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對“肝主疏泄”的幾點看法

對“肝主疏泄”的幾點看法

“宣泄”壹詞最早出現在《蘇文·鄭午昌大論》中:“發生的年代,表示是過去的開始,土為宣泄,天為氣滿。”這裏的“土排水”指的是木之氣滿,土之木疏。朱丹溪最早主張肝應調暢氣機,《陽盛陰虛論》中有雲:“腎亦主臟腑,肝亦主氣機”。薛明李宅的《內科文摘》第二卷正式提出“肝主疏泄”。此後歷代醫家常引其為肝主疏泄之功。古代醫生用自然樹木的發芽特性來比喻肝臟的凈化作用。肝臟就像春天的樹,光滑而充滿活力。疏,即疏通;發泄,就是多發。緩解,即疏通發泄的意思。所謂肝主疏泄,是指肝臟具有保持全身氣機通暢,疏而不滯,散而不郁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主升、主疏泄的生理特點,是暢通全身氣機、促進血液和津液運行的重要環節。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論述了肝主疏泄對人體的整體調節作用。

1肝主排泄和氣血水。

1.1對行氣有影響,肝的生理特點是升、動、散。其疏能使氣的運行通而不滯;其泄能散氣而不郁,是氣疏暢升的重要因素。理氣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礎。肝不泄氣,氣的作者單位:1100029,北京中醫藥大學02級博士生,2100700。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升降不足,氣機疏泄不暢,故氣滯,氣機不暢,出現胸脅少腹等疼痛不適,常稱為“肝氣郁結”。這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治療應該是疏肝解郁,可以給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對血液運行的影響氣為血帥,能活血、補血、生血。肝臟照常排水,氣機調暢,肝血有所藏,則全身血液得以調節。《血證論》說:“肝主藏血,血生於心。下行細胞是血海。全身所有的血液總是把血海當做控制混亂的壹種方式,如果血海不被打擾,全身所有的血液都會是安全的。肝經主其部,故肝主藏血。就能躲而言,肝屬木,木沖而達。不壓抑抑郁,則血脈通暢。”如果肝臟排水不暢,就會影響血液循環。過多的宣泄和肝氣的紊亂會導致“血多、嘔吐、月經失調、血液病”;氣機不暢,肝氣郁結,瘀血阻滯,導致胸脅刺痛,或證候積聚。唐榮川主張:“內者,其肝氣也。”柴胡、赤芍、牡丹皮、桃仁等。也用於治療經絡和內臟之間的瘀血和全身疼痛。這足以說明肝在調節人體血液的氣排出方面的重要樞紐作用。所以對於血液病的辨證論治,要特別註意調理肝氣。

1.3對水和體液代謝的影響;氣體通過水吸收體液是可行的;水和液體的運行依靠氣的推動,隨著氣機的升降而運移;水和體液經過的地方,氣體就會到達。肝主疏泄是三焦之樞,能疏泄三焦水道,因此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肝失疏泄之功,氣滯而三焦水道不利,則可能引起津液的運化和代謝紊亂,也可能聚成痰濁,痰氣阻滯於咽喉,產生“梅核氣”;或局部停止儲存,但對於痰多、腹脹、便秘;或者溢出到皮膚,而是水腫。《血證論》說:“氣水壹家,治氣即治水。.....所以小柴胡湯達津液,可降水道。”所以三焦引起的疾病都要註意疏肝理氣,後人要常加行氣治水之品,這就是全部的意思。姜氏臨床證常以疏三焦、化氣、行水為水氣病規律,以柴胡為導,從肝主泄入手也證明了這壹點。

