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宜豐是三焦經和膽經的交點。其深部緊貼面神經,具有清熱祛邪、聰耳明目的作用,是治療面神經的重要穴位。
位置:位於耳垂後方凹陷處。在下頜角與乳突之間的凹陷處用手按壓時,有明顯的酸、脹、麻的感覺。
適應癥:耳聾、面癱、三叉神經痛、耳鳴、耳聾、腮腺炎等。
的腕背池是“陽”。該穴屬陽經;窪地名“池”,故名陽池。
位置:在腕背橫紋,取自指固有伸肌腱和指總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耳聾、腕痛、肩背痛、消渴。
三耳門穴在耳前,因主治耳疾,有耳之門戶之意,故名耳門。
位置:位於耳屏上切跡前方凹陷處,張口時耳屏上切跡前方稍出現壹凹陷。
主治:癔病、耳鳴、耳聾等耳疾,偏頭痛、牙痛、下頜痛。
四中柱“朱珠”指近水沙洲,或河中有朱珠,居掌骨,故名中柱。
位置:位於手背第四、五指掌骨關節中點後壹寸的凹陷處。
主治:耳聾、耳聾、耳鳴、頭痛、咽痛、手麻木、屈伸不利。
“吳婷宮”指的是壹個重要的地方,點這個穴有利於聽力恢復,故名聽宮。
位置:位於耳屏尖平的耳前下頜關節後方,微張口時處於凹陷中心。
主治:耳聾、耳鳴、中耳炎、牙痛。