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時常出現腹脹,排便不盡。嚴重者出現食欲不振、頭暈無力等癥狀,可能與糞便的局部機械作用引起的神經反射有關。
便秘是怎麽來的?
直腸大部分時間是空的。當結腸的糞便進入直腸時,直腸被糞便擴張,刺激直腸的壓力感受器,通過排便反射的傳入神經將排便意圖傳到大腦皮層,排便指令通過傳出神經傳到參與排便的有效器官,於是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松弛,膈肌和腹肌收縮,屏氣,腹壓增高,這是正常的排便過程。
壹些因素導致直腸壁壓力感受器遲鈍,直腸和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腸道蠕動減弱,不能及時排出糞便,水分吸收過多,大便幹燥引起便秘。
便秘壹般分為兩類:器質性便秘,由各種疾病引起;功能性便秘多由外傷、藥物和不良生活排便習慣引起。臨床上,慢性頑固性便秘是指病程在兩年以上,藥物和各種非手術治療難以治愈,但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原發性便秘是指病因不明、治療困難者;繼發性便秘是由先天性疾病、藥物和手術引起的。
臨床上常用的指導治療的分類如下:
1.肛管直腸出口梗阻性便秘: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盆底肌功能障礙的頑固性便秘,多見於女性。表現為排便困難,排便沒完沒了,瀉藥往往無效;嚴重者骶尾部腫脹。女性可能伴有陰道或子宮脫垂,患者往往需要用手擠壓陰道或在直腸末端挖出幹燥的糞便。直腸指檢可感知肛管內壓力增高,直腸黏膜松弛堆積,部分直腸前壁向陰道方向膨出。排糞造影和直腸測壓可確診,顯示盆底肌肉功能障礙,而結腸傳輸試驗正常。這種類型的便秘分為幾種情況:①直腸前突:多見於女性,根據直腸前突的程度分為3度,即輕、中、重度,嚴重者需手術修復。②直腸內腸套疊:又稱直腸脫垂,常因直腸過長,排便用力過久,使直腸粘膜與肌層分離而引起。指診可觸及堆積的黏膜,可經肛門進行直腸黏膜結紮術,但效果不持久。③恥骨直腸綜合征:與恥骨直腸肌痙攣性肥大有關。手指診斷,肛管延長,肌張力增加;肛管測壓,靜息和收縮壓升高;x光檢查顯示“架子征”。可以通過部分切除恥骨直腸肌來治療。④會陰下降綜合征:影像學診斷,肛管上部在恥骨聯合與尾骨的連線處,排便時若小於2 cm,為會陰下降。
2.結腸慢傳輸型便秘:此型,結腸慢傳輸,盆底肌功能正常,臨床表現為不排便、排便少、腹脹;口服胃腸動力藥有效,嚴重者可行結腸次全切除術及回腸、乙狀結腸或直腸吻合術。但是需要排除腸易激綜合征。
我給妳的建議如下:
(1)預防便秘
因為糞便主要由消化後的食物組成,所以通過飲食調整來預防便秘是壹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首先要註意飲食的量。只有足夠的量才能刺激腸道蠕動,使糞便正常通過和排泄。尤其是吃壹頓豐盛的早餐。其次要註意飲食質量,主食不能太細太精。吃粗糧雜糧要註意,因為粗糧雜糧消化後殘渣較多,可以增加對腸道的刺激量,有利於大便的運行。副食要註意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因為正常人每公斤體重需要90-100毫克纖維素才能維持正常排便。可以多吃蔬菜,韭菜,芹菜,紅薯等。由於纖維繩不易被消化吸收,殘渣量大,可增加腸內容積,增加腸內壓力,增加腸道蠕動,有利於排便。還需要多喝水,尤其是重體力勞動者。因為出汗多,呼吸重,耗水量大,腸道內的水分必然被大量吸收,所以要多喝水,防止大便幹燥。早餐前或起床後喝壹杯水,有溫和的通便作用。多喝水讓腸道獲得足夠的水分,有利於腸道內容物的通過。此外,可以有意多吃壹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核桃、花生、芝麻、菜籽油、花生油等。,這些都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個人都有各種習慣,排便也不例外。壹定時間排便是必要的。如果經常拖延排便時間,破壞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反射就會減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為控制排便的感覺。對於經常容易便秘的人,壹定要註意在合理的時間安排排便,每次都上廁所,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積極鍛煉
活動,活動,排便。散步、跑步、做深呼吸運動、練氣功、打太極拳、轉身擡腿、參加文體活動和體力勞動,可以加強腸胃活動,增進食欲,鍛煉膈肌、腹肌和肛肌;提高排便動力,預防便秘。經常工作的農村老人很少便秘,但活動懶。城市裏養尊處優的老年人比較多,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古代,誘導是用來預防便秘的。“雜病之源,濁以犀”說,“養生之道,在於持舌上顎,持懸,靜心,任津液自生。壹旦妳的嘴被塞滿,紅龍就攪動,頻繁地沖洗和吞咽,聽它的聲音並下降到腹部,保持安靜並吞咽幾次。大腸自潤,行後有效。”適合年老體弱的人。
(四)及時治療相關疾病。
相關疾病的治療對預防便秘也有壹定的作用。如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結腸腫瘤和結腸狹窄;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糖尿病;子宮肌瘤;鉛和汞等金屬中毒。
此外,中藥可以用來煮粥與大米,以防止便秘:
1.紅薯粥將半斤紅薯洗凈切成小塊,與2-3份粳米混合,用適量的水將粥煮開。粥做好了,加入適量的糖,煮兩三次。
2.紫蘇馬人粥分別取65,438+00-65,438+05g紫蘇籽、火麻仁,搗成泥狀,加水慢慢研磨,濾汁去渣,再與2對粳米同煮,作粥。比較適合老人或者產後使用。
3.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去皮搗碎,加1-2粳米,煮成粥。粥做好之後,再加入。
參考資料:
/question/38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