2.肝主排泄和情誌。

情誌活動與肝的止瀉功能密切相關,而肝止瀉的重要功能之壹就是調節情誌。情以血(精)(物質基礎)為基礎,氣以用(功能基礎)。情緒異常對身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幹擾氣血的正常運行。其實,肝主疏泄的功能之所以能影響人的情誌活動,是源於肝主疏泄、理氣活血的生理功能。如果肝臟的排泄功能正常,則氣機通暢,氣血和諧,心情愉悅。肝失疏泄之功,氣機不暢,而情誌上抑郁抑郁,稱為“因病郁”;反之,情誌活動異常,則導致氣機失調,常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在人的情緒活動中,憤怒是對肝臟控制氣的流動影響最大的。所謂怒傷肝,怒分為暴怒和抑郁兩種情況。盛怒之下,《蘇文巨痛論》說:“怒則生怒”。因此,盛怒可使肝氣上沖,甚至肝風內動,引起壹系列臨床表現,稱為“怒病”。郁怒是指敢怒而不敢言,可導致氣郁氣滯,使肝失疏泄之功。除了肝氣郁結的表現外,還可進壹步發展為肝郁襲胃,稱為“郁病”。楊湯對山雲說,“肝...守神出入,悲喜交加。”強調肝氣對情緒和意識的調節作用。治療也是從疏肝理氣開始,《蘇文誌珍大論》中說,“魚目大支”。如《傷寒論》用柴胡加古龍牡蠣湯治療胸悶、心煩、譫妄。

3.肝主疏泄和臟腑。

3.1對肺主宣降的影響;肺居上焦,主氣,肝主之氣可以正常宣降。如果肝臟失去了行氣解郁的功能,肺氣就會不利,必然出現喘息、胸悶等癥狀。就像《醫學概論》裏說的:“我害怕,擔心,沮喪,我很無聊。喘息、喘息、氣短、無痰聲”是。《蘇文·經絡辨證論》雲:“恐墜,呼出於肝。”《蘇文客論》雲:“肝咳,胸脅下痛”。都揭示了肝失疏泄、肺失宣降導致氣喘咳嗽的機理。臨床上在肝郁內傷的基礎上,還常見到外邪。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感受到邪氣,治療要以疏肝解郁、宣肺散邪為主。

3.2對心臟主血藏神的影響;心在焦,主血藏神。然而,血液的正常運行依賴於氣的推動,而氣的調節和血液的運行依賴於肝主疏泄的功能。如果肝臟失去了行氣解郁的功能,就會導致氣滯血瘀的阻塞,往往會導致胸痹心痛。如果大怒傷肝,肝氣逆逆而優於心,則為驚悸、心悸、暈厥、心痛甚至昏迷的證候。《難經·十八難經》雲:“心若焦慮,肝邪幹心。”《靈樞雜病》雲:“心痛則腹脹...刺足厥陰。”臨床上,情誌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和誘發因素。趙[1]運用疏肝理氣、化瘀止痛法治療變異型心絞痛,取得滿意療效。

3.3對脾胃運化的影響:脾胃位於中焦,主要運化精微的水谷。用脾之升清,胃之濁之降來概括,即脾胃之氣升降。肝主疏泄有利於脾升胃降的協調。只有肝氣通暢,氣軸常動,脾升胃降方才能調和不生病,* * *才成為“中焦如漚”的功能。所以《蘇文包全明行論》說:“土得木。”如果肝不疏泄,木不泄土,升降乖戾,會直接影響脾胃運化。如果脾氣不升,就會導致腹瀉、便溏,而如果脾氣不疼,就會導致腹脹腹痛,這就是所謂的肝脾不和。胃氣不降反升,引起噯氣、呃逆、反酸、惡心嘔吐。胃氣受阻,引起腹痛,稱為肝胃不和。可以給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左金丸。正如《血證論》所說,“木之性,以解氣為主,氣入胃,全靠肝木之氣來解氣,而水谷為精。”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泄谷,滲滿之證在所難免。"

3.4對腎和膀胱氣化功能的影響;腎位於下焦,主水。水雖然依賴於腎陽的蒸發,但也與肝氣樞有關。如果肝氣不暢,必然會影響腎和膀胱的氣化,氣化不利則為癰、痹、淋,或水泛。《蘇文大氣論》說:“肝郁...不撒尿。”《十六難經》雲:“假令難得肝脈...如果妳閉了通淋。”都是肝氣虧損導致腎、膀胱氣機失調的證候機制。蔣氏臨床綜合征也有水腫(狼瘡腎)和淋證(尿路感染)的情況[2]。用柴胡治療有利於化痰,效果如鼓,是疏肝理氣對腎、膀胱、水代謝影響的有力證據。

