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壹名知識淵博、技術精湛的醫生。他走遍全國,真心實意地解除人民的病痛,受到人民的廣泛尊重和歡迎。因此,人們也尊稱他為扁鵲。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華佗--神醫,外科鼻祖。華佗,字子,生於沛國橋(今安徽亳縣)。據考證,他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設瘡部,去骨治病,功效甚多。”可見,已故佛祖華佗是名副其實的“外科鼻祖”。李時珍——李時珍醫生。
李時珍,字東碧,名臨湖,湖北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鄭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萬歷二十壹年(公元1593年)。他家祖祖輩輩都是醫生,爺爺是“貝爾醫生”。我爸爸叫嶽池,是當地有名的醫生。當時民間醫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經常被官員和士紳欺負。於是,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去讀書,去考試,讓他壹次成功,出人頭地。李時珍從小體弱多病,但性格直爽純潔,對那些空洞無聊的八股文壹點也學不會。十四歲成為秀才九年後,去武昌考了三次人,都是最後壹名。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懇求父親說:“我今年23歲,老是考不上。妳最好讓我學醫!”並表達了這樣的決心:“如逆水行舟,心比石強。希望父親誌存高遠,至死不畏艱難。”李月池終於在冰冷的事實面前醒悟,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並悉心教導。沒幾年,李時珍真的成了名醫。三十八歲左右,在武昌被楚王召見,被任命為王宓“殿官”,同時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泰醫院是專門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是壹些庸醫做的。僅僅任職壹年,李就辭職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