3.5對膽囊的影響與肝膽相連。膽汁儲存在膽囊裏。膽汁來源於肝臟,由肝的余氣轉化而成,膽汁漏入小腸依賴於氣的通暢。因此,膽汁的活性,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取決於肝臟控制排泄的功能。肝臟照常排水時,膽汁排泄順暢,有助於食物和飲料的消化吸收。如果肝臟排泄不暢,影響了膽汁的分泌和排泄,膽汁量少而稠,排泄不暢,則出現脅痛、口苦、消化不良、厭膩,甚至黃疸。所以,臨床上治療膽囊疾病要以疏肝利膽為主,壹定要保持心情舒暢。4.肝主疏泄,男女經的陰機關都經過肝經,男性的排精和女性的月經也與肝主疏泄密切相關。男性精子的正常排泄是肝腎共同作用的結果。肝經照常排精時,精液排出順暢適度,肝經排出時,精液排出過多或不良。臨床上的陽痿、不射精、慢性前列腺炎都與肝衰竭有關。以陽痿為例,不到10%的患者有器質性疾病,多為心因性因素,用於疏肝理氣,每次都有收獲。氣血和諧是女性順利、適度排出經血的重要條件。如果肝氣調節,血管循環,脈沖氣旺盛,血海充盈,經期就會正常,經行就會通暢。如果肝無權泄,氣機紊亂,氣血紊亂,沖任失常,血淤異常,則月經不調,月經量多或少,甚至是漏。氣滯導致血瘀停滯,所以月經色暗紅,經行不暢;如果血液循環不暢,就會疼,那麽就會出現痛經,甚至會使脈搏受阻,從而引起閉經。肝氣郁結,氣滯於肝經,肝經分布於胸脅下並經過小腹,經前或經中脈沖滿氣。兩者結合影響沖任經血的通暢,導致肝經停滯,表現為經期前及經期乳房脹痛。王[3]認為婦女生而有肝,婦科病多與肝失疏泄有關,疏肝解郁法往往有效。5.肝主放電與現代研究有學者發現,肝主放電與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以及自主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的功能狀態密切相關[4,5]。肝氣郁結與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精神和情緒功能的異常密切相關[6,7]。鐘等[8]發現部分甲亢患者存在肝功能異常。根據中醫理論,這種異常可能主要是由肝主疏泄的異常引起的,提示肝主疏泄的功能似乎與甲亢的發病有壹定的關系。嚴等[9]發現肝郁證患者和肝郁證大鼠免疫功能下降,認為中醫肝主疏泄理論有其現代免疫學基礎。中醫肝的主要功能應該包括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功能。淩氏[10]認為“肝”在腦與消化功能之間起著橋梁作用,肝主疏泄,與腦腸肽有關。因此,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氣郁結,除了精神情緒異常外,還常出現厭食、噯氣、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有學者認為,肝主疏泄的功能對機體的心理應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中醫的肝是機體心理應激反應的核心[11,12]。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肝主疏泄的功能有壹定的神經內分泌_免疫調節(NIM)網絡的作用機制。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多種神經遞質、神經肽、激素和免疫因子介導的相互作用和調節,在整體水平上形成壹個NIM網絡。NIM網絡是維持機體內環境和生理功能平衡穩定的根本基礎。

肝主疏泄內涵的實質是保持全身氣機通暢,調節人體精、氣、神、血、水的正常運行。肝的瀉下功能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基本形式的概括。趙對說:“捂肝不耐煩,生氣...所以壹說到頭上,就頭暈耳鳴,眼睛紅紅的;中間,胸滿脅痛,或吞酸;發生在小腹時,是小腹痛、疝氣,但對溺水不好;到了外面,忽冷忽熱,像是瘧疾,不是瘧疾。這些癥狀都不像肝郁。”《讀醫隨筆》說:“醫善調肝,肝善治百病。內經說升降,散氣來調理。所以東原講脾胃,河間講傅玄,丹溪講抑郁,石天講通絡,無非疏肝。”可見,肝不排水導致百病,但善於調肝,使肝照常排水,也能治百病。了解肝臟對機體的整體調節作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上一篇:孕前有哪些不良行為要特別註意,以防日後胎停育?
  • 下一篇:父母到處找偏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